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者仁心,97岁坚持坐诊(独家专访)

 夏天雪的田野 2015-12-29
 医者仁心,97岁坚持坐诊(独家专访)
胡佩兰,一位好医生,在医院一干就是70年
 
 
   胡佩兰在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诊。 
    她的大儿子、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在微博中写道:我大多坐着看病。她看每个患者,不但要问诊记录,还要站起来为患者做妇科检查,会更劳累、更辛苦。我想,她可能是目前坚持上班的最年长的医生。
  诊室不大,10平方米左右,两张办公桌,墙上挂着患者赠送的5面锦旗。诊室内外都坐满了排队等候的患者。
  这是河南省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妇科诊室。97岁高龄的老大夫胡佩兰,正在专心致志地忙碌着。她满头银发,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看上去精神矍铄。
  问诊时,胡佩兰有句话没听清楚,一旁的学生就会帮忙询问。随后,患者走进一门之隔的检查室,胡佩兰用双手使劲摁住桌子,慢慢站起来,将身子扭转45度,停留几秒后,再扶着椅背走进检查室。检查完,她缓缓坐下,开始一笔一画地认真写处方,写完后还用手指着一行一行地仔细检查一遍。这一系列缓慢而娴熟的动作,一上午要重复二三十次。从早晨8点半开始出诊,一直到下午1点50分看完最后一个病人,胡佩兰一会儿都没有休息,甚至顾不上喝一口水。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胡佩兰祖籍浙江绍兴,开封女校毕业,崇拜“上海七君子”中的邹韬奋。她本想报考北平的大学学法律,“为自己、为穷人说话”,后因北平沦陷,所以报考了河南大学医学部。“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我既然不能做一个律师替穷人说话,就做个好医生,让穷人能看得起病。”
  1944年,胡佩兰从河南大学医学部毕业,来到郑州铁路中心医院担任妇产科主任,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上岗的医生。在这里,她一直工作到1986年,70岁时才退休。她参加过1951年的国庆大阅兵,自豪地说自己是新中国首批全国“劳模”。
  退休那年,家人和学生都以为,她终于要歇歇了。但是,她却创办了“胡佩兰妇科专科医院”——郑州最早的一批民营医院。直到一个雪夜,她在医院下台阶时,不小心摔断了三根肋骨,才被迫休息了几个月。之后,倔强、执著的她继续到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出诊。2010年,她被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聘请。
  跟随胡佩兰20多年的学生唐利平告诉记者,胡佩兰的习惯是每天无论加班到多晚,都要坚持给患者看完病。一般来说,她每天要接诊20多个患者,多的时候每天30多个,下午1点多才下班是常有的事。有一次,她从上午8点开始坐诊,一直到下午5点多才吃午饭。病人多的时候,胡佩兰一上午要说几百句话。但是她说,她可以少喝水、少去厕所,可绝不会少问患者一句话,不能少交代一句注意事项。
  胡佩兰的这种坚持并不是一天两天,一坚持就是20年。
  “病人是医生的老师”
  “医术不是天生的,是别人给的。没有病人,就没有医术,就没有医生。病人才是医生的老师,关系不能颠倒了。病人是医生的上帝。”胡佩兰对记者说。
  六七十年的从医经历,让胡佩兰积累了丰富的妇科诊治经验,常见、高发的妇科病胡佩兰基本都能药到病除,但她对待每一个患者都会耐心检查,小心诊断。为了保证诊断准确,年事已高的她每次都会亲自手诊。
  年纪虽大,但胡佩兰对现代新型的治疗技术和医疗检测设备并不陌生,如果遇到病情复杂的患者,社区服务中心又没有相应的检测设备时,她会建议患者去什么类型的医院做哪些方面的检查。
  “没这毛病,为啥还要检查?”面对一位心急的患者,97岁的胡佩兰拿出了医生的威严,劝说对方不要盲目乱做检查。
  “便宜药治大病。”这是胡佩兰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她给初次看病的患者往往只开3到5天的药量,病人服药见效后才会再增开药量。她用几句话总结了自己一直以来用药信奉的准则:“一是看疗效,二是要便宜,尽量不开进口药。”胡佩兰说,“来我们社区门诊看病的人都是普通老百姓,能给病人省多少是多少,不能昧良心赚钱。”她也是这么教自己的学生的。唐利平在日记里写道,“老师一直跟我们强调,不要给病人过度用药和治疗”。
  行医70年来,胡佩兰从未收过患者一个红包。经胡佩兰治愈的病人,都想带点礼物到她家中看望表示感谢。这种情况,胡佩兰总是收下礼物后坚持补还现金。她说,“他们能过来看我,心里记着我,我很高兴,但绝不能让他们花这冤枉钱。”  
  “活到老,学到老,为人民服务到老”
  常有人问:“您这么大年纪了,为啥还要工作?”
  胡佩兰几乎没多想,脱口而出:“为人民服务啊。”
  胡佩兰养育了包括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在内的4个儿子。眼看她岁数越来越大,行动不便,她的儿子都说“老娘别去上班了”。但这并不能阻挡她的轮椅向医院行进。
  有一次大雪天,积雪没过膝盖,她还是要去上班。她的学生和保姆,三个人在雪地里推着轮椅,“一个人在她背后推,两个人拉着车轱辘”…… 
  每当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脱下白大褂时,胡佩兰的心情就开始失落。在家休息的时候,她时常没精打采,“老犯困”。有时,她会无所事事地转动轮椅在屋子里来回走几圈。如果轮椅可以一直这么转动,她还是希望它载着自己走在上班的那条路上。
  66岁的王兰花是胡佩兰的保姆,每天陪胡佩兰出诊,见证着胡佩兰的医者仁心。“她老人家个性很强。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刷牙洗脸都自己完成。”王兰花告诉记者,“她穿衣服也自己穿。她常说,如果我们帮她穿了,她就变懒了。”
  王兰花说,胡佩兰一待在家里就没精神,所以最怕过星期天。“可是她一坐诊精神头就来了!”
  胡佩兰97岁生日时,大儿子胡大一在微博中写道:我大多坐着看病。她看每个患者,不但要问诊记录,还要站起来为患者做妇科检查,会更劳累、更辛苦。我想,她可能是目前坚持上班的最年长的医生。
  胡大一曾多次提出接胡佩兰到北京养老,但都被拒绝了。“我脑子还很清楚,只要还能看病,我就要上班。”胡佩兰说,“光在家里不中啊,人活着不能对别人没一点儿用。现在能干多少干多少,大事干不了就干点儿小事。人活着不光是为了一日三餐,最起码对老百姓有用,不能拖累社会。再说,上班还能避免老年痴呆呢!”胡佩兰说,工作是她保持长寿的秘诀之一。她喜欢看病,病人也喜欢来,“都高兴”。
  胡佩兰对患者宅心仁厚,对自己却有点苛刻,她身上的红棉袄已经穿了十几年了,儿子给她买的新衣服一直挂在柜子里,“从不拿出来穿”。她的饮食很单调,总是包子、汤、白开水。但这些年,她成了郑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年龄最大的志愿者,先后捐了7万块钱,援建了50所“希望书屋”。她打算“再捐3万元”,到自己百岁时捐够10万元。
  采访最后,记者问她,准备干到啥时候?她说,能干一天干一天,不能干就不干。她说,她的愿望是“活到老,学到老,为人民服务到老”。她乐于为人民服务一辈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