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硬笔书法:彭邦桢《月之故乡》

 甘苦人生2010 2015-12-25
彭邦桢《月之故乡》 - 虚梅 - 刘志明的博客

 

天上一个月亮
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
抬头看天上
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看月亮
思故乡
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作者:彭邦桢(1919-2003)湖北黄陂人(今武汉市黄陂区),1919年生于湖北汉口。1931年汉口遭受特大水灾,返回黄陂老家避难启蒙,有神童诗人之称。1938年01月成都中央军校即黄埔第十六期,后任美国世界诗人资料中心主席。彭邦桢为美籍华人,著名诗人,曾以台湾诗人入选《台湾新文学辞典》,有台湾诗坛“四老”之称,其代表作有《花叫》和《月之故乡》等。

        赏析:这首诗境界真切美妙,感情细腻深沉,语言明白如话,而韵律和谐动听。是一首可以歌唱的诗,是一支耐人寻味的歌。一咏三叹,如泣如诉,令人情不自禁,渐入佳境。

  前两个诗节写眼前景。“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一水相隔,把一个月亮无端分成两个。“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月色如水,温润透明;水光映月,清澈明亮。真是画的境界,诗的境界,梦的境界。但一个是真实的月亮,一个是虚幻的月亮。两个月亮,交相辉映,弄不清是天上的月亮更真实,还是水里的月亮更亲近?

  后一个诗节抒心中情。“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这是李白曾有过的情思,也是每个游子都有过的体验。诗人凝视着天上那轮圆月,思念着远方的亲友。月圆,人却不能团圆,这该是何等的伤感与无奈!于是他不忍睹月伤怀,低头要回避这个始终困绕着他的愁绪,可是,水中仍有一轮月亮,正静静地含笑凝视着诗人呢。诗人眩惑了,怎么到处都是月亮的影子,到处都牵着游子的乡思?

  “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这就不是谁都能想得到,说得出的了。全诗的美在此,深在此,诗的要义、灵趣也在此。

  “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表层意思是承前省略,补足应是“一个月亮在水里/一个月亮在天上”。深层意蕴却在于,月亮与故乡已融为一体,难解难分了,这里是用月亮借代暗示故乡。因此这最后两句应解作:“一个故乡在水里/一个故乡在天上。”

        在水里的,虚幻,朦胧,动荡,容易变形、破碎;在天上的,遥远,飘忽,渺茫,容易幻化、消逝。这水中月,有如镜中花;在天上月,有如梦中人。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看得见,却摸不着,走不拢,握不住。可望而不可及,可亲而不可近。而一水之隔的大陆和故乡,不也如此吗?掩卷之余,一种浓浓的情思,一缕淡淡的愁绪,渗出纸背,仿佛弥漫在月光中,溶化在水波里,排不开,拂不去,抹不掉,摆不脱了。此情此景,非亲历实感不能道出;此景此情,非海外游子不能写出。

  诗的技巧也颇堪玩味。似乎没有奇思妙想,也不故作惊人之语,纯用白描写实,娓娓道来,词句多有反复而不显重复,反而觉得婉转回环,委曲生姿;不如此不能表现作者辗转反侧,徘徊不定、柔肠百结的深情厚意。诗人把“月亮”、“天上”、“水里”几个词语颠来倒去、横排竖摆,像玩魔方,想不到竟翻出这许多令人眼花缭乱、心荡神移的花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