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皓技术:反手中台借力中发力,横拉上旋球

 鹩歌 2015-12-29

王皓技术:反手中台借力中发力,横拉上旋球

乒乓之光 2015-12-29 00:03

视频: 《乒乓球技术训练》直拍横拉 台内起下旋球练习 (如果没有视频显示请在优酷上搜索此标题即可)

王皓最突出的技术特点就是可以在中台甚至远台横拉弧圈球,这使他的相持能力十分出色,而这项技能也是其他任何选手都难以做到的。王皓在中台运用横拉技术有几种变化:第一,当对方发力时,他可以借力击球,结合自身的力量提高回球的威胁;第二,当来球的质量不高时,他可以自身主动发力,类似正手暴冲一样回球;第三,当来球弧线较低,但旋转不强时,他可以迎前抓住上升后期进行反撕;第四,他可以在中台以横打的方式弹击弧圈球。所有这些变化都源于他的击球具高很好的合理性。如果与横板两面拉的选手相比,王皓的反手技术更为先进,攻击性更强。

王皓技术:反手中台借力中发力,横拉上旋球

由于在进行上旋球相持时,双方的球速很快,力量比较大,弧线比较长,因此要想更好地运用出横拉技术,一定要抓住最准确的击球点,还要保证在身前击球,以确保摩擦、发力能够真正做到位。有些爱好者也在练习反手连续横拉的技术,但仅限于对方处于被动防守状态时使用,而且拉球的稳定性不够。在此,们可以了解到王皓的横拉技巧,以便能在今后的训练中找到灵感。

身体重心相对较高,减小引拍的幅度

由于相持中来球的弧线相对较高、较长,速度很快,因此身体需与球台保持较远的距离。业余爱好者通常有一个误区:认为站位离球台远,速度会相对较慢,因此可以有很充裕的时间加大击球动作的幅度,以提高击球的力量。而在实战中,很多选手经常会被来球顶住,尤其是引拍动作稍大,就会错过合理的击球点。我们经常看到高水平选手在对拉时,动作幅度都很大,质量很高。实际上,高水平选手对来球的速度、落点判断非常精确,他们可以提前移动,提前做出较大的引拍动作;此外,高水平选手的身体素质出色,做动作、移动、还原的速度都很快,价值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所以他们可以运用出高难度的技术。相反,业余选手的还原较慢,对身体重心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差,一旦来球的判断出现偏差,就难以调整击球动作。很多业余选手在面对这个问题时都会越来越“保守”,在出现好机会的时候,也不敢去做动作,反而以一种防守的姿态去回球,借力过多。

要想练好相持技术,一定要注重速度问题,包括加快击球的节奏,提前移动,提前引拍,提前迎前击球,快速还原等方面。

图1-4是王皓的引拍过程,他在击球前的身体重心相对较高,上半身保持前倾,腹部内收;他的引拍幅度很小,大臂稍稍抬高,前臂自然放松向怀中内收;图4中,王皓的手腕大幅度向内侧转动,肘部指向身体右侧。整体来看,王皓在中台发力横拉的引拍动作与横拉台内球十分相似,引拍动作小巧。不同的是,横拉台内球时,王皓的大臂位置较高,手腕内扣的幅度更大些。减小引拍动作,可以更好地抓住击球点,避免被来球顶住。

在来球的上升后期借力击球,运用腹部、前臂和手腕的力量发力

既然王皓的引拍动作很小,而且腰部也没有明显的转动,那是如何发力呢?其实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借力,这是王皓重要的技术特点。借力其实不难,我们可以从近台平挡弧圈球的过程中体验到,但是平挡弧圈球时,我们的球拍位置离身体比较紧,往往有一种被压着打的感觉,如果我们将手臂稍稍向前一些,就会找到比较好的感觉。在近台防守时,将手臂向前一些,可以抓住来球的上升后期,能更好的借力,而手臂起到一种“弹簧”的作用,有一定的余地进行调节。那么引申到中台横拉,将手臂向前迎一些,也可以更好的借力,如果在触球瞬间自己再向前发一些力,就能实现借力中发力的效果。

王皓技术:反手中台借力中发力,横拉上旋球

图5中,王皓击球时上半身始终保持前倾,前臂展开,手臂伸得比较直,这是他借力中发力的动作。值得注意的是,王皓的两脚蹬地,利用了身体从下向上、从后向前的力量,同时他的手腕快速向外侧转动,充分释放爆发力,既保证了摩擦,又加强了力量。由于来球具有上旋,因此王皓在击球时的拍型压得比较低,这样可以克服来球的旋转,压住回球的弧线。

王皓技术:反手中台借力中发力,横拉上旋球

图6-8是王皓击球后的还原过程。虽然王皓的站位比较远,但他横拉时并没有完全伸直手臂,而是在击球后立刻将大臂向右侧拉开,避免出现过度前倾的情况。除了手臂还原,王皓的上半身稍稍直立,避免了中心前压的现象,这是加快还原速度的技巧之一。

王皓技术:反手中台借力中发力,横拉上旋球

图9-10中,王皓稍稍后撤,并做好两面连续进攻的准备。图10中,王皓稍稍摆出正手拉球的姿态,这个准备动作有利于他正反手两面的快速转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