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世浩:学历史的大用【台大最受欢迎历史老师,今晚清华开讲】

 望望是智慧美女 2015-12-26





12月21日(周一)晚7点--9点
清华大学三教2301
海峡论坛
从秦始皇到史记--历史慕课的思辨之旅

台湾大学吕世浩教授
为你带来不一样的历史体验



以思辨学历史,上课比看韩剧精采

《远见杂志》2015年1月号

想到历史课,一般人脑海中立即浮现的画面,往往是:台上老师拿着课本照本宣科,偶尔提示考试重点,台下学生不是目光空洞,就是百般无聊的打呵欠。


但台湾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吕世浩的课很不一样。他不但以类似商学院个案方式,生动解析一连串纠葛历史事件,更在课程中抛出一个一个大哉问,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打破制式思惟。


他的历史课比韩剧还精采


“如果你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第一件事要做什么?”“请静下心来想,如果你是李斯,反对封建体制理由是什么?”“听到陈胜起兵造反消息,你们觉得二世会有什么反应?”


他所开设的历史课程,被台大学生形容为“四年修不到终身遗憾”,他在MOOC开设的秦始皇课程,一上线就有超过4万人抢修。在线课程网站Coursera统计最受欢迎的前四名华语课程,吕世浩的“秦始皇”与“史记”就占了两名。


有学生听了他的课后热泪盈眶,有学生为了作业废寝忘食,甚至有学生在网络上一口气听了他10小时的课。许多学生都特地上吕世浩的博客,表达他们的感动。“秦始皇课程是一听就上瘾。第一次知道原来历史课可以这么有趣!”“这是我上过最好的历史课,没有之一。”“韩剧还能分段看,但吕老师的课太精采,一定要一次听完。”


吕世浩的课不只风靡学生族群,许多上班族、社会各阶层劳工,都是他的粉丝。台大电机系副教授、台大MOOC计划执行长叶丙成即分享,一位同仁在北京搭出租车,随口提到自己负责制作MOOC课程,司机一听马上兴奋地说:“我知道!我有听吕世浩老师的秦始皇课程,很精采!”


不但课程超夯,他的《秦始皇︰一场历史的思辨之旅》一书,一出版就登上排行榜,半年销售超过2万册,打破历史书注定冷门的魔咒。许多广播主持人读了书,都竞相邀请他上节目。


刺激思考,让历史变有趣


“不论上课或出书,我都是想示范另一种学历史的方法,”上课总是一席传统唐装、说话铿锵有力的吕世浩说。现代教育是一种时代下的产物,目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大量培养各专业领域的工匠。


但在速成风气下,人文学也受到影响,变得强调背诵忽略思考。“背了一堆人事时地物,没有人知道用处在哪,怎么会产生兴趣?”吕世浩说,他想做的就是把历史变得有趣且实际。透过不断问问题,刺激学生思考。


为了搬开年轻学生对于理解古文的障碍,对于一句关键的对话,甚至一个意义独具的篇题,他总会不厌其烦的解说。


吕世浩深厚的古文阅读能力,来自从小的累积。六年级前段班的他,从小就是个书虫,然而家庭经济不算宽裕,没有太多资源可以买书。儿时有一次和母亲到市场买菜,刚好路过一家小书店,他央求买一本书。但母亲只提供20元。


“我挑遍书店,只有《古文古事》在20元以下,”吕世浩笑着回忆,这本附着简单批注的薄薄小书,陪伴他度过很多童年岁月,同时也开启了他对历史与古代文化的兴趣。


当学“生” 而非学“死”


然而,他之所以成为广受欢迎的名师,不只是因为天赋与努力,还受惠于名师点化。


“人文学要有‘师父领进门’,自修是一回事,如果没有好老师,要绕很多路,”吕世浩坦言。创立私塾“奉元书院”的爱新觉罗毓鋆与台大历史系退休教授阮芝生,就是他的重要启蒙老师。


他在“奉元书院”随毓老读了20年的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奠下深厚的传统国学素养,在台大历史系,则是被阮芝生教授引导进入史记与传统史学的大门。吕世浩着重“思辨”的教学法,就是师承这两位老师。


“他们都是很会问问题的老师,会问到你回答不出来时满身大汗,”吕世浩回忆,有一次,毓老师就在课堂上问大家“学生是在学什么?”随之解释“为什么古人称学生为学生,因为目的是学‘生’,不是学死!”


“老师当时问,我在台下想很久,赫然发现自己要学什么、到底为什么要学都不知道,”吕世浩激动地表示,老师光一个字就打开他的世界,“原来学那么多,讲穿就是一个‘生’字。”


掌握历史心法 更能洞察古今


“课讲得好不好,不只是口才问题,不是说口才便给就能把课讲好,还须具备三要素:真才、实学、见识,”政大历史系退休教授孙铁刚认为,吕世浩就是三者兼备。他形容,吕世浩讲课像剥洋葱,一片一片拨开直探问题核心;又像侦探,一点一点搜集证据找出事实真相。


正所谓“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多年对历史与考古的钻研,吕世浩揣摩出一套做学问的终极心法。而这套心法,他也应用在教学上,并且得到学生广大的认同。


第一是“设身处地”,回到历史人物的位子上想,为什么他要这么做,如果选择其他道路,可能是怎样的结果。


第二是“揣摩通透”,也就是多读书、并且不断反复揣摩、不断思考。不少学生问吕世浩为什么读不到他的结论,“我每篇起码读几十遍才能稍微有一些心得,这就是工夫,”他说。


第三是“体贴入微”,“人心人情必要体贴入微,”吕世浩解释,历史是了解人的学问,必须明白很多时候支配人决定的,不是道理而是感情。


当前三者都做到,才能达到“洞见表里”的目标。在这个阶段,不只看到表象,也能找到隐藏在深处的核心。


“教育应该让人成为知识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仆,”他笃定地说,学历史能让人明白世界没有标准答案,但有最适合自己的答案,而人的一生就是为了把这答案找出来。


善用古人智慧突破现况


许多人想到学历史,直觉就是“没有用”。因为就世俗的观点,“历史”在社会上除了老师外,没有直接对应的工作。 “古代人学历史是用来想,今天的人学历史是用来背,”吕世浩认为,如果用思辨方式学历史,就会体会学历史三个了不起的“用处”。


第一是“启发智慧”。“学历史真正有用的方法,是把历史当做磨刀石,用古人智慧来启发磨练自己的智慧,”他表示。 许多难题都是“普世”的,一个人现在遇到的困境,其实历史上无数的人都有遇过,思考过去别人的作法以及得到的结果,往往能对现在的决定有很大启发。


第二是“审时度势”。也就是培养不局限于所处环境的眼光,用更广阔的视野、更高立基点来得到结论。当读通历史,在思考大议题时就会从先全球趋势思考,再聚焦到亚洲、海峡两岸,最后再想台湾,而不是一开始就只从台湾观点出发。


第三是“感动人心”。吕世浩认为,历史是求真的学问,而只有“真”能打动人心。他曾读《史记》到潸然泪下,相信其他人也能从历史中得到同样的感动。


(作者:王怡棻,引自吕世浩新浪博客 )


— THE END —

(巧言推荐)

...............................................................................................


巧 言

我想把知道的大道理统统告诉你

为的是让你永远都过不好这一生


(关注微信号并点击菜单,获取往期原创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