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立医院

 笨鳥先飛龍 2015-12-24

公立医院 漫画公立医院是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体现公益性、解决基本医疗、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困难的主体,矛盾问题比较集中。要加强其公益性,就要扭转过于强调医院创收的倾向,让其成为群众医治大病、重病和难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平台。

2 主要分类

公立医院分成三类:

一类是基层医疗机构,这部分是政府投入的重点,确保公益性,确保老百姓能看得起病;

一类是县级、地级综合性公立医院,政府根据各地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投入;

一类是大型三甲医院专科医院,这部分高端医疗机构则完全不需要政府投入,并形成多元办医的格局。

3 管理模式

医改推进中,各地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探索大致出现了几种模式:

1、管委会模式,如潍坊、芜湖、鄂州;集团化模式,如马鞍山、珠江、株洲;

2、成立医管机构,如厦门、洛阳、成都;

3、医院发展中心,如上海、无锡;

4、行政管办一体,如宝鸡;

5、医院自主管理,如西宁。

4 主体角色

公立医院更应该突出其市场主体的角色,公立医院、公立卫生院等营利性医疗机构可以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管办分离,使公立医院享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和经营自主权,充分享有人权、财权、物权和决策权。政府机构也可借此转变职能,由“办”医院转为“管”医院。

而那些非营利性的公共医疗服务机构或公共性质的服务项目由国家投资建立,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可以是国家投资建立的公共医疗服务机构具体实施,也可以是通过委托其他医疗法人机构实施,比如公立医院。

5 生存方式

医改之路

公立医院改革新医改的“重头戏”,也是迄今为止(2011年)最为纠结的部分。新医改方案问世一年后,2010年2月,《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方出台。至今(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北京亦成为第十七个试点城市。

其改革目标包括医疗设备、医院基建、医保覆盖、卫生投入等在内的“增量”部分,已经取得了明显增长;但关系到医改成败的机制建设却并不乐观。即公立医院管理、运行机制改革未有实质性突破,基本药物招标、补贴、效果问题愈发复杂,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还未起步,县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依旧人才匮乏 。

2012年6月,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公立医疗机构不能再负债搞建设、盲目扩张,要为民间资本社会资本进入卫生行业留出空间。陈竺表示,在建立和完善基本医保的基础上,应当搭建补充医保和商业医保;医疗服务体系应在满足群众基本医药卫生需求的基础上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收入来源

公立医疗机构收入的现有来源有三,即医疗服务收费、药品出售利润和政府财政补助。新医改方案明确指出,未来的改革将把三元转变为二元收入结构,即大幅度降低并且最终取消来自药品出售的利润,具体措施就是逐步取消公立医院(以及其他医疗机构)的药品加成

机制改革

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深化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实行医药收支分开管理,探索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同时采取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价格机制

2014年4月27日,在由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公共政策中心主办的2014公立医院改革高层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巡视员郭剑英介绍,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研究、探讨如何完善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

郭剑英说,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要结合公立医院改革进行,要坚持不增加患者负担,医保(基金)可承受,有利于体现医务人员服务价值,有利于理顺医疗服务价格结构关系。

郭剑英强调,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医疗卫生领域涉及公共资金,基本医疗服务要坚持公益性,对医疗卫生领域相关费用标准进行干预是必要的,但不是所有环节价格都需要政府控制,能够竞争的环节,应该更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1]

2015年5月,《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发布,意见要求,到2017年,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开,城市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占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的比重明显降低,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