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春和阳早

 donglin58 2015-12-24

题记--原来这物欲横流的时代仍有甘于平淡的人,而且是外国人。

1953年的一期美国《真相》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一个逃掉的原子间谍”,文章披露了上个世纪40年代,曾参与过美国最早的原子弹计划的女物理学家,joan Hinton,突然失踪而后在中国北京露面的故事,他的作者怀疑joan Hinton,和丈夫到了中国之后,向中国透露了美国的原子弹秘密,并且有可能协助中国政府发展自己的原子弹计划,这篇报道把joan Hinton 随丈夫来中国这件事,描绘成了一个充满迷团的案件,读起来像是一部惊心动魄的间谍小说,这位美国女物理学家joan Hinton 早已有了一个中国名字:寒春,她的丈夫sid Engst叫阳早,他们俩人近50年来,已经远离了核物理研究和过去的是是非非,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养牛场里,过着忙碌而充实的生活

寒春和阳早

直到1977年,寒春才被美国政府允许回国探亲,她当年来到中国的时候,是一位20多岁的年轻有为的物理学家,而她第一次回到美国的时候,却是一位60多岁的北京郊区的养牛技术员,她和丈夫阳早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度过的,而他俩都坚定地认为:和周围普通的中国人相比,除了长相之外,他们感觉自己就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寒春和阳早

“后悔?你为什么总问我是不是后悔?我不后悔。”

还在微笑的寒春听到这样的问题,便突然恼怒起来,然后她用蓝色的眼睛直视着你,不再说话。
  这是2005年的初夏,北京郊区农场一个普通小院,83岁的美国人寒春此时正倚在自己熟悉的椅子中。天气闷热,身体虚弱的老人依然戴着帽子,穿着厚厚的蓝格子衬衣。阳光透过身边白杨树茂密的枝叶打在她苍老的脸上,斑驳而模糊。
  “快60年了。”她突然说。随后又说了一遍。
  这个头发蓬乱,语气低缓,目光安详的老人看起来委实不像传说中的“女间谍”。不过,在52年前的美国,她曾被称为“叛逃者”,一个带着原子弹机密跑到“共产党中国”的核物理学家。
  事后证明这只是一个毫无根据的猜测,这个曾经参加过“曼哈顿工程”的年轻物理学硕士的确在1948年到了中国,但从那时起她的身份就从物理学家变成了畜牧专家。
  寒春,美国人,1948年因为“想了解'小米加步枪‘是什么力量”而来到中国。从此她和自己的丈夫--同是美国人的阳早--一直留“我们在中国呆了一辈子,不是为养牛来中国,而是为了信仰。”她说。

 寒春在砖头办公桌前。
  2004年8月3日摄于北京昌平小王庄寒春家中

寒春和阳早

  寒春家的小院中花草郁郁葱葱。2004年8月3日摄于北京小王庄寒春家中。

寒春和阳早

寒春和阳早

 2003年12月25日,一位怀有一颗中国心的美籍专家———阳早在北京去世,在中国这片他奉献了一生的土地上永远闭上了眼睛。

  我国三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引智工作。今年春节前夕,温家宝总理接见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时,再次强调了做好引智工作的重要性。
  阳早是我们最早引智工作时引进的专家之一。他从艰苦的革命时代,走过“文革”时期,经过大跃进运动,走到了改革开放的今天。他和中国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为中国的奶牛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2004年2月,笔者来到阳早生前工作的小王庄中国农机院农机试验站,走进了承载着阳早寒春夫妇的信仰与奉献的地方。走进他们的办公室兼会客室时,寒春正伏案工作。后来才知道,当时寒春研究的就是阳早生前记录农场奶牛各种状况的工作笔记。
  为信仰而来的专家
  谈起阳早,夫人寒春很坦然,不见脆弱。她说,初次踏上中国国土的阳早还是个充满好奇与激情的年轻人。“1945年,我哥哥韩丁来过中国,回美国后,向同屋的阳早描述了这里的情况。阳早便对‘小米加步枪’的神话充满了好奇。二战结束后,在我姐姐的安排下,阳早以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奶牛专家的身份来到中国。”这位年轻的专家在南方目睹了街边饿死的人群,见识了那种水深火热的生活。后来,他到了延安农场。“阳早在延安看到的是干部群众穿着一样的衣服,精神抖擞,和他在南方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那里的积极向上让他觉得心情舒畅。”不过,阳早最初并没打算长期留在中国。最终让他改变主意的是一场战争。
  1947年春,胡宗南率20万军队进攻延安。经过1年多的战斗,共产党领导的2万人民解放军以少胜多。“我们的人数并不是两万,因为我们还有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这个伟大的胜利给阳早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寒春回忆说:“战争胜利后,阳早说,他原来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现在才发现,自己必须从‘零下’开始学。”面对笔者疑惑的目光,寒春笑着解释:“就是从基础的基础重新学习。”他们相信,拥有百姓支持和信任的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实现“解放全人类”的理想,他们愿意为“小米加步枪”的神话贡献自己的力量。“无疑,毛主席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来到中国,不是为了养牛,是为了信仰。”
  从此,两位专家兢兢业业,为自己的信仰,也为中国的奶牛事业奉献着自己所有的热情与智慧。
  离开牛粪就受不了的专家
  寒春1948年到了延安。第二年,在延安窑洞里,阳早寒春结为夫妇。接下来的半个世纪中,两人可谓夫唱妇随。阳早负责奶牛品种改良,而曾从事核物理研究的寒春则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中国的农业机械化贡献力量。他们工作过的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深刻足迹:1949年,在陕北定远他们的三边牧场,他们帮助当地进行牛、羊、马、驴的品种改良和疾病预防,并向农民传授机械化养牛的知识;1953年至1966年间,他们先后被调到西安牛场和草滩农场工作。其间,他们研发、改进的奶牛青饲料铡草机销售近100万台,至今仍是草滩农场乳品机械厂的主导产品之一。草滩农场的10年给阳早寒春留下的是美好的回忆。“我们喜欢那样的生活,吃穿是配给制,自己不用操心。我们只需要一心一意工作。”
  1966年,阳早寒春服从组织安排,离开农村,调到北京工作。阳早任中国电影发行公司译校,寒春任对外文委图片特稿社译校。但是住在专家楼上的阳早并不开心。讲到这里,寒春笑着说:“他啊,离开牛粪就受不了。”
  在他们的一再要求下,1972年,他们终于心满意足地回到了农场,开始了在小王庄中国农机院农机试验站的工作。这一干,又是三十多年。
  踏着阳早的足迹,笔者走进凝聚他们夫妇共同心血的牛场。“现代化”与“牛性化”是主要特色。牛场有简单有效的通风和保暖设备,就连奶牛喝水的装备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牛场现在采用的紫花苜蓿干草饲料是阳早多年研究的成果。牛场采用的直冷式奶罐则是由寒春设计的。
  身边人眼中的专家
  在阳早寒春的小屋里见到了从1986年就开始照顾他们生活起居的李女士。寒春称之为“全管部长”。谈起阳早时,她不时用围裙擦擦眼角,“他们从来不说苦。阳老每天早上都要去牛场转一圈,从不间断。他不挑食,我做什么就吃什么。对我们也特别好。”
  与阳早寒春交往了十多年的中国农机院党委李书记谈起阳早时一脸感慨:“简而言之,阳早是个理想主义者。做人是这样,养牛也是这样。他希望人与人之间是透明的、友好的。他对工作的要求也是精益求精、决不搀假。”李书记介绍说,20世纪八十年代,牛奶紧缺。有人就说,每次清洗挤奶设备管道的水中也有奶,可以将这些水掺入奶中增加分量。阳早寒春坚决反对,真实、纯粹是他们的原则。
  小王庄农机实验站陈副站长告诉我们:“什么是白求恩精神,我是从两位老专家身上感受到的。老阳的敬业和奉献就是我们最有效的动力。在医院躺了两年零七天,一直关心着这群牛。而老阳去世的前天晚上,农场居然丢了8只小牛犊……”
寒春和阳早寒春和阳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