作者:田宏 来源:《中国教师与教育教研》2015.12. 浅谈合理开展实践性活动课渗透思品科学人文素养教育 湖北省巴东县大支坪镇民族中学 田宏 邮编:444300 联系电话:13329839606
邮箱:631673291@QQ.COM 《初中思品课堂科学人文素养教育途径研究》课题组
思品实践活动课是指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结合有关思品学科知识,组织全体学生在多种生动的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思想品德学科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大知识视野,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其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理解、运用、创造等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性活动课的主要通过开展角色扮演、情境表演、知识竞赛、小品、演讲、参观考察等多种实践性活动,寓教学内容、教学三维目标于实践活动中,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了书本知识,而且有利于实现学生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开展实践性活动课渗透思品科学人文素养教育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活动课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强调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和身心特点,体现在“三个统一”:每一堂活动课都有特定的活动目标,活动的设计首先要突出目标,实现活动与目标的统一;活动的设计必须围绕教学内容,实现活动与内容的统一;师生共同设置具体活动形式,实现学生主导与教师指导的统一。如:在讲地球的第一声叹息时,师生共同设计问题:地球叹息的原因、危害以及如何让地球的秀发再生等。
2.自主性原则:自主性就是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组织参与、动手动脑,培养内在的动机,激发智慧的潜力,发展个性特长,推进个体主动、和谐、全面地发展。活动课的设计可通过教师有计划的宏观调控和必要的指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组织活动过程,评价活动效果。学生不仅是活动的主角,而且是活动的导演、道具师。
3.趣味性原则:趣味性是指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情感上的愉悦,活动中的轻松自如,思维上的流畅、灵活,使自己能全身心地投入活动,真正感受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轻松与活跃,达到趣中求知,求发展的目的。趣味性可从两方面入手:内容设计的趣味性和活动方式的趣味性,但更要突出活动过程和学生的体验。 4.实际性原则: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主题,怎样的活动形式,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本校的条件,本地区的特点,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活动能力,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5.创造性原则:活动课是通过学生亲自参加实践,手脑并用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以,在活动中,要以教师的创造性去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性不仅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发现,还体现在方案设计、组织管理、总结评价等方面。 二、开展实践性活动课渗透思品科学人文素养教育要侧重于课堂教育活动课。 课堂教育活动课是以课堂作为基本活动场所的活动形式,它包括演讲、竞赛、辩论、角色扮演、小品、相声等。这种活动形式,一般针对学生思想道德认识的现状,特别是道德认识的薄弱环节设计活动内容,通过教育活动提高认识,激发情感,使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如:在讲地球的第二声叹息时,学生即兴表演,学生扮演会诊专家,分析地球咳嗽的原因、危害以及如何防止大气污染。 三、开展实践性活动课渗透思品科学人文素养教育要设计合理的实践活动课教学方案
实践活动课教学的方案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设计说明和活动材料等内容。
1.活动目标是根据主题来确定。因为主题是活动的中心,是整个活动的目的和灵魂。
2.活动准备就是要做好思想发动和各项组织工作,使各项活动落到实处。具体已在“活动课教学的组织形式”中作了分析。
3.活动过程是活动课教学方案的主体。在设计活动过程时要做到方向正确、目的明确、讲究实效、条理清楚。
4.活动设计说明就要简要分析活动设计的意图、依据。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1)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主题?(2)制订活动目标的依据有哪些?(3)为什么要选用这样的活动形式?(4)通过活动要达到什么效果? 5.活动材料就是把活动中涉及到的歌词、小品、相声等文字材料罗列出来,防止活动过程篇幅过长。但有时这些材料也可以在活动过程中出现,视情况而定。 四、开展实践性活动课渗透思品科学人文素养教育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最终达到让学生学会做人的目的。在开展实践性活动课渗透思品科学人文素养教育时就要做到:
1、尊重学生主体、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关注现实社会生活,关注家庭生活,关注校园生活,教给学生有血有肉的知识,不仅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同化。适时的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走向课本知识,又从课本知识反馈向社会;身在课堂而心怀天下。努力通过备课把学生、教材和社会实际统一起来;把备学生、备教材和备方法统一起来。尊重学生主体,使教材和方法都为学生服务。
2、创设合理实践活动课情境,增强艺术性和感染力。这里的“情境”是指语言环境,是把言、形、情融为一体、具体生动、形象感人的语言表达场境。创设这样的情境是为了增强艺术性和感染力,促使学生能主动表达思想、积极抒发情感的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属于隐性知识,不能靠教师单纯的传授说教,它强对学生的调潜移默化、个体觉悟和行为实践。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实现学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如运用多媒体演示情境、播放背景音乐渲染情境、扮演相关舞台剧体会情境等等。总之要紧紧扣住三维目标对学生进行引导,最后落实目标。 3.实践活动课要注重合作教学,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与创新的能力。
⑴我在实施每一个活动环节,处理每一个问题时,都尊重学生的观点。学生能解决的,让学生自己表现;合作能解决的,叫学生合作解决。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与创新。 ⑵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⑶建立自主、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机制。首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分成若干小组,由教师向学生讲清操作方法,并在具体实践中耐心地指导。按照自学、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顺序,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自主感悟到共同探讨,再到走进生活,努力实现创新。在这种小组自学中合作,合作中探讨,探讨中走进生活实践,在实践中努力创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4、实践活动课的问题设计要给学生留出思考和辨析的空间。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争议的历史或现实社会事件为导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分析和辩论,培养学生自主判断、决策反思的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如我国对南海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对亚太经合组织乃至整个世界会带来怎样的影响?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努力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学会辨证地去认识世界的政治风云,激发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5.实践活动课要实行阳光评价,呵护希望与成长。阳光寓意温暖、生长、闪光、照亮、透明、成熟与快乐等多种意义。构建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不单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状况的评价,更要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达到的程度进行综合性评价。 总之,实践活动课教学中一定要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情感与实践,努力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培养中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科学技术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实践活动课是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主阵地,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要积极普及现代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大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Power
by YOZOSOFT |
|
来自: 昵称15221501 > 《中小学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