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市的形成(三)解析当年“三不管”

 汇文聚智 2015-12-25

对于南市所谓的“三不管”有多种说法,其中比较流行的有两种:


其一是:乱葬岗子(随便埋死人)没人管;打架斗殴没人管;坑蒙拐骗没人管。其二是:这块地区在中国城区以南,法、日租界的西北,三个国家对在这里发生的案件都推诿不管,因而叫“三不管”。实际上这个“三不管”就是代表没人管,都不管的意思。


下图1:当年三不管市场


要是照这么说,三不管的买卖人还做不做生意了?那南市还有没有人敢来了?那天津卫怎么就会有“没钱到南市挣,有钱到南市花”和“不到南市逛一逛,白到天津走一趟”的老话呢。那么当时这个地方到底有没有人管呢?


有,首先是黑社会。


对于以上说法我们引用一点资料作为参考。天津著名作家林希曾写过一篇小文《三不管旧时潜规则》以自己的所见所闻解释了这件事情,我们摘录几点如下:


黑社会有黑社会的潜规则,天津黑社会潜规则更严格,也更规范绝对‘正人君子’(当然是带引号的,作者注)。天津旧三不管被黑社会盘踞,但老实生意人也受保护,黑社会成员没有买东西不付钱,白吃白拿的恶行。横行霸道,在三不管是要受到惩罚的。


黑社会成员可以嫖娼,但不许调戏妇女,不光不许调戏妇女,妇女在三不管还受到保护。旧时代三不管戏院,男女分席,男左女右,不许掺杂入座,男席女席之间,有一条宽宽的走道。走道中间有黑社会成员巡逻。遇有不良少年飞眼吊膀,中间巡视人员立即制止。‘看戏呀,好好看戏,多好的戏呀。’提示不良少年不要向女席张望。


旧日天津三不管社会秩序极乱,但在这纷乱之中还是有潜规则制约着各色人等的行为,三不管里有许多商号,良家女子来三不管购物不会受到骚扰。


黑社会闹事,更有规矩。我的一家亲戚在三不管开了一家药店,为什么要在三不管开药店?三不管药店生意好,只是三不管乱,青帮洪帮三年一小打,五年一大打。这位亲戚告诉过我,青帮洪帮打架,双方定好时间,黑社会来人向各商家通报,极有礼貌,什么什么先生,我们定在什么什么时间闹事,那天您不要出门,打扰生意,非常抱歉。


到了那一天,商店绝对关门。伙计们只在店里打麻将,就听见外面人声呐喊,棍棒碰撞,双方好汉骂声不绝,更听见棍棒落在人身上的声音,没人喊疼。有时候就听见外面一群人在打一个人,也听见喊叫声,打死他打死他,但挨打的好汉不求饶,打到一定程度,收事了,外面没有声音了,这时候还不要出去,过一会儿黑社会出来人,把街头打扫干净,将溅在各家商店墙上的血迹洗刷干净,然后再来人道歉,误您生意了。


这恐怕就是古语中说的“盗亦有道”吧,这些黑社会靠收取保护费敛财,如果你不交保护费,首先砸了你买卖的就是这帮“黑社会”,我这里这样说,是要对南市的“三不管”现象多角度分析,并不是想为那些旧社会的流氓恶势力欺行霸市的劣迹开脱,特此声明一下。


下图2:三不管热闹的场面


对于第二种说法我们也不妨问一句,到底是不是官府真的就不管了呢?其实不然。据天津和平区政务网《南市》一节介绍“1912年,天津警察厅开始派警逡巡南市一带,后又派警察驻扎,正式确认了南市地区的归属。1913年4月,南市地区属东区六所管辖。1928年6月20日,天津特别市建立,南市地区属公安一区一所、六所。1938年3月,伪天津特别市政府调整区划,南市地区属行政第一区。1945年后,民国政府时期属第七区7保至22保、一区1保、25保。”


那么对于从上世纪20年代初到30年代后期兴旺发达的南市地区来说,就不应该存在中国政府不管的问题,至少天津警察厅在20年代初,就介入了南市地区的治安管理,并一直延续至1945年后。


下图3:1936年地图上标注的“三不管”。


至于日租界和法租界不管,我个人的看法是,三不管地区与法租界基本不搭界,因为法租界是从今天的锦州道到营口道一带,日租界是从东南角到锦州道一带,两个租界的东面到海河岸边,西面基本上是沿墙子河为界,也就是今天的南京路一带。所以与南市接壤的基本上是日租界。我们开头说过南市的四至,“北起南马路,南达多伦道,西起南门外大街,东止和平路”,其中北面的南马路和西面的南门外大街是华界,也就是中国地。只有东面和南面与日租界的旭街(和平路),福岛街(多伦道)接壤。这两面沿南市临街的区域都属于日租界,但是其包含着的是南市地区,而这个南市地区,恰恰是“日租界当局仍声称该地是日本的‘预备租界地’”的那块土地,也就是应该归还中国的那1.04平方公里的土地。我个人的看法是,所谓“日租界不管”有其内在的原因,就是日本政府企图长期占领中国,与西方列强谋取中国经济资源的初衷不同,既然想长期占领,把中国作为日本的移民地,就要与中国地面有广泛的、亲密的接触,日本人较之西方列强的战略布署要严密而细致许多。


下图4:南市三不管


一如我上面所讲,“三不管儿”绝非“三不管”,无论是民间的黑社会,还是中国的官方政府,乃至东洋的日本租界,都为自己的各自目的,行为其中。至于老百姓对于南市的认识,天津市收藏协会唱片研究会秘书长、天津戏曲研究所曲艺专家周春玲先生有如下说法:“这个地方可以说是,没有行政机构,也没有什么法制机构,但是它也给穷苦的人提供了一个居住的地方,就这样人多了,自然就有做买卖的,走江湖卖艺的,到这些地方去打钱谋生,都是很低下的。所以它整个来说,这个居民的档次和这个社会的档次都在最低层。”这段话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南市既是一个穷人谋生的地方,也是穷人休闲消费的地方,正如上面所讲“没钱到南市挣,有钱到南市花”,此后众所周知的南市发展和繁华也印证了那句“不到南市逛一逛,白到天津走一趟”的民间俗话。


作者简介

王和平,天津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常年致力于挖掘天津历史的点点滴滴,出版过六十余万字的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