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是一种高尚的情怀(原创)

 武当书苑 2016-05-13

【武当书苑欢迎您】

读书是一种高尚的情怀

 
 


 
         读书不是简单的识字,也不是单纯的消遣,而是知识的积累、人生的感悟、思想的净化和灵魂的升华。读书是对知识最大的尊重,学习是对自己最高的奖赏。
 
                                                                                 
——杜文杰

 
 
三、读书是一种高尚的情怀
 

图片素材--超炫分割线 - Good fun - .




      读书是一种行为和过程,读书人是一种文化和修养。读书人都是拥有高尚情怀的人。
 
      喜爱阅读、执着文字的人都有一颗美好善良的心灵和高尚儒雅的灵魂,善读者都会成为一个个美丽的天使和潇洒的绅士。
 
      那当今哪些人才配称为“读书人”呢?
 
      一是对书籍情有独钟的人。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骨子里都浸染了书籍和文字。清代诗人袁枚的《黄生借书说》中写到了自己和一个叫黄允修的读书人借书、读书、惜书的故事,通过两人借书、读书经历的对比,表达了“书非借不能读也(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好好地去读)”的观点,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早年家贫无钱买书阅读时,借书被拒,梦中借书(“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的那种求知若渴的心情。于是,只要能借来书,就感觉十分幸运,但又担心书的主人随时催着要回,所以,对借来的书就好好把玩,悉心爱护,认真阅读,牢记在心。作者深深感慨借书读的人是那么的用心专一,童年时的读书时光是多么的值得珍惜啊!(“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文章里老读书人袁枚告诫小读书人黄允修,回想我当时借书时被拒的不幸遭遇和你今天向我借书时的幸运时刻,你要用心读书,好好珍爱借来的书籍,千万不要辜负我对你的一片良苦用心啊!同时,我还写了这篇文章,就让它和书一起交给你吧。(“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袁枚的借书、读书故事以及读书和育人的精神真是让人佩服!让人感慨!
 
      过去读书人条件有限,能借书来读就已经很不错了,自然也很珍惜并给自己一些压力,现代人不管纸质书籍还是电子书籍随处可见,阅读条件大为改善,阅读机会到处都是,可是你是否能真正理解袁枚和黄生当时的读书心情呢?是否能珍惜读书时光,勤奋读书,成为一个对书籍和阅读情有独钟的人呢?
 
      我们经常说的“书香门第”、“教师世家”就是指崇尚读书和知识的家庭,受家族读书的影响,子孙后代耳濡目染,也都继承和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真正的读书人一般有三个特点,即使是在当今阅读多元化的网络时代,也不例外。真正读书人是热爱读书(阅读)、热爱藏书、爱护书籍的。这三者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热爱读书是一种情怀,读书人见到好文章就想先睹(读)为快,见到好书就想据为己有(想买)。虽然有些好书在网上也能找到,但在书店或书摊捧起一本好书,读到里面的精美文字、思想和观点,哪怕就只有那几句话,那一页纸,就好像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于是心里痒痒,盘算如何想拥有它。摸摸口袋里面的钞票,咬咬牙,狠下心来,不就是少抽一包烟,少喝一杯酒,少用一盒化妆品,少买一件衣服吗?化妆品、衣服随时可以买,但这本书不买,也许就会留下永远的遗憾。读书人的这种执着痴迷的心态,就象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所说“我扑在书籍上,就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读书人不能不读书,不买书,同时,读书人也要收藏几本好书。
 
      读书人对自己的书籍一定是比较爱惜的。因为,它是读书人的“精神寄托”或“心灵家园”,有时甚至成为读书人的“知心朋友”或“亲密伙伴”,好书是人类永远的朋友。所以,读书人不能失去这样的朋友。遇到喜爱读书的朋友向你借书,也一定要告诫借书人按时归还,不要把书弄脏弄坏。要是书被损坏或丢失了,一定很是痛惜,所以,读书人其它的可以精简,但一定是有书桌,有一个或几个书柜的,以便好读书、爱书、赏书和藏书。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现实生活中读书人将书都搬进了网络,将读纸质书换成了读电子(数字)书,故生活中少了书桌、书椅和几个书柜倒也没有关系,但不能少了阅读的心境和氛围,一定要寻找一个或几个适合自己的积极向上的网络阅读空间,方便的话可以建一个自己的网络图书馆,以收集并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或文章,还可以随时在上面发表自己的作品。360doc个人图书馆的朋友们好好读书、藏书,有空也创作或编辑一些文章,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做到了,做好了就是新时代的读书人。
 
      现在网上阅读已成为人们读书的一种新的时尚方式,上网阅读的人越来越多了,以前书店、报刊、杂志店随处可见,现在也所剩无几了,或许今后买书、藏书将会成为读书人的一种奢侈。
 



      二是喜欢获取知识的人。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读书只是其中一种,经常读报、读杂志能获取知识;看电视、听广播也能获取知识;看电影、戏剧,赏音乐、绘画还能获得知识;读网络信息,看电子书籍同样也能获取知识,只要不截断获取知识的途径,不管通过那种渠道和方法,不断获取新知识,不断学习进步,不断充实自己的都算是读书人。
 
      三是崇尚理论和实践的人。由过去学生时代读书本文化理论知识到学习技术或技能知识,以及走上社会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应用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工作水平的,也是读书人。学习理论知识是读书,勇于投身实践之中,理论结合实践,在实践中去锻炼和成长也是一种读书学习。
 
      四是学有所成的人。从读书人到知识者,再到文化人,到能人,到专家,都是不断学习阅读的结果。读书让人获得知识,成为有知识的人或有文化的人,这种有知识文化的人,不断精修成为有学问的人,成为有能力的人,直至成为某一行业的专家或学者。即这些通过读书、学习等途径取得成就的人,也是读书人。不读书学习的人是不会取得成就的,也不会随随便便成功的。
 


      五是喜欢深入广泛阅读学习的人。即由读书到读人,由读有字书到读无字书,都是阅读。能用文字表达和展示出来的书都是有字书,而自然、生活、社会实践、每个人,其实都是一本本无字书。不是说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人都是一部书,每个老人都是一部经典著作吗?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去世后,被安葬在“乾陵”,和他的老公高宗皇帝葬在一起,在这个坟墓里立了两块墓碑,西边的一块是“述圣记碑”,这是为先皇帝唐高宗立的墓碑,碑文8000余字由武则天亲笔撰写,由儿皇帝唐中宗书写,碑文歌颂了唐高宗的“丰功伟绩”,而东边的那块“无字碑”却是武则天自己的墓碑,这块“无字碑”虽然有不同的说法,但一直像谜一样,充满着无穷的传奇色彩,解读这块碑为何不刻一字,一千个人或许有一千个答案,这真算得上一本博大精深的“无字书”,也许武则天本人也不曾料到,因为武则天死后,谁给他立碑,怎样立碑都是后人给她做的事情,或许立这块“无字碑”只有当时的皇帝和大臣们心里最清楚,可是他们作古之前也没留下关于这件事情做法的任何文字记载,难道这个碑文上真的无字吗?非也,其实也是有字的,不仅有字,而且有写不完的文字和故事,至于这个“无字碑”想表达一个什么意思,至今仍然是个“谜”,这个“谜”也只好留给后人去猜测、去解读。

    一般来说,碑文是对一个人死后一生的评价,可是这个亲临执政47年,当皇帝16年的武则天在一生中经历了太多的坎坷和磨难,也成就了太多精彩和辉煌,凭借其超人智慧和胆略,让天下所有人臣服其统治,成为当之无愧的一代女皇。而中国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男权至上,是不允许女人当皇帝的,在5000年的中国历史上,武则天是唯一的一个破例者,当然,武则天当皇帝在当时来说就是“天意”,是谁也阻止不了的事情,这或许就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只是,这叫当时的皇权继承人及大臣们颜面何在?情何以堪!所以,武则天死后,继位的皇帝及大臣们怎样对武则天进行评价是一件极难的事情,是说武皇则天精明强干、治国有方、功勋卓著,还是鼓励后宫女人们向则天皇帝学习做女皇之道,提倡女人们向男人们争夺皇位,希望中国今后再出第二个或第三个女皇帝。关于武则天这块“无字碑”,后人也有种种猜测:一是功高德大,无需说;二是自知罪孽深重,不便说;三是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说;四是称谓不统一,不便说;五是信奉佛教,万事皆空,不用说,等等。以上说法也都没有可靠根据,孰是孰非,莫衷一是。看来对这褒贬不一,功过难定的“无字碑”,留给历史和后人的永远是个谜,是一个不断让千千万万读者去学习探究的历史之谜。


 
 
      舞文弄墨、写诗作画也不必将每页纸占满,应学会留白,“无中生有”,“无字书”也并非不着一字,不涂一色,只是作者惜墨如金,不写废字,不用废笔,而是用别样的方法来表达丰富的语境和内容,用独特的方式来展现文字难以表达的思想和意境。善写无字书者有一种大气魄、大胸怀;善读无字书者有一种大境界、大智慧。俗话说的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说的就是读书与读人,读有字书与读无字书,以及读书、读人与做人的关系。其实,生活处处皆文字,实践常常出真知。
 
      德国伟大作家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许多高尚的人在交谈。”读书是一种高尚的情怀,这种情怀根植于每个读书人的心灵深处,读书使生活更幸福,使人格更高尚,使人生更美好。
 
 
      四、读书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待续)

 
(杜文杰原创 2016.3.25—5.10 首发书馆,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 dwj562489960




 

 
 

【武当书苑欢迎您】

武 当 书 苑
欢 迎 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