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中人与天地相应以及知常达变以外知内的道理

 johnney908 2015-12-25

黄帝内经中人与天地相应以及知常达变以外知内的道理

所在栏目:黄帝内经 分享:170次

黄帝内经中人与天地相应以及知常达变以外知内的道理

【原文】

黄帝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1)日深,著(2)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3)败;木敷(4)者,其叶发(5);病深者,其声哕(6)。人有此三者,是谓坏腑(7),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

【注释】

(1)留淫:病邪积聚。

(2)著:同“贮”,潜藏的意思。

(3)嘶:声破为嘶。

(4)敷:《太素》作“陈”,应为“腐”,弊坏。

(5)发:为“落”之误,意为飘落、凋落。

(6)哕(huì):呃逆。

(7)坏腑:脏腑败坏。

【白话详解】

黄帝问道:天地之间,万物俱备,没有一样东西比人更宝贵了。人依靠天地之大气和水谷之精气生存,并随着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而生活着,上至君主,下至平民,任何人都希望保全形体的健康,但是往往身体有了病,却因病轻而难于察知,让病邪稽留,逐渐发展,日益深沉,乃至深入骨髓,我为之甚感忧虑。我想要解除他们的痛苦,应该怎样办才好?岐伯回答说:诊断疾病,应该注意观察它所表现的征候,比如盐味是咸的,当贮藏在器具中的时候,看到渗出水来,这就是盐气外泄;比如琴弦将要断的时候,就会发出嘶败的声音;内部已溃的树木,其枝叶就会凋落;人在疾病深重的时候,就会产生呃逆,当出现这样的现象时,说明内脏已严重破坏,药物和针灸都失去治疗作用,因为皮肤肌肉受伤败坏,血气枯槁,就很难挽回了。

【按语】

本节论述人与天地相应以及知常达变以外知内的道理。“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和大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因素,影响和制约着人体的健康和生理病理状况。人体要很好地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就得掌握自然界的四时阴阳变化规律特点,以一定的养生方法来维护和加强机体的阴阳平衡使之能够相适应。四时之中,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变迁,是自然变化的一个明显规律,人当应之顺之,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生命机能活动。反之,如人与自然不相适应,气血阴阳即可发生病理改变,进而导致病情加重,针药无治。

文中以盐味津泄,弦绝、音嘶及木敷叶发三者自然现象为比喻,说明人与自然相悖,可从反常表现中推求内在变化机理。用之于临证,若见病至哕声频作,即为病情深重及气血衰败,脏腑衰竭之象,故杨上善注云:“此三物衰坏之微,以比声哕,识病候之深也。”可作参考。

上一篇:黄帝内经中四时五脏阴阳相合的观点

下一篇:黄帝内经中生命的形成及其天人相应的规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