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香集—影响中国书法发展的二十位历史人物之米芾

 愚雅轩 2015-12-27

 

 


墨香集

影响中国书法发展的二十位历史人物 

清任伯年绘《米颠拜石图》

11、风樯阵马放笔一戏——北宋大书法家米芾

    在“宋四家”中,米芾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纯粹学者艺术家。在学术研究、书画创作、书画鉴定、收藏等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学术方面,他有《书史》、《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等著作传世,是书法研究的专业必读书。在鉴赏方面,历史上有不少名帖,都经他鉴定题跋。他的画,在历史上有著名的“米点”、“米家山水”,是中国山水画法的一种样式。至于他的行书、草书都是出于“二王”,而变化生姿。他用笔非常灵活多变,自称“刷字”,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八面出锋,用笔沉着痛快,气势超迈飘逸,笔势跳跃,点线俊美,神气完足,把“二王”行草书写出了一种新境界,是书法史上受到追多追捧、粉丝最多的书法家。米芾在书法上的成就,得力于对他长期对经典的忠实研究。他曾说:自己是“壮年未能成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他对自己书法相当自负。《宋史》载:“米元章初见徽宗,命书《周官》篇于御屏。书毕,掷笔于地,大言曰: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 

清风 

米芾书法《蜀素帖》

 

    米芾行书《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墨迹绢本,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书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岁时,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计71658字,署黻款。是米芾三十八岁时(1088年),在蜀素上所书的各体诗八首。

   “蜀素”是北宋时四川造的质地精良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装裱成卷,以待名家留下墨宝,此卷相传为邵氏所藏,欲请名家留下墨宝,以遗子孙,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蜀素帖》经宋代湖州(浙江吴兴)郡守林希收藏二十年後,一直到北宋元祐三年八月,米芾立林希邀请,结伴游览太湖近郊的苕溪,林希取出珍藏的蜀素卷,请米芾书写,米芾才胆过人,当仁不让,一口气写了自作的八首诗。卷中数诗均是当时记游或送行之作。卷末款署“元祐戊辰,九月二十三日,溪堂米黻记”。

   《蜀素帖》书于乌丝栏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拟古》二首尚出以行惜,愈到后面愈飞动洒脱,神采超逸。米芾用笔喜"八面出锋",变化莫测。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因蜀素粗糙,书时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

   《蜀素帖》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秀丽颀长,风姿翩翩,随意布势,不衫不履。用笔纵横挥洒,洞达跳宕,方圆兼备,刚柔相济,藏锋处微露锋芒,露锋处亦显含蓄,垂露收笔处戛然而止,似快刀斫削,悬针收笔处有正有侧,或曲或直;提按分明,牵丝劲挺;亦浓亦纤,无乖无戾,亦中亦侧,不燥不润。章法上,紧凑的点画与大段的空白强烈对比,粗重的笔画与轻柔的线条交互出现,流利的笔势与涩滞的笔触相生相济,风樯阵马的动态与沉稳雍容的静意完美结合,形成了《蜀素帖》独具一格的章法。总之,率意的笔法,奇诡的结体,中和的布局,一洗晋唐以来和平简远的书风,创造出激越痛快、神采奕奕的意境。所以清高士奇曾题诗盛赞此帖:“蜀缣织素鸟丝界,米颠书迈欧虞派。出入魏晋酝天真,风樯阵马绝痛快”。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蜀素帖》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米芾书法《虹县诗卷》

米芾《虹县诗帖》真迹

    米芾行书欣赏《虹县诗卷》纸本;纵31.2厘米 横487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书法图片12张。

    此卷为米芾途经风光明媚的虹县(今安徽泗县)时,挥毫写就的自作诗。米芾的大字行书传世极少,而这件又是其最晚年的大字代表作,因而十分珍贵。纸本墨迹卷,共三十七行, 每行二、三字不等。米芾的大字行书传世极少,而这件又是其最晚年的大字代表作,因而十分珍贵。米芾尝自称其书为“刷字”,这一点在他的大字中表现得比较明显。

    释文:虹县旧题云。快霁一天清淑气,健帆千里碧榆风。满舡书画同明月,十日陏花窈窕中。再题。碧榆绿柳旧游中,华发苍颜末退翁。天使残年司笔研,圣知小学是家风。长安又到人徒老,吾道何时定复东。题柱扁舟真老矣,竞无事业奏肤公。 

 
 
 
 
 
 
 
 
 
 
 
 

米芾书法《多景楼诗册》 

 
 
 
 
 
 
 
 
 
 
 
 
 
 
 
 
 
 
 
 

   米芾《行书多景楼诗册》,纸本,(各)纵31.2厘米,横538.1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册米芾行书十一开,无款印。所书从头至末,风樯阵马,沉着通快,一气呵成。崇宁元年(1102),同朝何执中跋为米芾所作。台北叶公超亦有一本,两者皆疑为摹本。

 释文:

华胥兜率梦曾游,天下江山第一楼。冉冉明廷万灵入,迢迢溟海六鳌愁。
指分坱圠方舆露,顶矗昭回列纬浮。衲子来时多泛钵,汉星归未觉经牛。
云移怒翼搏千里,气霁刚风御九秋。康乐平生追壮观,未知席上极沧洲。
多景楼。禅师有建楼之意。故书。

米芾书法《珊瑚贴》  

 
 

   《珊瑚帖》是宋代书法家米芾晚年的著名墨迹。该作较其中年之前作品,字态更为奇异超迈,随意而书,神韵自然,神采更趋飞扬,形式感也更具意趣。米芾用笔豪放稳健,结字宽绰疏朗。其书体潇洒奔放,又合于法度。前人对米芾《珊瑚帖》早有定论:元代虞集评其“神气飞扬,筋骨雄毅”,施光远称其“当为米书中铭心绝品,天下第一帖”。《宋史·文苑传》说:“芾特妙于翰墨,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

    《珊瑚帖》,又名《珊瑚笔架图》。《复官帖》附于《珊瑚帖》之后,故合名《珊瑚复官二帖》。《珊瑚帖》为纸本墨迹,纵266厘米,横471厘米。

《珊瑚帖》的书写材料很特殊,竹纸,浅黄色,纸上竹纤维较多。据说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用竹纸书写的作品。该帖释文为:“收张僧繇天王,上有薛稷题。阎二物,乐老处元直取得。又收景温问礼图,亦六朝画。珊瑚一枝(画珊瑚笔架一座,旁书“金坐”二字)。三枝朱草出金沙,来自天支节相家。当日蒙恩预名表,愧无五色笔头花。”

《珊瑚帖》流传有绪,曾经南宋内府,元代郭天锡、季宗元、施光远、肖季馨,清代梁清标、王鸿绪、安岐、裴伯谦等递藏,后归张伯驹。1956年,张伯驹将该作捐献给文化部文物局。关于《珊瑚帖》的记述,在《墨缘汇观》、《平生壮观》、《云烟过眼录》、《大观录》、《壮陶阁书画录》等书中均可查到。

释文:

《珊瑚帖》——收张僧繇天王,上有薛稷题;阎二物,乐老处元直取得。又收景温问礼图,亦六朝画。珊瑚一枝(画珊瑚笔架一座,旁书金坐二字)。三枝朱草出金沙,来自天支节相家。当日蒙恩预名表,愧无五色笔头花。

《复官帖》——一年复官,不知是自申明,或是有司自检举告示下。若须自明,託做一状子,告词与公同。芾至今不见冲替文字,不知犯由,状上只言准告降一官,今已一年。七月十三授告。或闻复官以指挥日为始,则是五月初指挥,告到润乃七月也。

 
 米芾 研山铭

  米芾《研山铭》,澄心堂纸本手卷,行书,卷纵36厘米,横136厘米,用南唐澄心堂纸书写行书大字三十九个。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研山铭帖》是米芾书法精品中的代表作。此帖沉顿雄快,跌宕多姿,结字自由放达,不受前人法则的制约,抒发天趣,为米芾大字作品中罕见珍品。

 《研山铭》,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米芾用南唐澄心堂纸书写的三十九字:“五色水,浮昆仑。潭在定,出黑云。挂龙怪,烁点痕。极变化,阖道门。宝晋山前轩书”。

   第二部分为手绘研山图,篆书提款:“宝晋斋研山图 ,不假雕饰,浑然天成”。研山是一块山形砚台,在研山奇石图的各部位用隶书标明:“华盖峰”“月岩”、“方坛”、“翠岚"、“玉笋”、“上洞口”、“下洞三折通上洞予尝神游于其间”、“龙池遇天欲雨则津润”、“滴水小许在池内经旬不竭”。

   第三部分为米芾之子米友仁的行书题跋:“右研山铭,先臣米芾真迹,臣米友仁鉴定恭跋”。米芾外甥金代王庭筠题跋:“鸟迹雀形, 字意极古, 变态万状 ,笔底有神,黄华老人王庭筠"。清代陈浩跋:“研山铭为李后主旧物,米老平生好石,获此一奇而铭,以传之。宜其书迹之尤奇也,昔董思翁极宗仰米书,而微嫌其不淡然。米书之妙,在得势如天马行空,不可控勒,故独能雄视千古,正不必徒从淡求之。落此卷则朴拙踈瘦,岂其得意时心手两忘,偶然而得之耶,使思翁见之,当别说矣。乾隆戊子十一月,昌平陈浩题”。周於礼跋:“研山铭,骄骄沉雄,米老本色,如是如是。亦园周於礼题”。日本前首相犬养毅题引首“鸢飞鱼跃,木堂老人毅”。

   米芾:研山铭帖    此手卷流传有序,曾经入北宋、南宋宫廷。南宋理宗时,被右丞相贾似道收藏。递传到元代,被元代最负盛名的书画鉴藏家柯九思收藏。清代雍正年间,被书画鉴赏家、四川成都知府于腾收藏。及至近代,令人慨叹,竟流落日本。钤印有:内府书印(三次)、宣和、双龙圆印,贾似道,玉堂柯氏九思私印等二十多方。

    2002 年年3月,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从从日本征集到《研山铭》。国家文物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组织专家依法对《研山铭》进行了鉴定、评估。专家们一致认为此件确属米芾真迹,并建议文物部门与拍卖公司协商,由国家优先购买。2002126日国家文物局在拍卖会上以2999万元出资收购,每字折合人民币 769万元。它成交价超过了不久前拍卖的北宋徽宗《写生珍禽图》的2350万元成交价,创下中国艺术品拍卖新的世界纪录。拍卖结果后,《研山铭》交由故宫博物馆收藏。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启功先生,曾经说“我此生见不到米芾的《研山铭》,将死不瞑目!”启功先生早在1986年出版的《书法概论》中就说:“《研山铭帖》是米芾真迹精品中的代表作。米芾的行书成就最高。此帖下笔挥洒纵横,跌宕多姿,不受前人羁勒,抒发性情天趣,在他的大字墨迹中,应推为上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长沈鹏告诉记者,《研山铭》字字珠玑、笔笔难书,他最为推崇“下震霆”的“震”字一撇:陡然一笔细如蚕丝又稳如磐石,险绝笔法登峰造极。“有人说是败笔,我看恰是妙在巅毫。正如打乒乓的擦边球,又像足球弹在门框上再进网,妙不可言!就像孔子论人生最高境界———既'从心所欲',又'不逾矩'。 ”

米芾 《拜中岳命作》
 
纸本 行书 纵29.3厘米 横101.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拜中岳命作》,纸本,行书,纵29.3厘米,横101.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拜中岳命作。芾。云水心常结,风尘面久卢。重寻钓鳌客,初入选仙图。鼠雀真官耗,龙蛇与众俱。却怀闲禄厚,不敢著潜夫。常贫须漫仕,闲禄是身荣。不托先生第,终成俗吏名。重缄议法口,静洗看山睛。夷惠中何有,图书老此生。

米芾狂傲不羁、萧散奇特的性格,使得他“所至人聚观之、“不与人同巾器,所为谲异,时有可传笑者。” (《宋史》)

他担任雍丘县令任内,因为催租事件,与上级监司发生冲突,米芾愤而辞官,自我流放到嵩山中岳庙(河南登封)担任庙监。在《拜中岳命作》中,米芾也透过诗文用典,来宣泄他心中积压的怨愤,充份反映了他狂傲不驯的个性。

《拜中岳命作》两首,是讽喻意味十分浓厚的诗。米芾虽然内心向往与云水为伴、悠游自得的生活,(云水心常结,风尘面久卢。)但是自身却处於龙蛇混杂的官场,身不由已。他在诗里用了一些典故,如“钓鳌客”,引自唐朝诗人李白与当时宰相的对话。李白曾经自封为“海上钓鳌客”,宰相问他:“钓巨鳖,以何物为钓线?以何物为饵?”。李白回答:“以虹霓为丝、明月为钩,以天下无义气丈夫为饵”。透过这样的用典,米芾不仅得以声明自己具有远大的抱负,同时也巧妙地讥讽那些谗言陷害他的人。“鼠雀真官耗,龙蛇与众俱。” 处在这样一个时代又能如何呢?

中岳庙监的职位实在是个闲差,因此在三年任内(10941097),他多在江南一带游历,生活颇为惬意。虽然“闲禄是身荣”,但“终成俗吏名”,无奈啊,无奈!但又有什么办法呢?且让我暂时抛开那罢官的不快,如果能在法帖名迹、子史典藉中了此一生(图书老此生),那又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米芾《竹前槐后诗帖》,亦称《致希声吾英友尺牍》、《非才当剧帖》。
行书。纸本。信札及七绝诗各一。约书于北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
纵29.5厘米,横31.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芾非才当剧。咫尺音敬缺然。比想庆侍。为道增胜。小诗因以奉寄。
希声吾英友。芾上。竹前槐后午阴[环]繁。壶领华胥屡往还。
雅兴欲为十客具。人和端使一身闲。 
任熊 庚戌(1850年)作 米颠拜石图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时人号海岳外史 ,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书法  风格特点

  米芾平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

  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王文治)。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根据米芾自述,在听从苏东坡学习晋书以前,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

  元丰五年(1082年)以后,他开始寻访晋人法帖,得到了王献之的《中秋帖》。这先人为主的大令帖(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生性不羁的米芾并不满足于王献之的字,早在绍圣年间就喊出了“老厌奴书不换鹅”,“一洗二王恶札”。

   尽管如此,此时的米芾书法并没有定型,他在元祐三年(1088年)书写的《苕溪帖》《殷令名头陀寺碑跋》《蜀素帖》,虽然写于一个半月之内,风格却有较大的差异,还没有完全走出集古字的门槛。元祐六年(1091年)后,米芾卜居海岳庵时,又学过羊欣书法。直到“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何以为主”时才最后完成了自己风格的确立,大概在五十岁以后。

   在定型的书法作品,由于米芾过于不羁,一味好“势”,即使小楷如《向太后挽词》也是如此。这“势”固是优点,但同时又成了他的缺陷。“终随一偏之失”,黄庭坚之评价褒贬分明,应该是比较客观的、公道的。宋人黄长睿评其书法,“但能行书,正草殊不工”,当时所谓“正”,并无确指,不一定是如今的“正楷”,倘指篆隶,倒也恰当。米芾篆隶,的确不甚工,草书也写得平平。他后来对唐人的草书持否定态度,又囿于对晋草的见识,成绩平平自然在所难免。

   米芾以书法,若论体势骏迈,则当属第一。证之其书法,二十四岁的临桂龙隐岩题铭摩崖,略存气势,全无自成一家的影子;三十岁时的《步辇图》题跋,亦使人深感天资实逊学力。三十岁时在长沙为官,曾见岳麓寺碑,次年又到庐山访东林寺碑,且都题了名。元祐二年(1087年)还用张萱画六幅、徐浩书二帖与石夷庚换李邕的《多热要葛粉帖》。

书写技法

  米芾作书十分认真,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不假思索一挥而就。米芾自己说:“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见他创作态度的严谨。

  米芾有很多特殊的笔法,如“门”字右角的圆转、竖钩的陡起以及蟹爪钩等,都集自颜之行书;外形竦削的体势,当来自欧字的模仿,并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沈传师的行书面目或与褚遂良相似;米芾大字学段季展,“独有四面”、“刷字”也许来源于此;褚遂良的用笔最富变化,结体也最为生动,合米芾的脾胃,曾赞其字,“如熟驭阵马,举动随人,而别有一种骄色”。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大概姜夔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米芾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学米芾者,即使近水楼台如者也不免有失“艰狂”。宋、元以来,论米芾法书,大概可区分为两种态度:一种是褒而不贬,推崇甚高;一种是有褒有贬,而褒的成分居多。持第一种态度的,可以苏轼为代表。强调要在气质、意趣等方面严格分辨二者的区别”(阮璞《苏轼的文人画观论辨》)。他所谓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等,都是以传统的造诣、功力、格法标准来要求绘画的。简单地说,就是旧的传统,新的趣味。同是文入画之祖的米芾却不屑于这样的调和,米芾的成功在于通过某种墨戏的态度和母题选择达到了他认可的文人趣味。米芾意识到改变传统的绘画程式和技术标准来达到新的趣味的目的。

   米芾自称“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心尽势尽力。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从存世界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迹来看,“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

 陈洪绶《米颠拜石图》

米芾之颠  

    在北宋艺坛,米芾(又名米南宫)此人名气很大。他位列北宋书坛四大家,又是“米氏云山”绘画的开创者,不过,世人对其感兴趣,还因为他是一个颠狂不羁的痴人。    

    米芾的求仕之路与众不同,他生于宋仁宗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世代武官出身,他父亲米佐不喜棍棒好读书,可惜没当上官,其母阎氏被选入皇宫,当了宋英宗皇后高氏的乳娘,大概她奶水特别好,后被封为丹阳县太君。米芾自幼随娘在宫中长大,也因高皇后这层关系,米芾后来派到地方上当了公务员,可米芾对当官并没兴趣,整日痴迷古帖字画,还对奇石大感兴趣。米芾有次去见上司,见旁有块怪石,造型嶙峋峻峭,米芾见之大喜,赶紧下跪,呼石为兄,把上司冷落在一边。    

    米芾在官场上最讨厌逢迎,举止颉颃,不与世俯仰,因与物迕,故时人号之“米颠”。他因整日迷恋字画,地方官是当不下去了,幸亏有高皇后这个后台,他先任校书郎,后来又当了书画学博士,有机会与爱好书画的皇帝谈论书画,当上了礼部员外郎。    

    在北宋的文人中,米芾处世独特,他自述:“功名皆一戏,未觅负平生”,他把自己一生的精力都花在迷石、写字与绘画上。他整日埋首古帖中去集字,“全无富贵愿,独好古人笔札”,他先学颜(真卿)字,后学柳(公权)字,再学欧(阳询)体,又学禇(遂良)体。他的老友苏轼说晋人书法了得,米芾又从王羲之、王献之、钟繇、羊欣的书法中汲取精华,他一生写过麻笺逾十万,其子米友仁说父亲连大年初一也在练字。   

    米芾对自己练字要求极高,必须“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他写《海岱诗》,写了三四遍,只有一两个字自己还算满意,如此苦练,终于创造了“米体”书法。苏轼为之赞道:“米书超逸入神”。我曾经买过好几本米芾的字帖,也在博物馆与碑林上细细品味他的字,他现存有《方圆庵记》《苕溪诗帖》《蜀素帖》《拜中岳命诗》《多景楼诗》,皆在字里行间,显示出雄健清新、圆润遒劲的风格。在字的结构上,厚重而爽利,险绝而沉稳,通篇看来,显示了欹纵变幻而顾盼生情的艺术特点。    

    米芾一生只活了56岁,甚为可惜。他在政治上的作为比不上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司马光,但作为一个书画大家,他是当之无愧的。他除了书法上的造诣,米芾在绘画上也标新立异,他与其子米友仁开创了“米氏云山”画技,将骤息万变的烟云雾景表现得惟妙惟肖而又淋漓尽致,成为中国水墨山水的鼻祖。    

    米芾之颠,还有几件小事可记,一是他好穿奇冠异服,世称“伟岸不羁,口无俗语,束带一古君子”,清高离奇得让人吃惊。二是他有“洁癖”,因其收藏书画甚丰,无论是高官还是朋友要看其藏品,米芾不让对方动手,自己先洗手,然后翻开让对方欣赏。有好友劝他这样做会得罪人,他宣称“要官可忤,不可改心。”三是米芾口无遮拦,胸无城府,有一次索性与皇帝耍赖,把一块皇家名砚占为己有。其“颠狂”之态在文人中颇为奇特罕见。

 
 
 

 

精美闪图 - 網ㄓ飝 - 網ㄓ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