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造中学语文师生"心灵共鸣"的情感教学新课堂 --谭荣 谭环

 昵称15221501 2015-12-24

作者:谭荣 谭环    来源:《中国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12.

打造中学语文师生"心灵共鸣"的情感教学新课堂 

       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灵的共鸣、间情感的融合,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个人良好的品质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是师生关系融洽的关键因素,教师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在课堂上与学生要有合作的态度,尽量使学生的正当需求获得满足,以乐观的态度去感染学生。同时教师要密切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谦虚谨慎,加强与学生的友谊和合作的关系。最后教师要让课堂充满活力,引导学生把学习视为一种乐趣。活跃的课堂气氛以及融洽的师生关系等都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培养有自身特点并且全面发展的学生。

       师生只有在彼此间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充满情感地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学生才会有活跃的思维和高涨的热情。课堂教学中师生间情感的融合,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个人良好的品质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要想使语文课堂上情感融洽,教师就要在课堂上运用好情感策略。情感策略是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兴趣、态度、动机、信心和意志等情感因素的策略。它主要包括: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培养对语文的积极态度,认识到学习语文的意义,善于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语文学习中克服害羞和焦虑心理,使用语文的过程中不要害怕出现错误等等。运用好这些策略,就能对语文教师和学生间和谐的关系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是师生关系融洽的关键因素,教师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
        知识是教学内容之一,而教师的品格却能影响教的方法和教的效果。教师的人格魅力必然会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上。教师的品德一方面将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另一方面,教师自身的优秀品质将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往往会将对教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喜爱。崇高的师德、人品修养和令人愉快的个人性格,如民主、公正、谦虚、慷慨、耐心、宽容、幽默、尊敬他人和良好的与人合作精神等,都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语文教师只有拥有上述良好的品质和行为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和育人活动有效正常的进行,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信服。

        二、在课堂上与学生要有合作的态度。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而这些问题很有可能是由于教师未能解释清楚或者学生未能充分的理解而造成的。此时,教师应该表现出合作的态度。如学生在提出自己的见解时,教师可以回答为“我非常欣赏你有自己的看法,但是我认为你还可以进一步地思考,进一步的完善自己的观点。” 对于学生的一些不同的见解,教师不能简单粗暴地加以否定,要找到学生中错误的闪光点,要表现出合作和宽容的态度,学生才容易在心理上接受这个教师,从而更容易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并且与你合作。

        三、尽量使学生的正当需求获得满足。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能够了解学生的愿望,猜测学生的需求,并对满足他们的愿望充满信心。在讲解完某个知识点后,教师应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说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使其好奇心获得满足,从而相信自己的任课教师;同时也能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扫除障碍,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通常情况下,多次得不到满足或提问遭到拒绝的学生,往往在以后的学习中兴致不高,自信心降低,不再愿意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容易自暴自弃,最终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尽量耐心、详细地给学生答疑解难,充分的照顾学生的需要。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不搞教师自己的一言堂,满堂灌。

        四、以乐观的态度去感染学生。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时常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而学生的心态,尤其是课堂上学生的喜学与厌学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把自己乐观的精神状态传递给学生。彼此间积极上进的人生观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着较大的影响。教师也可以通过恰当的语言来影响到学生,给学生以良好的范例。学生在犯了表达及思维上的错误后,教师不要轻易的就去进行批评,而应该多进行鼓励,让学生乐观、上进。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症结的所在,去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去解决这个问题。

         五、密切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谦虚谨慎。
       课堂上师生关系的融洽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该想法设法的密切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少的用命令的语气,创和谐课堂。课堂上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关心、爱护、尊重以及赞同都能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教师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彼此间不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是平等的朋友关系。在教师出现了错误时,对于学生所提出的不同观点,教师绝不可以去压制学生,批评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上向学生致谢或致歉等,去表扬这个集中听讲的学生。这样不但不会使教师的面子受损,反而会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的融洽,师生关系更加的密切,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受尊重的,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得力助手,老师很重视自己,而且自己的努力也得到了教师的承认。

        六、加强学生间的友谊和合作的关系。
        教师可有意识地利用课文和对话,增加小组活动、团体活动,让他们在使用新的语言项目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愉快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语文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和新鲜感,在学习中融洽他们之间的情感,培养互帮互助的精神。使得一堂课变的其乐融融,共同进步。

        七、教师要让课堂充满活力,引导学生把学习视为一种乐趣。
         这一点对于语文教学尤其重要,因为语文最关键在于输出,在于发自内心且愉快的交流。在彼此的交流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没有兴趣,教师讲解的再好,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或者自制的教具去激发,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教师设想中的高效课堂效率,以实现彼此的共赢。
       

     八、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尤其是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
      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哪怕他们回答的问题不对,教师也要多让他们尽量的讲,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个成功者,在老师的心目中非常重要。这一点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尤为重要,对于这部分学生,假如教师再不进行鼓励的话,那么以后这些学生会有更大的问题,甚至使得他们放弃了语文学习。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找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去谈心,对其不足之处进行辅导,让他们摆脱目前学习中的困境。如我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就经常会说:“你回答得非常好!”;“现在,你已经进步了很多。”;“你已经在你向往的探求路上行走了。”;“出色的表演!”;“我对你的判断很有信心,但是……”;“你今天战胜了我!”;“你已经非常努力了!”;“说得漂亮!再来一个!” 
……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交际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是为学生未来在工作和生活中所用,而不仅仅是日常的分数和毕业考试的成绩,假如教师对于学生一切都唯分数论,那么就违背了素质教育的主旨、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和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师生间、学生间的交际活动,而非单一的个人行为。交流是需要一定氛围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以及融洽的师生关系等都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培养有自身特点并且全面发展的学生。

       因此在课堂上培养师生彼此间心灵的共鸣、融洽的情感,应引起语文教师足够的重视,教师要用自己的高素质的品质和高涵养的师德以及独特的方法去培养学生的能力,加强彼此间的合作关系,注重实践操练,从而在日常教学中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全面发展、能力突出并且有自发创造力的优秀学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