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议五律诗

 杂货店伙计 2015-12-27

 

 

【一】五律的基本格式:

 

(一)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二)五律,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仄平平,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三)五律,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 平仄仄平。

 

(四)五律,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 平仄仄平。

 

符号注解:

 

1.○平声,●仄声,◎平可仄,⊙仄可平,△平韵,▲仄韵,“平可仄”其实是“宜平可仄”,“仄可平”则是“宜仄可平”。

 

2.平起就是第一句的第二个字是平;仄起就是第一句的第二个字是仄;仄收就是第一句最后一个字是仄;平收就是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韵字)。

 

注意一下:

 

我们写五律的时候,尽量用仄起首句不入韵和平起首句不入韵的格式。

 

【二】五律的对仗:

 

第一二句 可对仗,可不对仗;

 

第三四句 必须对仗;

 

第五六句 必须对仗;

 

第七八句尽量不要对仗;

 

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讲解的关于《对偶与对仗的区别》: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

 

例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这两个句子各方面都符合对偶的要求,但由于其平仄不相对,音律欠和谐,并在同一结构位置重复使用了“天下”、“之”、“而”等这样的词语,所以不合对仗的要求。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例如: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白乐天》)

 

这组联句是原诗中的颈联,无论哪个方面都完全合乎对仗原则,而且对得极为工稳,是最为典型的对仗联句。

 

    但话又说回来了,对于对仗,应该讲求,但不应过执。我查证了好多五律,很多诗对仗也不是很严格的。这个问题大家平时读诗的时候注意一下即可。我个人认为:只要词性、意义、平仄相对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太过工整。太过工整的,往往显得雕琢而死板。对仗的原则是宁粗毋弱,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只要不流于俗野——大白话就好。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对仗不允许上下句是一个意思,这种情形叫合掌,是极不能犯的错误。

 

【三】写诗首选 情景交融:

 

举例:

 

《五律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不对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对  仗)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对  仗)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不对仗)

 

律诗可以情景交融,也可以先情后景,也可以八句都写景。一般我们初学者要写好起承转合最快的捷径就是先学《先景后情》。

 

    起、承写景的目的是给后面的情做铺垫。一般景不是随便写的,后面的情快乐则前面的景要晴朗;反之,后面的情悲伤则前面的景要阴暗些。(当然也有乐景哀写的,这个毕竟是少数的。我们初学者最好不要那么写。)

 

    转的时候要跟承句不断裂地转到情上,合句要下足了功夫了。叫人感觉笔尽意不尽...读完后还在想那个诗里面的滋味。有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的感觉哈。

 

下面举一个例子大家讨论

 

《五律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大家看看这首诗是属于哪种写法?

 

【四】选韵的注意事项:

 

韵字很重要  现在先注意两个问题:

 

1、四个韵字不能都是一种词类。要有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大家看上面的例诗,找出那里的四个韵字(寒、端、看、漫)看看词性一样吗?(寒--形容词端--名词 看--动词 漫--形容词)

 

2、四个韵字不能都是阴平或者都是阳平。为什么呢?(读起来抑扬顿挫不平淡)什么是阴平?什么是阳平?哪个同学知道?(阴平就是一声;阳平就是二声)

 

【五】首字平仄比例要求:

 

首字平仄比例应该是多少?(一般是4 \4或3\5 )这个问题大家平时读诗的时候可以验证一下。在这里不在罗嗦了。

 

【六】动词的作用:

 

起句的名词可以多点,但是下面的两联的名词不可多了。这是写五律的关键地方,要注意动词的运用,承句、转句中动词很重要。动词的作用就是叫画面活起来、动起来。

 

比如:

 

《五律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大家挑一下有几个动词?

 

(横、绕、别、征、挥、去、鸣)看看是这几个动词吧?

 

一首诗,名词越少越清晰可读。但是,也不能通篇都是虚词,都是虚词就会给人你无话可写的感觉。

  

还有一个要求,大家平时读诗的时候,最好要积累动词,把好的动词摘抄一下,平时多看看、读读,到用的时候就会信手拈来了。

 

【七】承句、转句中,名词的位置:

 

例如:

 

《五律 春水图》 渔舟唱晚

 

野渡荒原阔,遥山翠入围。

落红穿柳巷,钓叟饮苔矶。

酒淡和风共,香飘引橹归。

隔烟呼白鹭,衔得几鱼飞。

 

大家看 如果把“酒淡和风共,香飘引橹归”这句改一下

 

《五律 春水图》

 

野渡荒原阔,遥山翠入围。

落红穿柳巷,钓叟饮苔矶。

淡酒和风共,飘香引橹归。

隔烟呼白鹭,衔得几鱼飞。

 

读起来错落没有了,句式差不多了。所以如果第二个字是名词,第一个就不要名词,所以名词尤其在承句、转句中名词的位置不要一样。“落红、钓叟、淡酒、飘香”,还成了四同头,缺乏变化。缺乏变化就很不好。所以大家要注意这个名词位置。

 

注意:

 

在一句中,如果有两个名词的话,尽量要把他们分开放。第一、四 或者 第二、五 或者第一、三 。总之,别把名词都放的很近。

 

【八】第七句 第八句的作用:

 

第七句两个作用:收起前六句,并且给第八句做铺垫。说起来很容易, 做起来很要注意。

 

第八句两个作用:跟首句呼应,并且起到笔尽意不尽的作用。

 

好诗欣赏一下:

 

《五律 南山竹海》文\独酌

 

浓翠淌南山,幽篁共水连。

风含春露拭,目远倩云缠。

动念折青杖,行歌踏碧烟。

安恬寻梦去,隔岸不知年。

 

独酌的诗非常的好。大家看第七句、第八句,写的好不好、主要看这两句了。

 

【九】入声字的基本要求:

 

入声字读音短促,在一首诗中不可多,不然就不好读了。我们要求五律不得超过“四”个,七律不得超过“六”个,《七绝》就不多于“三”个了。入声字大家要平时积累记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