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教师报

 xhm_307 2015-12-29

  最近,有一家大数据企业发布了《全国中小学生学习压力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已相当突出。有人将其喻为“民族之痛”。教师布置过多的作业,或者在学校减负的同时家长又在增负,许多孩子就如陀螺般生活在这个怪圈中。北京、上海、广东这些竞争过于激烈的省份,许多小学生生活在作业堆里,实在令人痛心。之所以出现如此遗憾的事,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观念存在一些偏差:

  在人与才的关系上,我们往往把才看得过重。追求成才本无可非议,但过分地追求成大才,特别是纠结于考试分数、比赛名次等细节,让孩子参加越来越多的培训班,往往事与愿违。昨天刚种下果树苗,今天就盯着结出果实,不是孩子不争气,而是教育者心太急。

  在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上,我们过于看重知识的巩固。实际上,学知识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记住知识,而是通过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如果只盯着知识的学习,不仅难以发展学习能力,也不一定能巩固知识。

  有些教育人把全面发展误解为全面拔尖,忽视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小学、初中、普通高中都是基础教育。孩子的基础,正如建造房子的地基,如果地基不稳固,一定会影响到房子的质量。但如果把地基作为艺术品精雕细刻,再好的地基也会被压在泥土下。追求全面拔尖,相当于在地基上精雕细刻,实在没必要让孩子付出那么多时间甚至身体的代价。

  强调共性,我们容易忽视个性。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作业,肯定会让有些孩子不适应。长期的不适应,必定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生都厌学了,教师还往学生身上压作业,问题的严峻性就可想而知了。

  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花心血;坏习惯的转变,更需要耐心。教育的本真之一,要以习惯为重。从核心素养出发,除了知识与能力外,健康、性格、习惯、情商、知识、能力、规则、志向、价值观、幸福感等素养,都是孩子幸福人生的根基。分数最多代表知识与能力,而性格、习惯、情商等,哪一样比知识和能力次要?孩子学业负担过重,必定影响其他核心素养的提升。

  即使分数极其重要,也并不意味着要苦学。苦学,也不等于会有好成绩。许多孩子学习成绩不佳,并不是作业太少,而是非智力因素问题。例如,怕苦的情绪、厌恶的情感、缺乏面对困难的意志、行为习惯的偏差等。所以,对成绩不佳的孩子,仅靠补课是没有用的,只有从非智力因素方面找到原因,才可对症下药。

  尤其是小学阶段,根本没有必要苦学。正常智力的孩子读小学,100分的试卷考个90分相对容易;而从90分考到95分,要花一些精力;从95分考到100分,需要花太多的精力。我一直认为,如果能轻松获得90多分,说明孩子具备学习能力,不如省下时间自由学习。以我的经验,对于孩子的成长,要看淡分数,看重能力。孩子除课堂学习之外,还应引导他们尝试自学。比如,在完成课堂布置的作业外,孩子们可以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自由阅读、社会实践、小课题研究,等等。从长期看,孩子们都会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学习能力和自主能力。

  我先后在三所学校任校长,全部推行自主作业。我所理解的自主作业有4种形式,作业签免,晚上到一定时间作业还没完成,经家长签字可以免做;半自主,教师布置的作业,有的做,有的可以选择不做;全自主,教师布置的作业全部不做;加自主,教师布置的作业都做,自己增加一些作业。选择自主作业的学生,要设计自主学习方案。

  实施自主作业后,最高兴的自然是孩子。作业可以自己做主,不仅减轻学业负担与心理负担,更主要的是增加了自信心:原来不用教师盯着,也可以自学。从前两所学校的实践看,少做统一的作业,基本上没有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明显的好处是,孩子们学习变得快乐了。我想,从核心素养出发,如果孩子们能够快乐学习,即使学习分数下降一点儿,何尝不是好事?实际上,让孩子选择作业,自己设计自学方案,特别能培养能力,当能力上来后,分数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作者系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校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