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北斗“观象授时”体系 (一)北斗“观象授时”体系的文献考证 由于东西方文明起源时间的先后,以及起源地带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差异,她们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后便开始根据各自不同的物质和文化属性,逐步建立起了不同理念、不同结构的两套天文学体系来服务于不同的族群和社会需要。中国文明从清乾隆开始衰落了两个半世纪,传统的天文学体系遭官方彻底摒弃已经式微了两百多年。但从学术上来说,这并不能说明中国天文学体系比不上西方天文学体系。相反,中国天文学体系在科学水平和文化内涵上不仅不输于西方天文学体系,至少可以说更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正如李约瑟评价:“现在无疑已经证实,中国古代(和中古代)的天文学虽然(该语法不通,笔者认为应该翻译为“不仅”)在逻辑性和实用性方面毫无逊色于埃及、希腊以及较晚的欧洲天文学,然而(应该翻译为“而且”)它是以大不相同的思想体系为基础的。” 中国天文学体系与西方天文学体系究竟有何不同?西方文明以黄道坐标建立了天文体系,而中国古代则发展了以北天极和天赤道坐标建立的天文体系。最独特的是,中华先民在北天极的概念中引入了北斗七星作为参照物,创立了中国文明独有的北斗建时系统,使北斗成为中国统治阶层“观象授时”的主星,即指示时间和季节,制定历法的核心星象是常年在天北极附近周游的北斗七星。在北斗建时系统的基础上,又以北斗为中宫建立了周天二十八宿天官体系,最终形成了与西方天文学并立于世的天文学体系。那么,中华先民是如何确定天北极的?为什么要把北斗作为天北极的参照物? 地球自转轴是周期性摆动的,地球自转轴北极指向的天空以每年15角秒的速度运动,这旋转一周的时间是26 从公元前5 关于北斗,《尚书》中的《尧典》和《舜典》都提到:舜让于德,弗嗣。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对此的解释有三种。 其一,璇玑玉衡是指北斗七星。《史记·天官书》云:“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史记·律书》云:“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即天地二十八宿。”《春秋文耀钩》云:“斗者,天之喉舌。玉衡属杓,魁为璇玑。”萧吉《五行大义》引《尚书说》解释得最为明白:“璇玑、斗魁四星。玉衡,枸横三星。合七,齐四时五威。”又云:“北斗居天之中,当昆仑之上,运转所指,随二十四气,正十二辰,建十二月。”这些古籍所言都说明:北斗位于天北极。 其二,璇玑就是天北极。《尚书·大传》云:“琁者,还也。机者,几也,微也。其变几微,而所动者大,谓之琁机。”是故琁机为之北极。《续汉志十注补》明确指出:“《星经》曰:璇玑者谓北极也。”刘向《说苑辨物》云:“璇玑谓北辰勾陈枢星也(即小熊座)。”此说最差强人意。 其三,璇玑玉衡为天文仪器。马融云:“璇,美玉也。玑,浑天仪,可旋转,故曰玑。衡,其中横筒,所以视星宿也。以璇为玑,以玉为衡,盖贵天象也。”郑玄云:“璇玑玉衡,浑天仪也。七政,日月五星也。”孔颖达《尚书正义》因蔡邕云:“玉衡,长八尺,孔径一寸。下端望之,以视星辰。”虽然三者略有不同,但都一致指向了北斗与北天极的密切关系。 解读北斗与天北极关系的最原始的文献资料可能蕴藏在《周髀算经》的盖天学说之中,依次见于原书卷下之第8、9、12节中: 欲知天极枢,璇周四极,常以夏至夜半时北极南游所极,冬至夜半时北游所极,冬至日加酉之时西游所极,日加卯之时东游所极,此北极璇玑四游。正北极,璇玑之中,正北天之中,正极之所游。 璇玑径二万三千里,周六万九千里(《周髀算经》全书皆取圆周率=3)。此阳绝阴彰,故不生万物。 牵牛去北极……。术曰∶置外衡去北极枢二十三万八千里,除璇玑万一千五百里,……。东井去北极……。术曰∶置内衡去北极枢十一万九千里,加璇玑万一千五百里,……。 赵爽《注》解释道:“极中不动,璇玑也,言北极璇玑周旋四至。极,至也,……极处璇玑之中,天心之正,故曰璇玑也。”可见,天极枢围绕天北极周旋四方,划出一个圆形天区称为璇玑,而璇玑之正中心就是天北极。实际上,要找到准确的天北极,是必须借助天文仪器的,这应该就是马融等人所说的“璇玑”这种天文仪器。但如果没有一台精确的天文仪器,要进行北天极的天文观测就必然会选择当时最接近北天极同时充当“观象授时”主星的星体,把它围绕北天极中心点所作拱极运动划出的圆形天区作为北天极。众所周知,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北斗也在围绕着北天极每日旋转一个角度,先人以此来测时;地球每365天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同时北斗也在围绕北天极作周年旋转,使斗杓在十二个月中旋转十二等份,指向十二个不同的方向,先人根据斗杓的指向来测定春夏秋冬的更替,这样才有了《鶡冠子·环流》这样的观测记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中华先民对天北极和北斗七星“情有独钟”,建立了北斗建时的“观象授时”方法和以北斗七星为中央星官的四象二十八星星官体系,并留下了充满奥妙的优美天文学记录。《史记·天官书》对北斗建时法则有如下两段记录: 用昏建者杓,夜半建者衡,平旦建者魁。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用昏建者杓;杓,自华以西南。夜半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济之间。平旦建者魁;魁,海岱以东北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