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书上看到介绍,成都近郊郫县安德镇平乐村在西汉时期,尽然同时期出了两位大儒----严君平及其弟子杨雄。 午后略现春光,立即慕名前往一探究竟。汽车西出成都市区沿317国道向都江堰方向行驶,过郫县安德镇后不久,在郫县与都江堰交界处右转500米,山坡上苍绿掩映的平乐寺即跃入眼帘。 平乐村距成都31千米,地处成都平原西北角,而在一马平川的大地上猛然凸起一块台地----橫山(又名平乐山),高出四周20、30米,仿佛一条巨龙橫卧田野。传说成都平原尚为被洪水侵袭的低洼谷地时,二郎神肩挑土石填水造陆,一日不慎从天上掉下一担泥土,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隆起一座面积达4平方千米的橫山。 橫山前后流淌着两条不宽的小河----徐堰河和柏木河,均为都江堰内江的支流,水量充沛的河水清澈见底,滋润着广褒的平原大地,金黄色的菜油花遍布橫山脚下次第开放,典型的川西民居散落其间,好一派如画的田园风光。 不到百米的上坡山路,香摊夹道,茶客满座。上得山坡,首先来到右边的君平塔,这是于近年在严君平墓前修建的,以资纪念先生公德。生于公元前86年的严君平自幼聪颖好学,熟读四书五经,知天文地理,善易经八卦,儒释道均通,但远离仕途,隐于市井。长年在成都、彭州、邛崃等地卜挂算命,为人预测吉凶,指点迷精。据说他预言极准,下至平民百姓,上至达官巨贾均热衷寻他卜卦。而他只要赚足每日的基本生活费则回家苦读,闭门谢客。近50岁起隐居橫山,在此建读书台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20年后,严君平以巨著《老子道德指归》成为研究道家思想的经典、权威性论著,还著有《易经骨髓》、《老子注》等,从而奠定了他西汉大儒的地位。他创立并执教的读书台和成都文翁石室同为中国最早的学堂,在当年的学生中有一个名叫杨雄,后成为西汉时期最杰出的哲学家、辞赋家和语言学家。成都平原小小的一隅尽然同期产生两位光耀史册的伟岸人物,不得不赞叹水旱从人,食无饥馑的天府之国人杰地灵。 严君平生前说:“王莽伏诛,光武中兴,天下太平,万民安乐,吾生亦乐,死亦乐。”此言提前20年预测出“王莽伏诛”、“光武中兴”两起重要历史事件,后以91岁高龄辞世并葬于橫山,橫山也因“君平之乐”而该名平乐山。鉴于严君平的威望,成都人将他常年卜卦居住的街道改名为君平街并延续到今天。成都市下辖的彭州市、邛崃市、郫县也分别设有北君平乡、南君平乡和平乐村。历代文人骚客慕名前来凭吊者众。李白《古诗》:“君平既弃世,世亦弃君平。寂寞道缀论,空帘闭清幽。驹虞不虚来,鹫鹜有时鸣。安知平汉上,白日悬高名。”岑参《严君平卜肆》:“君平曾卖卜,卜肆芜已久,至今杖头钱,时时地上有。不知支机石,尚在人间否?” 隋朝时期为纪念严君平,在橫山尾紧邻君平墓旁建起了平乐寺,原寺不大,古柏森森,庄严肃穆,建有四重大殿,历代香火甚旺。据载古平乐寺为川西一座大寺,四周僧人云游四方需在此领取度牒(即官方发给僧人的通行证),寺内荣华殿是各方信众在朝拜周边九峰、莹华、天台等山前必先到此烧香祈祷。明朝后因战乱被毁,后几经兴废。至1996年当地重开寺庙,之后又拆旧新修天王殿、地藏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荣华殿等五重殿,建筑金碧辉煌,佛像栩栩如生,古寺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寺庙颇具规模,寺内香火常年不断,每逢节、假日,寺内法器鸣响,香烟萦绕,善男信女,摩肩接踵,游人如织。不少居士还长驻寺内,兼做义工,吃素念斋,祈福亲朋,修生养性,延年益寿。 寺内遇一老婆婆在帮补鞋子,惊叹其耳聪目明,还能穿针引线。攀谈中得知婆婆姓张,今年九十有三,膝下儿孙满堂,已在庙内住上十几年了,身体硬朗,思维清晰,刚回家过完年归来。 钟声又起,寺内晚餐时间到了。出得寺外,香摊已收起,茶客渐散尽。 天色将尽,回头凝望,君平塔高高伫立在橫山坡上,清粼粼的柏木河水泛着蓝光绕着橫山缓缓地流向平原腹地,橫山仿佛像一艘从远古驶来的战船,正朝着春天进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