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至言若迂有益于教

 江山携手 2015-12-28

至言若迂有益于教 <wbr>—— <wbr>看的更远一些至言若迂有益于教

                  ——看的更远一些

一天,齐王上朝的时候,郑重其事地对大臣们说:“我国地处几个强国之间,军务防备的问题,年年都要搞。这次我想来个大的行动,彻底解决问题。”谋臣艾子上前问道:“不知大王有何打算?”齐王说:“我要抽调大批壮丁,沿国境线修起一道长长的城墙。这道城墙东起大海,西经太行,连起轘辕山,接上武关,绵延4000里,同各个强国隔绝开来。从此,秦国无法窥伺我西部,楚国难以威胁我南边。”当我们看完这则故事的时候很自然的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齐王这样的做法有用吗?这样的做法能起到根本作用吗?很显然这样做是毫无意义的,他这样的想法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也起不到根本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从一个大家到一个小家,每天我们都要对自己或这个“家”想好多事情,也要做出好多决定。你为这个家所做出的决定到底有没有价值呢?是否对将来可以起到多大的作用呢?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如果你把眼光放得长远些,你和你的家会受益;倘若你只顾眼前,并且看不透事情发展的核心就枉然做出决定,往往会收不到长久的效果。

至言若迂有益于教 <wbr>—— <wbr>看的更远一些

比如在我们学校的日常工作中,都知道仅仅依靠领导者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集思广益,广泛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加以提炼,均衡考虑全局。那么,起初可能觉得一些教师的所说的不太符合实际而不能实行似的,等到考察它的最终效果和探求它的成就时,而那使学校和师生受益多,并且终究不会使学校工作产生弊病的,这些教师的观点是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实施的。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就不能力求“一蹴而就”的效果,而是要追求循序渐进。每天大张旗鼓的向教师要管理要成绩,结果要到了什么呢?往往是要到成绩却丢失了教育最根本的东西,就是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短期的成绩效果的确是有了,在中考或是高考中校长出尽了风头,教师们也随声附和,也跟着光荣了一把。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考上学的人数占总体的百分之几呢?而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就业了吧!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家大公司招聘,来应聘的人非常多,大多数都是本科和研究生毕业,只有一个小伙子是个专科生,他并没有抱着多大希望前来应聘,因为他的学历和其他人相比是最低的。当这些人陆续来公司面试的时候,大厅的桌子上的一些报纸被风刮的满地都是,所有的应聘者都在上面一踩而过,视而不见,只有他将这些凌乱的报纸捡了起来,放在了桌子上,然后用桌子上的杯子压好后离开了。面试结束的时候让人们出乎意料的是只有这位专科生应聘成功,这些本科和研究生都表示不服,气氛的质问公司老总:“我们的学历比他高,条件比他优越,为什么选择他?”老总微笑着告诉这些一脸愤怒的大学生:“看到满地报纸的人不只他一个,但是只有他把那些报纸收拾好,高学历能代表高素质吗?公司需要把公司当成家的人!”这些人灰溜溜的走了!

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孙云晓老师说过:“养成一个好习惯,一生都有用不完的利息;养成一个坏习惯,一生都有还不完的债务。”所以,我们不惜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方法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在新生入学时,我们用历时两周的时间对新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让新生在这两周的时间内形成初步的习惯定势,然后在以后的时间里逐步提高和稳定。这其中包括了:课上听讲习惯、课下有序活动习惯、集会公共秩序习惯、按时完成作业习惯、有序安排作息时间习惯、教学楼内轻声慢步习惯、上下楼靠右行习惯、生活物品摆放有序习惯、食不言寝不语习惯等。

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习惯,也许有的人会认为起不到什么本质的作用,甚至会认为就是在耽误时间,不如把这些时间用在给学生多讲几道题好呢!如果学生没有个良好的听讲习惯,你讲的再好有用吗?或许你讲了好多遍学生不一定听进去半句。

当今社会最缺乏的就是诚信,没有诚信何谈合作,何谈共赢啊!像这些关于诚信的故事你给学生讲多少他才会体会到诚信呢?讲的再多学生也是体会不到诚信的力量。我们提出设置“诚信考场”,即无人监场。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校和老师们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如果一位朋友把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去办,对你非常的信任和放心,你会辜负了他对你的信任吗?而且你肯定会非常担心这件事做不好,怕辜负了朋友对你的信任。我们这些成人是这样的心理,学生同样也是这个心理,并且,他们更在乎学校和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

不提高教师素质,却无休止地向教师索取,最终会导致枯竭。所以说,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就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如果教师的素养和能力提高不上去的话,要提高学生素质是不可能的。教师提高的途径只有一个,就是不断地读书。读着读着你会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这种提高是你在读书过程中不断积累的精华。也许我们会觉得书上的知识记不住,记不住怎么能够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呢?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参透之中的道理,还没有成为自己的东西。随着知识的积累思路也会随之开阔,就会在不自觉中应用到了自己工作和生活中,这时才真正成了我们自己的东西了。

传统的教学都是教师在手把手的教,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在校园中才是被教者,他们这么多年都是出于被动状态。我们是否想过,等学生毕业参加工作了,你交给他的知识能用到多少呢?几乎用不上啊!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还有谁会手把手的教他呢?几乎没有了!只有靠自己自学来掌握某一门技术。所以,我们采取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来定,彻底抛开老师这条拐杖,独立行走。虽然会艰难些,但是从中体会到的东西是教师永远教不会的。

卫国政局混乱,孔子却主张辨证卫国君、臣、父、子地名分;秦楚两国交战,孟子去谈行仁义之道。这是因为不辨证君、臣、父、子的名分,卫国政局的混乱还要继续;不谈行仁义之道,秦楚两国就不能停战求和。其中孔子和孟子提出来的言论给别人的感觉是根本没有什么用处的,似乎也不会起到什么效果和作用,但是,正是这样看似脱离实际的方法却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以上看似简单平庸的道理和方法,起到的作用则是那些高谈阔论所不能达到的。做事的途径不止一条,主要是看我们是否可以把事情看透,站在更高的位置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看的更远一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