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津门往事】南市与“三不管”到底是啥关系?

 天津实诚人 2016-04-19


旧时天津“三不管”露天市场


  现在,一提起南市就有人用“三不管”来代替,其实是个误会。听老人讲,清末天津城南一带是片又大又深的水洼,据说比北京的什刹海还大。水洼的西北,有一片热闹的场地,很多供游人往来乘坐的小船停在那里。水中有几座小岛,一座小岛上有座小亭子,有人在那儿把酒吟歌,非常尽兴。那就是被文人雅客命名为“虚舟亭”的地方。《津门征迹诗》中“远望城南草色新,虚舟近与寺为邻。平桥曲榭清凉界,四面荷花烂似银”就是说的那里。


1846年天津城乡图,城南蓝色水洼就是城南洼。


  这片水洼叫“城南洼”,也就是后来被天津人叫做“南市”的地方。而“三不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上图摄于1900年,左上角就是南市的前身


南市从一片洼地而生


  1900年,老城被拆毁了。北大关地区被八国联军疯抢,人们开始向南市地区转移。据民国时期的《天津县新志》“坊巷”中记载:“……在日本租界毗连地辟三街,曰南市大街,曰广益大街,曰荣业大街。自东南城角至南门外直街,繁华美饰与租界不相上下。”这个《天津县新志》考证下限在1911年。也就是说,早在1911年之前,我们就已经有了南市的起始——“南市大街”和另外两条街道。


  从1910年的《日本人绘制的天津地图》中可以看出,南市这个地区已经按着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画出了街区走向,除了南市当中的一片大水洼外,已经规划好了各条街道:南北5条,东西10条。从这个规划不难看出,当时的规划者已经对南市的发展有了勾勒。


  从《京津两市图》能看出,到了1917年,南市已经完成了大部分街道的划分,只是中间的大水坑还在,在这张地图上,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大坑边上的赵家冰窖,与后来的街道相比,位置不差毫分。


  到了1920年,《天津修建地图》上南市中间的那个大水洼不在了,也就是说,南市的改造基本完成。



1936年地图上标注的“三不管”地区


  到了1936年,南市地区的街道地名就是现在的地名了。南北通畅的大街是建物大街(广兴大街)、东兴大街(广善大街)、荣业大街(首善大街)、庆善大街。东西通畅的大街是官沟大街、荣吉大街、清河大街、荣安大街、陆安大街、富贵大街、保安大街等。


“三不管”不是固定的


  “三不管”比南市有名气。过去有句老话:“不到南市逛一逛,白到天津走一趟。”“三不管”可谓是当时天津主要的“商业中心”。


早年“三不管”露天市场


  “三不管”从字面上看是谁都不管,但实际上这里有它自己的生态圈。当时的政府、租界和黑社会都各有各的目的,说是“三不管”,可谁都没有放弃过这块“肥肉”。



旧时天津“三不管”一带


  南市地区的“三不管”并非固定不变的,随着南市地区的规划开发,不同时代的“三不管”地区也不一样。“三不管”其实是一处四周有住房和院墙的空地,类似现在的自由市场。


  1936年南市的“三不管”位于南市东北角——荣吉大街以北、广兴大街以西的地方。从地图上看面积不是很大,比后来的东兴大街“三不管”要小得多。那个被压缩了的大水洼,已经到了西侧是高家大院、东侧是广善大街、南北侧是后来形成的福安大街和华安大街的位置。这也是后来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三不管”的所在地。


从左至右分别是1936年、1946年、1952年“三不管”所在地


  到了1945年,我们从一张美军使用的天津地图详图和1946年的天津地图上看到,南市已经成了现在的模样,水洼和纷乱的街道没有了,已经形成了永安大街、华安大街和福安大街的格局。还增加了禄安大街和治安大街,禄安大街就是从南市通往芦庄子的一条街道。但是得注意的是,”三不管“从原来的地方,又挪到了南市中间——西侧东兴大街、东侧广兴大街、北侧荣吉大街、南侧永安大街这样一个区域内。从这里可以看出,”三不管“是随着地域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不是“南市就是三不管”,”三不管“也不能代表南市。


来源:天津市档案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