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研究,综合地评价其临床疗效,并初步探索刺血拔罐治疗PHN的作用机制。 方法:1.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PH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治疗组(32例)采用刺血拔罐疗法。取穴:局部阿是穴;针具: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0.7×32TW LB);罐具:负压拔罐器:操作: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左手舒张皮肤,以注射针快速多次点刺患处,深度为3~5mm,每针间隔1.0cm左右,每个罐口面积内点刺5~7次,迅速抽吸拔罐,每次拔3~6罐,总出血量10~20m],在出血未凝固前用吸管吸取3m1至试管待检,留罐15~20min后起罐。隔日一次,8次为一疗程,一疗程后评价疗效。对照组(32例)采用普瑞巴林(乐瑞卡)治疗,口服每次150mg,每日两次,连续服用16天后评价疗效。3.观察指标:综合疗效,疼痛量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睡眠量评分,抑郁评分SDS,外周血及局部血(治疗组)中P物质(SP)水平。 结果: 1.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愈显率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87.50%,愈显率40.63%。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疼痛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两组都有显著差异(P<><><0.01)。>0.01)。><0.01)。>0.01)。><0.01)。>0.01)。><><0.01)。 结论:刺血拔罐疗法可明显缓解phn患者疼痛,明显提高睡眠效率,改善情绪状态。与口服普瑞巴林治疗相比,刺血拔罐疗法综合疗效更好,止痛更快,改善生活质量更明显,安全无副作用,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刺血拔罐疗法可降低局部血p物质(sp)的含量,这可能是其缓解疼痛的作用机制之一。……="">0.01)。> 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