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天寿花鸟画作品欣赏(二)

 百了无恨 2015-12-25

潘天寿花鸟画作品欣赏(二)


三友图 立轴 纸本 1947年作

楚兰图 镜心 水墨纸本 1940年作 (100.8万元,2009年6月西泠春拍)

款识:不多笔墨已离披,纫佩何心唱楚辞。同与夷齐无寸土,露根风叶雨丝丝。眉湿春痕重,非关墨渖多。有怀荆楚月,意绪乱婆娑。二十九年季春,季鑫研弟属,寿。钤印:潘天寿(白)

《楚兰图》是潘天寿的绘兰佳构。就兰花本身的形态而言,大约分两类:一类是兰草植根于土中,一类是兰草提根于土外,也有两者交互并绘的。这当然来自对兰花的自然生态观察,但是绘于画中有所区别是有潘天寿的用意的。潘天寿纪念珍藏的那套花卉册页,其中一幅绘兰:两丛兰花,从纸幅左右生发,兰草一律植根土中,名曰“香祖”,表现的是兰花怡人的清韵。1944年为谢海燕所绘的《墨兰》横幅,左边是丛兰簇簇,右边是草书长题,丛兰一律提根,呈现出一种在恶劣生存条件下的节气,表达的也是清韵,但这里的清韵是清绝之韵,借寒兰励志,故草书所题是他那首《咏楚兰》七言绝句。

这幅《楚兰图》为竖幅构图,下幅绘兰花,上幅草书长题,所绘兰草以提根为主,同样是借兰的清气来励志。画作于1940年,是绘赠1933年入学杭州国立艺专的潘天寿的学生吴季鑫的,时境(抗战时期)与身份(师生关系)都合画意。所题是两首咏楚兰诗,除了前面提到的那首七绝外,又复题一首五绝,这一方面是出于构图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更重要的,是在那个万众一心抗日的特殊年代对弟子的期待和激励。所题七绝云:“不多笔墨已离披,纫佩何心唱楚辞。同与夷齐无寸土,露根风叶雨丝丝。”诗后潘天寿自注五字:郑所南思有。关于这首诗,潘天寿书画艺术研究专家卢炘先生有精辟注解:郑思肖(1241~1318),字忆翁。宋亡后,坐卧不向北,因号所南。他画兰不画地坡,谓之“露根兰”。人问其故,答:“土为番人夺去。”露根兰寄托着亡国之痛。诗中的“夷齐”即伯夷、叔齐。周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饿死在山里。为当年的学生作画,却如此费心,可见潘天寿不仅艺为人师,德亦为人师,是真正的为人师者。

高瞻远瞩 镜心 纸本 1943年作

潘天寿作画,构图喜偏重边角:坡石在画面底部三分之一处斜斜穿过,主体的鱼鹰置于右角,拳拳如孤石,且身体朝向左侧,画面的上半部却留作空白,令全作顿生奇崛之感;但鱼鹰回首的犀利的目光与锋利的指爪,正对向边角的题款“雷婆头峰寿”,使得鱼鹰与题款两个几乎完全分离的画面主体,在充满视觉张力的同时,又产生了内在联系,这种深邃的构成意识,郎绍君称之为潘天寿艺术的“理性编织”特征。潘天寿采用硬毫笔作画。画中以方笔侧锋为主,显得十分刚劲,充满厚重感。浓重的墨色与“力能扛鼎”的线质,显示出其“天惊地怪见落笔”的独特艺术品格。

松梅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松鹤图 立轴 设色纸本

黄山虬松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944年作

款识:我爱黄山松,墨渖泼不已。高者直参天,低者盈尺咫。鬅鬙万叶青铜古,屈铁交错虬枝舞。霜雪干漏殷周雨,黑漆层苔滴白云。乱峰飞月啸饥虎,世无绝笔韦偃公,谁能纤末起长风?蔡侯古纸鹅溪绢,展付晴光凌乱中。风白学弟鉴可。三十三年深秋,寿灯下草草。钤印:潘天寿(白,二次)、阿寿(朱)

《黄山虬松图》是潘天寿的一幅精彩作品。潘天寿喜欢画松树,可以说松树是他贯通一生的绘画题材,松树的倔强苍劲与他的性格十分吻合。从早年以家乡宁海冠庄村西雷婆头峰上的松树为主要描绘对象,到晚年的《暮色劲松》、《山鹰虬松》等等绘松作品,伴随着绘画历程的不断深入,他对松树的描绘及内涵表达也在不断深入,他的艺术人生在相当程度上可以用松树人生来比喻。“黄山松”是潘天寿松树绘画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一生中两上黄山,第一次是1934年,他与邵裴子等人同游;第二次是1962年,是应时任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文联主席赖少奇的邀请前往,黄山古松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此幅《黄山虬松图》作于1944年,为其初上黄山十年之后所作,是现在所知他创作的黄山松绘画作品中的第一幅。画为蒋风白作,蒋风白是当年国立艺专(今中国美院)时潘天寿的学生。所绘古松主干曲倔,虬枝弯环,战笔绘就的松针郁勃而富有生机,树根部点缀一株灵芝,是一种生命寓意。上方以半纸篇幅题写当年游黄山归来所作长诗一首,书法可圈可点,通幅作品,令人观后有一种亢奋的感受。

百舌苍蒲 立轴 纸本 1945年作

盆兰墨鸡图 1948年作

微雨蔷薇 立轴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款识:一天微雨老蔷薇。守方嫂夫人清鉴。三十三年春,寿。钤印:天寿(朱文)、寿(朱文)

此图作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是潘天寿青年时期的作品。从1938年至1948年是潘天寿风格形成期。虽然长达11年,但其中抗战八年辗转内陆,作画自然就少,感慨良多,诗多于画,条件差。所以绘画风格形成关键的倒是抗战胜利后的二三年。近代诸大家中,潘天寿的画是最有惨淡经营之颜色的,他不仅注重构图上的张力表现,追求整幅作品的总体效果与感染力,也要求整体的大变化、大对比中有局部的小变化、小对比。因此,他的画堪称是中国画图式研究者的最佳典范。此“睡鸟图”是潘天寿花鸟画中比较习见的知名题材。其在用墨上,全局的色彩节奏分明,蔷薇用色彩,苔点用淡墨,竹叶、竹枝浓淡相破,墨色变化微妙但全局的色调关系响亮明确,绝无闷、塞、花、空之弊。用笔刚劲,纵横驰骤、老辣酣畅,诗人在惨淡经营、成竹在胸之慨的同时,又得到解衣盘礴、元气淋漓的审美感受。正如他的自作诗“一天微雨老蔷薇”,画出了雨中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致。

待猎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款识:眼耽耽,心逐逐,欲使潭底鱼无遗族,无遗族,不知日后如何能裹腹。鱼下脱无字。乙酉木樨馨里,寿。

本幅写鱼鹰伫立江畔石上,守候猎物出现。如题句所示,似有弦外之意,以讽时政败坏,苛索甚逼,以致民生日厄,几如鱼类“无遗族”!构图采一河两岸式,鱼鹰作为画中主体置于近景。水纹、岩石、远岸延亘,以至鱼鹰矮伏姿态,都呈横向处理,仅以几笔苇草矗渚边,很简单地就打破了画面单调的横向布局,呈横中带直的交错变化。

一天烟雨暗江洲 立轴 水墨纸本 1945年作

款识:一天烟雨暗江洲。乙酉鼠姑(注:牡丹)开候,新购得都匀皮纸,草草试之。秃寿。钤印:潘天寿、阿寿

潘天寿构图,追求“造险”、“破险”。首先大胆写出一块巨型盘石,使之几乎填塞了整个画面,这种构图使人觉得已入险境,无法收拾,而气势扼塞。这就是所谓“造险”。然后临见妙裁,在某些地方点缀一些山花野草或禽鸟虫畜,画幅即转危为安,画面上物象的位置,关系不但平衡,而且获得与众不同的新奇意境。《一天烟雨暗江洲》即运用“造险”和“破险”手法的实例。画家先画一巨石,奇崛、孤兀,没有任何皴擦和渲染,仅以圆浑的苔点协调,呈不规则矩形,是为“潘公石”看来非常刻板;但随之在石上点缀一立鸦,在石隙中点缀些许花草竹叶,立化刻板为神奇。而矩形石块与以圆浑为主的乌鸦和苔点之间体块的关系,则形成形式上的对比,独特而协调。尤其乌鸦的造型,出于八大又超于八大,师其神韵而不师其笔法;其白眼更是有独特之妙。此亦黄庭坚所谓“化臭腐为神奇”之功力。1944年,潘天寿受聘赴重庆,长国立艺专校;明年春乃作此幅。时抗战未胜,国势难安,陪都重庆亦如笼罩于烟雨凄迷中,难以看清出路。天寿此幅显寓此意,正契合其“强其骨”的艺术追求。

松鹰图 立轴 纸本 1948年作

松 鹰 立轴 纸本



(未完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