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众人皆醉我独醒

 宏图藏经阁 2015-12-25
鲁肃,字子敬,东吴著名的军事统帅。早年鲁肃在袁术手下当东城长,后经周瑜的推荐,成为孙权的参谋,很早就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深受孙权器重。赤壁战前,鲁肃在联合刘备、劝说孙权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在之后协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赤壁战后,鲁肃从大局考虑,又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继续巩固孙刘联盟。周瑜去世后,鲁肃接任他的位置,负责处理荆州事务。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去世,年仅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也为其发哀。
  鲁肃此人,实东吴之一代奇才。《三国志·鲁肃传》形容其曰:“家富於财,性好施与。”《鲁肃传》注引吴书曰:“肃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然而,此人从孙权时代之后方才忠心于吴,之前也有过一段动摇的时期,史称鲁肃奔魏未遂事件。事件涉案人员为:淮泗地区极有人脉的东吴柱石,庐江望族周氏的代表周瑜,大名鼎鼎的曹魏谋士刘晔,和江淮地区曾经称霸一方的豪强郑宝。下面按时间顺序一一分析个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历史事件。

  关于鲁肃仕吴的时间和榻上对提出的时间史上颇多争议,主要原因在于陈寿在《三国志·刘晔传》与《三国志·鲁肃传》中记载自相矛盾,致使后世学者在鲁肃仕吴及榻上对具体提出时间上争议颇多。

  鲁肃仕吴,鲁肃有两次南下仕吴的经历,对于第一次南下仕吴,基本上没什么争议。案《吴书》建安三年,周瑜东渡,肃与之同行,往见孙策,策亦雅奇之。则此时当为鲁肃第一次仕吴,但当时鲁肃似乎并未坚定仕吴之决心,不久鲁肃即因祖母之丧,返回东城。可以说鲁肃第一次仕吴时并不看好孙吴。

  鲁肃第二次仕吴的时间则史书上记载颇为杂乱。


  鲁肃字子敬,肃者“执事振敬”,敬者“恭而有度”,见名可知人,尽管不是很科学,但某种意义上说,却也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

  汉室尚有一定影响力的建安六年,鲁肃就说出“汉室不可复兴。”八年之后的诸葛亮尚且不知或不敢说出的事实,鲁肃却早早的说出来了。是众人皆醉“肃”独醒?还是所有的人都不愿意做那个揭穿皇帝新装谎言的小孩呢?

  鲁肃是不幸的,历史的玩笑让他注定悲哀。然而鲁肃又是幸运的,英雄不需问成败,尽管无奈,但至少还有赤壁的涛声为他鸣屈千余载…


  鲁肃超越时人的最突出的眼光,乃是劝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抗曹。周瑜虽也坚持抗曹的立场,但他并没有看到结盟对抗曹的重要意义,俗话说不以成败论英雄,我们不能以后来吕蒙等人夺荆州破坏同盟之事的成功而没出现受到刘备、曹魏的两面夹击,没出现危机,就说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对的。

  鲁肃是着眼于不能在两个弱势政体之间发生冲突,否则就将很危险,这是非常正确的。他力主联刘结盟,又避免磨擦以求同心协力抗击曹军,成功地造成两弱对一强的均势。对于他这样一个从大局看问题的战略政治家,需要我们公正的给以恰当的评价,他是东吴集团中唯一一个既解决了问题,又不至于与同盟大动干戈,对吴的国家安全,没有任何影响,这样的政治家尤其非常难得。从历史的记录来看,鲁肃决不是那个老实胆小,总是被人愚弄的苯人,恰恰相反他是站得高看得远的战略家,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