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其得小人 不若得愚人”:司马光论德与才

 亳州市环保局孟 2015-12-24

   司马光在叙述“三国分晋”后发表了德与才的长篇评论,他指出:“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他的结论是从分析晋国灭亡的进程中,得出的晋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它的主要领导人智瑶才能超过德行。

    智瑶的德行如何?《通鉴》作了比较详细的叙述:“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惠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6-7)说的是当年智瑶的父亲智宣子确立他为晋国的革命接班人,同宗的大夫智果极力反对,说他不如智宵。他说智瑶虽然有超越他人的美发酷毙高富帅、精于骑射稳准狠、才艺双全绝妙奇、能写善辩舌如簧、坚毅果敢不留情五项长处,但却有一项心黑手辣、很不仁厚的短处。如果他以五项长处来制服别人而做不仁不义的恶事,谁能和他和睦相处?要是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那么智氏灭族的时日就不远了。”智果的老爹智宣子心痛儿子,把智果的话当了耳边风。智果很是失望,便向主管户籍的领导太史提出申请,登报声明脱离智族姓氏,他的家族改姓辅氏。智果不仅是顶级预言家,而且看人入木三分,在智瑶领导晋国的期间,以他超强的能力挑起战争,自取灭亡。智氏灭族的时候,智者智果和他的子孙安然无事。

    司马光在评论中论述了德与才的内涵及其关系、人才分类、人才使用标准。观察现在选拔使用官员的情况,较之司马光的人才思想相距甚远,因而宣传司马光的人才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于德与才的内涵及其关系。在司马光看来,才与德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而芸芸众生很难看得清白,一概而论之曰贤明,于是往往看错了人,分不清君子与小人。那么什么是德?什么是才?司马光认为:“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P14)用现在的话说是: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等、中和。

    首先讲什么是德。《说文解字》:“德,升也。从声”;“惪,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从直从心”。“心”,表示与心态、心境有关;“彳”,表示与行走、行为有关。《尚书·皋陶谟》提出“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绕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洪范》提出“三德”:正直、刚克、柔克;《周礼·地官》提出“六德”:知、仁、圣、义、中、和。司马光所提出的所谓德,即正直、公道、平等、中和,是对前人成果的总结,我觉得更加明白易懂好实行。

    其次什么是才。《说文》艸木之初也。从丨,上贯一,将生枝叶。一,地也。《六书正伪》:才,木质也。在地为木,旣伐为才,象其枝根斩伐之馀。又天地人为三才。《易·系辞》: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一曰能也。《邵尧夫曰》临大事然後见才之难。才者,天之良质也,学者所以成其才也。又质也,力也。《近思录》性出於天,才出於气,气淸则才淸,气浊则才浊。司马光将“才”总结为聪明、明察、坚强、果毅,对人才的鉴别使用大有裨益。

    再次,德与才的关系。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镕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P14司马光认为: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随后他举两个例子证明他的论断。一个是云梦的竹子,天下都称为刚劲,然而如果不矫正其曲,不配上羽毛,就不能作为利箭穿透坚物。另个是棠出产的铜材,天下都称为精利,然而如果不经熔烧铸造,不锻打出锋,就不能作为兵器击穿硬甲。竹子、铜材是材料,比喻为人的才能;矫正竹子、配上羽毛和熔烧铸造是使用正确的方法使其转化为有用之才,比喻人的德性的培养。在此我们可以看出,一千多年以前的司马光似乎学习过毛泽东的矛盾论,德与才是一个辩证统一的矛盾体,德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统帅,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服从于德。

    关于人才分类与选拔使用标准。司马光首先把人才分为四类:“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均无)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P14)这种划分基本准确,但“愚人”的划分有点牵强,世界上没有任何才德都没有的人,应该叫做才德均差,用现在的话说叫着“素质差的人”。这样的愚人在历史上真还有,汉朝的昌邑王刘贺就是这样的人。刘弗陵死后,霍光等人将其立为皇帝,由于他胡作非为,不配做人君,霍光有一脚将其踢开,将汉武帝曾孙刘病已立为皇帝,是为汉宣帝。刘贺被拉下马后住在山阳,刘病已对他不放心,怕他东山再起,叫山阳太守张敞监视他。张敞向他报告说,我观察他的衣着、言语、跪下、起立的举止,就像一个糊涂的白痴。汉宣帝这才放心。(P803-804)

    小人的例子不胜枚举。汉朝的京兆尹赵广汉出于私人的怨恨,将一名叫作荣畜的男子判处死刑。有人上书朝廷告发此事,汉宣帝命丞相、御史负责审查。赵怀疑丞相魏相夫人杀死过婢女,想以此事威胁丞相,逃脱处罚。于是赵亲自带领兵士到丞相府严审夫人并抓走十多名婢女,后由御史太夫审理清楚,赵系诬告,遂将其腰斩。但此人工作能力很强,深受百姓拥护,有人愿意代他去死。“广汉为京兆尹,廉明,威制豪强,小民得职,百姓追思歌之。”(P824

    其次人才选拔标准。“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P14)就是说选拔不到圣人、君子,与其选拔小人,不如选拔愚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材标准,也是一个用人的起码常识。但是,就是做不到,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小人捣乱的执政史。

    为什么会这样呢?司马光讲了两个原因:一是“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P14-15)司马光继续指出,愚人尽管想作恶,因为智商低,能力差,好像小狗扑人,人还能制服它。而小人既有足够的阴谋诡计来发挥邪恶,又有足够的力量来逞凶施暴,就如恶虎添翼,他的危害难道不大吗!

     二是“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那些道德模范、品德高尚,大家都尊敬他,那些有才的人伶俐乖巧,巧舌如簧,大家都喜欢。对喜爱的人容易宠信专任,对尊敬的人容易疏远,所以察选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

    最后司马光感概地说:“最后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也就是只有坚持德为帅、才为辅的选人用人标准,家国才能兴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