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东:怎样选择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东方竹马 2015-12-29

简而言之,我们从一本书中能够得到的不外乎是两种东西:

第一是写在纸上的知识;

第二就是曾在纸后的作者的情怀。


知识的表达虽然有好坏之分,但是以我个人看来,作者的情怀,才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

因为所谓的情怀,并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概念,说白了就是一个人的情致和怀抱,再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方式与态度。

我们说

要传承一种文化,其实归根到底,就是要通过对其所蕴含的价值观念的理解与转述,让后人能够通过文字,重新看到当年人们所经历过的真实而鲜活的生活。

要复兴一种文化,其实归根到底,就是要通过价值观的回归,通过生活方式的重现,将一种死的文化,重新变成活的生活。

因此,一个缺乏相应的情怀的人,他的文字是不可能传承所谓的文化的。反之,如果你不能从一本讲述文化的书籍的文字中读到所谓的情怀,那么,你也就不可能真正通过这本书,来领悟其中的文化。

所以,当我们去选择一本文化类的书籍的时候,的的确确是要先看一下作者的,不是看他有什么光鲜的名头,而是看他有没有,有什么样的情怀。

通俗的说,宁愿去读那些个性鲜明,但是在观念上,在学术上略有瑕疵的作者的作品,也不要去读那些一看就是四平八稳的人的作品。

原因很简单,你从前者那里能够读到情怀,从后者这里则只能读到知识。

孔子讲:“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什么是为自己而学的,当然就是个人德行修养的长进,就是价值观的成熟,就是生活方式与态度的优雅。这些都属于情怀范畴,知识的学习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单纯的知识的学习,永远的为人之学——要么是为了在人前炫耀,以求名;要么跟在人后,供人驱使以求利。

要是,再把话说的惊悚一些的话。那么就是:前者的作品,是一个由“活人”写的,有灵魂,有生命的,给“活人”看的书;后者的作品,则是一个由“死人”写的,没有灵魂,没有生命的,给“死人”看的书。

这里所说的生死,不是躯体的生死,而是心灵的生死。

一个没有情怀的人,就是一个心灵已死的人,即使他能够不断的有作品拿出来,也不过是个文字加工者。只有那些有情怀的,能够把自己的精神注入到文字中去的人,才是一个拥有活着的心灵的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