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124】:一曲新词酒一杯——关于光阴的哲理

 心上耕田 2015-12-26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小径独徘徊

【简注】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人。14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仕途顺达,官至宰相。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晏殊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关于光阴的哲理


这是晏殊的名篇,也是宋词中的精品。


从所抒发的情感来看,无非是时光流逝的怅惘和怀旧的感伤,但由于词人抓住了人们细微而复杂的感受,并以温婉工巧的语言加以表达,不仅使词作哀婉含蓄,独具妙韵,而且充满哲理,发人玄思。


上片写把酒听歌的情境,淡淡写来,却蕴含着时间永恒而人生短暂的深长叹惋。“一曲新词酒一杯”,“词”没有唱完的日子,“酒”没有喝光的时候,而每个人的生命却只有那么长。就在我们把酒听歌时,时光已从我们身边悄然逝去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又如同朱自清的《匆匆》:“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唱着新词,就着美酒,缅怀的却是“去年天气旧亭台”。天气依旧,亭台如故,可是唱歌的人变了,喝酒的滋味不同了。物是人非,人生几何?


“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总是万古常新,去而复“回”;但在“几时回”的设问中,已有今日之“夕阳”已非昨日之“夕阳”的意思。这美好的夕阳,一个人究竟还能见到多少回?李商隐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句,感慨的是生命日渐衰老;而此句则将生命的终结直接呈现出来,惆怅之中,满是残酷。


下片通过最有特征的事物和细节来深化上片的意境。“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历来为人所称道,写尽了光阴带给人们的焦虑和惆怅。“无可奈何”是作者的感觉、感受和感慨,“花落去”,则是自然界循环往复的现象。


面对落花,联想到春天的消失,联想到生老病死,人们自然产生了惋惜与苦恼。但光阴无情,谁也无能为力,只有徒唤“无可奈何”了。“似曾相识”的,是那南来的燕子。燕子秋天南去,春来北归。它们成双成对,呢喃对语,似曾相识,却谁也分不清是不是恋巢的旧燕。燕子的北来南去,象征着季节的变换和年华的交替。“花落去”与“燕归来”,每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人生就在这无穷的交替之中,逐渐衰老直至消失。




“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组合在一起,最能引发人的联想和感悟。新旧交替,新陈代谢,在奔腾不息的时间河流中,人的心理感受非常复杂。花儿凋谢,我们无可奈何;燕子归来,我们似曾相识。殊不知,归来的已非昨日之燕;而凋谢的花儿,明年还会再开。从生命的角度讲,容颜每天都在静悄悄的衰老,青春每时每刻都在静悄悄的流失。似曾相识的你,无可奈何地走在这衰老和流失的路途上。


世间没有两条相同的河流,但世间的河流全都一样,诚如苏轼所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变的是事物的形态,永恒的是日升日落,是花开花谢,是人类的生生不息。作为个体的你,注定只是宇宙中的昙花一现。谁也掌控不了光阴。说起来人是万物之灵长,其实不过是光阴的过客。无可奈何也好,似曾相识也罢,该走的一定会走,该来的一定会来。生命是一个无奈的过程,是一个流逝的过程。因此,它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寻思到此,诗人究竟感悟到了什么呢?“小园香径独徘徊”,似乎什么答案也还是没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