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坡舞弊好玩有韵味

 亳州市环保局孟 2015-12-24
 

这段时间阅读了些有关苏东坡的稗官野史,发现了他几种科场舞弊的资料,心中觉得好玩又有味道。你看东坡先生兄弟聪明盖世,智商超群,成绩又那么好,还会在科考时舞弊吗?这是值得探讨的有趣的问题。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东坡兄弟俩都有舞弊和当枪手的优秀事迹。不过他们舞弊技术第一,手段玩得高超,不知不觉舞弊于无形之中。如果我是监考老师,就和他们玩玩谁的智商高,发现后给予严肃指出,但不会处分他们,扣他们的分,说不定我还会给他们加分。

宋人俞文豹《吹剑录外集》记载:“是科本求直言,今乃专取记问,李泰伯试六题不得其一。东坡形势不如德论,不知出处,礼义信足以成德论,知子由记不得,乃厉声索砚水,曰:‘小人哉。’子由始悟出樊迟学稼注。”(《钦定四库全书·子部》第865册第473-474页)这段话的意思是:作为选拔人才的科举考试本应让考生直言不讳地提出治国之策,可是当时却专考学生的记忆力。东坡与弟弟子由去参加考试,题目是“形势不如德论”,文章里面要有“礼义信足以成德论”。东坡看到弟弟东张西望,知道子由记不得出处,文章肯定做不好。东坡眼珠子一动,计上心来。于是他就厉声叫考场打工的仆役给他的砚台添水,并大声呵斥仆役:“小人啊!”。兄弟俩心有灵犀一点通,子由一听,知道哥哥传来信息,立即悟出典故出自《论语》“樊迟学稼”注。兄弟俩这种搞法如其说是舞弊,实质上玩智商。“高,实在是高!”

上段话中有句“李泰伯试六题不得其一”没有翻译,这里加以说明。俞文豹说的李泰伯是范仲淹的“一字之师”, 范仲淹说他:“讲贯六经,莫不赡通” ;“善讲论六经,辩博明达,释然见圣人之旨。着书立言,有孟轲、扬雄之风”。有人送他“宋才子书第二”荣誉称号,恐怕第一就是东坡了。东坡还是一个文学青年的时候,李泰伯就名满天下了。就是这样的人,参加当时的考试,也只能“试六题不得其一”,你看悲催不悲催。作者为了烘托苏轼兄弟的聪明才智,后面例举了很多人参考的失败情况。他说:除了苏氏兄弟外,“此科百余年,仅得一李hou而论题尚记不全。”(引文同上)其难度可见一斑。而作者生卒比东坡晚一百多年,而且著作等身,做过教育局长,他会不会考证他的真实性呢。

宋朝蔡绦(tao)写道:“盖六论犹足,世独以不记出处为苦。昔东坡公同其季子由入省草试,而坡不得一,方对案长叹,且目子由。子由解意,把笔管一卓,而以口吹之。坡遂寤乃《管子注》也。......,噫,久不获见先达如此人物也。”(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一,第29页)这里也是讲的科考要死记硬背六论句子,士子们往往苦于难以记住。恐怕这是北宋的一个痼疾,开朝就实行不容易废除。也是东坡兄弟一起参加考试,这回是子由当枪手了。东坡不知出处,长叹一声并对子由使了个眼色,自由立即明白,把毛笔往桌子上一顿,随即用嘴吹笔管,东坡顿时明白:知道出自管子注。兄弟俩考前按照其父苏老泉的设计,对照题目一个赞扬,一个反对,结果双双高中。所以蔡绦感叹很久没有这样的优秀人才出现了。

东坡名满天下的时候,作为蔡京的次子还是一个文学青年,后虽受父亲牵连,被流放到白州(今广西博白)。蔡绦留下来的著作被收入四库目录,获得后人高度评价,也像乃父一样由于政治问题,其文学艺术成果也被遭贬。据我推论他俩虽可能未谋面,但蔡绦应该是知晓苏轼的,蔡绦会不会用名人的趣闻轶事来提高自己书籍的发行量?

蔡绦就是有这种想法,但我觉得这个故事还是可信的。可是,另一个通过一百多年演绎出来的东坡与其学生李廌(zhi)的故事,更使人玩味。

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云:“东坡知贡举,李方叔久为东坡所知,其年到省诸路举子,人人欲识其面,考试官莫不欲得方叔也。坡亦自言有司以第一拔方叔耳。既拆号,十名前不见方叔,众已失色,逮写尽榜,无不惊骇叹。”(《风月堂诗话》中华书局,1988年版 第104页)任渊注黄庭坚《次韵子瞻送李》也做了类似注解。意思是说东坡当主考官,黄庭坚副之。他本人和大家以及李廌都认为:第一名非李廌莫属,结果李廌名落孙山。

何许人也?他六岁而孤,年少时以文章进谒苏轼,甚获赞赏,拊其背誉之“子之才,万人敌”,为“苏门六君子”之一。

朱弁、任渊皆为北宋末、南宋初士人。和东坡几乎是同时代人,记叙应该可信。但到陆游的笔下就成了:“东坡素知李腐方叔。方叔赴省试,东坡知举,得一卷子,大喜,手批数十字,且语黄鲁直曰:是必吾李也。及拆号,则章持平,而乃见黜。”陆游的文章第一次提出了元佑三年第一名是章惇的儿子章持平,后面又加上了李廌母亲因儿子有东坡撑着都没考上,觉得以后更没有机会而愤然自杀。(《老学庵笔记》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25页)

故事演绎到这儿可以说东坡还没有舞弊的嫌疑。南宋末的罗大经《鹤林玉露》即据此再次虚构,东坡就成了真正的舞弊人犯了:“元中,东坡知贡举,李方叔就试。将锁院,坡缄封一简,令叔党持与方叔,值方叔出,其仆受简置几上。有顷,章子厚二子曰持曰援者来,取简窃观,乃‘扬雄优于刘向论’一篇。二章惊喜,携之以去。” (《鹤林玉露》卷五,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2页)文中两个意思:一是东坡派人送题目给李廌,二是题目被临考了还在闲逛的章持拿去。其结果就是李廌落榜,章氏兄弟高中。

罗大经为什么要这样演绎呢?我认为:罗大经虽然中过进士,当过小官,后来被人弹劾罢官,自认为倒霉,于是李廌就成了命运相同的难兄难弟。他们倒霉的原因肯定不是自己造成的。于是就有了东坡的侠肝义胆,冒着杀头的危险也要帮助后生晚辈,为国选材;同时在陆游文中出现的章持就成了窃取好处的恶人。这种处理也说得过去,章惇虽然知道了东坡的犯罪事实,但其儿子也是舞弊的,抖露出去谁也占不了光,于是这个故事就合理了。

我分析,东坡是不会舞弊的,但是舞弊加在他的头上不是像有些人讲的是他的政敌对他的污蔑,而是一些文人对他的褒扬。因为奖掖后进,侠肝义胆,以人为本,与人为善,正是东坡的品格和风范。

这正是东坡舞弊的韵味所在。下面的一个故事就是佐证。

北宋何记载:东坡为杭州太守,上任时正遇到秋试,有个叫颜几圣的书生,嗜酒如命,每天都要饮酒,但是这小子长得俊伟,满腹文章,他“于场中潜代一豪子刘生者,遂魁送。举子致讼,下几吏。久不得饮,密以一诗付狱吏送外间酒友云:‘龟石灵身有胎,刀从林甫笑中来。忧惶囚系二十日,辜负醺酣三百杯。病鹤虽甘低羽翼,罪龙尤欲望风雷。诸豪俱是知心友,谁遣尊向北开。’吏以呈坡,坡因缓其狱,至会得免。”(《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三册·春渚纪闻》卷七,上海古籍,2001年版,第2431页)几圣给姓刘的“富二代”当枪手夺魁,这小子做的有点过分,成绩考得那么好,与刘姓“富二代”水平相隔太远,鬼才相信“富二代”刘某考得出来,难怪举子们告状。颜几圣吃不了兜着走,锒铛入狱。坐牢不要紧,就怕没有酒。于是写诗发牢骚,东坡发现后,深爱其才,想办法拖延时日,最后得以赦免。

 这正是东坡爱才的本性,人性的光辉所带来的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