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藏于内心的痛,会以令人恐惧的方式言说自身

 长沙7喜 2015-12-26



内心遭受过伤痛的人都希望抛开过去,以不同既往的方式展开新的生活。他们或丢弃一切旧的物品,或只身远游漂泊无定,或置身于另一完全陌生的环境,以为一切可以从头开始。

不久他们就会发现自己再次身陷某种困境之中,而且这困境与他们试图弃绝的过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为什么在心灵的旅程中,很多人总是会在几乎完全相似的境遇中一再遭受挫折?即使他们看起来知道个中缘由,仍会像沙漠中受困的旅行者见到海市蜃楼一样,在某种强大力量的驱使下奔向虚无的幻景。

如果把人的心灵比作巨大的房间,那么这房间就如同我们的日常居所一样,摆放着各种用途、意义不尽相同的物品,其中一些具有鲜明的时尚潮流的色彩,另一些则可能包含着久远的记忆或是祖上传承之物。所有物品,共同营造了这个房间的某种独特氛围,在里面待久了就会习以为常,但若访客初次置身其中,必定会感受到主人的特异之处。

其实,造成房间氛围的元素并不仅仅是那些看得见的物饰,还有被放在某个地方,甚至早已被主人遗忘的物件也在影响着整个房间的格调。

据说有怀旧情结的人之所以喜欢喝普洱茶,是因为可以品出陈年衣物的味道,那种被岁月掩埋了的早已远去的奢华,如今只能通过褐色的茶汤去想象了。

问题在于,往昔并不只是供给回忆和想象的材料,即使被忘却,也仍然对亲历者的内心有着极大的影响,辐射着当下的生活。

曹禺的经典剧作《雷雨》讲述了旧时代家庭的悲剧,整个故事一开始就笼罩在一种沉郁、灰暗、令人窒息的气氛中。造成这氛围的一个重要原因,据说是这家人所住的那幢房子闹鬼,而所谓鬼,其实是这家中的大少爷与他的后母之间的一段哀婉缠绵而又矛盾冲突的恋情。事实上,这一家年老的男主人三十多年前与另一个女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也是整个家庭里流动着的不安气氛的一个原因。剧中人物内心压抑的这些无法表达的情感,直接呈现在房间的陈设、他们对待日常琐事的方式以及关于未来的幻想之中,这形成了当下生活的特定状态。

  • 对每个人来说,这种深埋在内心深处的痛如同一个巨大的回声,会不断地驱使人们离开当下,回到伤痛的原点,让心灵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淹没在悲伤和沮丧中,除非这些伤痛得到疏解和修复。

对于想要通过把过去的一切全部抹去来获得内心安宁的人来说,与某种现实情景的遭遇会让他们更加震惊和沮丧。易卜生的戏剧《群鬼》就传达了他在这一点上对于人性的深刻洞悉。

阿尔文太太对丈夫一生的荒唐行径深恶痛绝,她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把他送到巴黎去学绘画,并对他隐瞒了他父亲的所有真实情形。丈夫死后,上了年纪的阿尔文太太把丈夫留下来的全部财产捐献出来办了一所孤儿院,但孤儿院还没开张就毁于一场大火。阿尔文太太处之泰然,因为她原本就是要把与丈夫有关的东西统统清除干净。但有一次,当她发现刚从巴黎回来的儿子在饭厅里调戏女仆,情形竟跟他父亲当年一模一样时,她吓得哑着嗓子惊呼“鬼,鬼”。

她丈夫身上的某些东西再一次在儿子身上重演了。这种心理上的传承,或者说孩子与父母在人格方面的某些相似,并不完全来自于孩子对父母可见言行的模仿,而更多是孩子对父母内心深处的一些未修复的伤痛、冲突、情结的认同,它在日常生活中无数次地以不可见的方式发生着,造成了家族中可能在几代人身上延续的相似心理特质。

从心理意义上讲,深藏于内心深处的痛就是鬼的另一种说法。如果伤痛无法得到表达,无法被见证,无法得到理解和修复,它就会在压抑中伺机而动,在意想不到的时刻闯入生活,以令人恐惧的方式言说自身。

我们所感受到的恐惧,其实就是内心对它的潜在回应。

只有当我们不再试图去捣毁和消除记忆,而是逐渐打开心扉接受它,我们才有可能开始踏上走出恐惧、修复自身心灵的路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