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围刺加棉花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8例

 福幼堂2 2015-12-24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李杰


概述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科疾病,其中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主要后遗症,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疗法。笔者自200110月至20053月采用围刺加棉花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8例,并与单纯针灸治疗的38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38例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2268岁,平均45岁;病程7 23 d。对照组38例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23-73岁,平均46岁;病程9-25 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程是从疱疹基本消失之日算起)等方面经 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76例患者中,多有带状疱疹病史,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先局部围刺针刺,然后疼痛部位施行棉花灸治疗。

(1)围刺针法:患者裸露患处,皮肤常规消毒。用长40mm毫针从该部位呈环状以15角斜刺进针。针数取决于患处及疼痛面积大小,每针相距1寸左右,进针0812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捻转手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病变部位在胸胁部,针刺时应注意进针角度和方向,避免进针过深,引起气胸。

(2)棉花灸法:采用医用脱脂药棉,撕成极薄的棉絮,其大小视疼痛及皮损面积而定。覆盖在皮肤上,用火柴点燃。依据患者耐受情况及疼痛程度,在同一部位可以反复施灸1

3次,最多5次,以患者局部有灼热烫感而又不烧伤皮肤为度。隔日施灸1次,5次为1疗程。眼、面及毛发等部位,一般不宜棉花灸。

22 对照组

按照常规针刺治疗。取外关、曲池、足三里()、阳陵泉、太冲、肝俞、胆俞、膈俞、阿是穴,以患侧穴位为主。毫针刺行小幅度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两组均在治疗2个疗程以后观察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标准为依据。痊愈疼痛感及伴发症状完全消失,皮损处仅留下色素沉着。显效疼痛感及伴发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疼痛感程度轻,其他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38例,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 ;对照组38例中,痊愈13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89%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 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讨论


4 讨论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簇集性皮肤病,为病毒感染所致。好发于胸胁、腰部,偶见于颜面、眼、肢体等处。一般预后较好,主要的后遗症为神经痛。属于中医学“缠腰火


丹”、“蜘蛛疮”、“蛇丹”等范畴。本病病位虽在体表,但与情志不遂,肝郁气滞,郁久化热;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湿热搏结,复感毒邪有关,所谓“有诸于内,而必形于外”。疱疹虽消退,但正气虚弱,余毒未清,毒邪化火,与湿热搏结,阻遏经络,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故局部疼痛难忍。所以,我们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以疏经止痛为主。采用的围刺法是多针刺法,可以促进局部气血调畅,扶正祛邪;还能阻断邪气对神经的进一步损害,起到通则不痛的作用;棉花灸借助灸火的温热刺激,有以热引热,消肿止痛的作用。围刺加棉花灸两者合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阻止病毒对神经损害而止痛。尤其是棉花灸操作简单易学,不受条件限制,不失为治疗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简捷有效的方法。此外,在I}缶床上还观察到在治疗带状疱疹的早期,及时配合棉花灸,不仅有较好的镇痛、收敛功效,而且在预防后遗神经痛方面亦有着显著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