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伐 木 丸、

 学中医书馆 2015-12-30

伐  木  丸、
       (《张三丰仙传方》,录自《本草纲目》卷u)
    [异名]  阴 丸(《医学入门》卷7)、三丰伐木丸(《中国医学大辞典》)。
、  [组成]  苍术二斤(1000g)米泔水浸二宿,同黄酒面曲四两(120g)炒赤色  皂矾一斤
(500g)醋拌晒干,入瓶,火煅    .
    [用法]  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好酒、米汤送下,一日
二三次(现代用法:共为末,醋糊为小丸,每服30~40.丸,日二、三次,食后米汤送
下)。    .  .
.  [功用]  消积,驱虫,燥湿,泻肝。    .
    [主治]  黄肿病。面色萎黄,面目浮肿,胸腹满伺,心悸气短,体倦乏力,舌苔白
腻,脉濡。
  .[病机分析]  本方所治黄肿病,为食积不化,脾湿不运引起。食积伤脾,肝旺克
脾,均可导致脾虚。脾虚则生化无力,见面色萎黄,心悸气短.体倦乏力;湿邪内蕴,
泛于肌肤,则面目浮肿;湿阻气机,则胸腹满闷。.苔白腻,脉濡,皆为湿阻征象。
    [配伍意义]  针对本方所治脾湿食积之黄肿病,治宜燥湿运脾,消食化积之法。为
了防止肝旺克脾,故尚寓有泻肝之义。方中重用苍术,该药辛苦而温,为除湿之要药。
(本草正义》卷1曰:“苍术,气味雄厚,较白术愈猛,能彻上彻下,燥湿而宣化痰饮,
芳香辟秽,胜四时不正之气,故时疫之病多用之”;  “凡湿困脾阳,倦怠嗜卧,肢体酸
软,胸膈满闷,甚至腹胀而舌浊厚腻者,非苍术芳香猛烈,不能开泄,而痰饮弥漫,亦
非此不化”。臣以皂矾(即绿矾),其味酸涩性凉,既燥湿化痰;以助苍术之效,又消积
杀虫,以除致病之因;同时尚有补血之功,以兼顾正气。《本草纲目》卷H认为:“盖此
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既能人血分伐木,又能燥湿化涎,利小便,消食积,故胀满,

黄肿,疟痢,疳疾方往往用之”。黄酒面曲,即为煮酒用的酒曲,长于消食化积,为佐
药。三药合用,使湿去食消肿退,则邪去正复。
    本方的配伍特点为:辛苦酸涩并用,“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素问。藏气法时论》)。辛散苦燥,方以祛湿为主。且酸味人肝而泻肝,以防止肝木克
脾,而加重脾湿。泻肝即伐木,故名“伐木”。
    [临床运用]
    工.证治要点  本方主治脾湿食积之黄肿病。临床运用时以面黄浮肿,心悸,乏力
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湿盛者,宜与平胃散合用,以增强燥湿运脾作用;若虫积未除,可加
布袋丸以驱虫扶正;体弱者,宜与益气补血之八珍汤合用。
    3.本方常用于钩虫病患者,以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贫血。
    [使用注意]  本方无补益作用,正虚者不宜单独运用,忌与黄病绿矾丸同用。
    [源流发展]  本方传说为《张三丰仙传方》,最早转引该方的《本草纲目.石部》卷
¨认为其主治证为:脾土衰弱,肝木气盛,木来克土,病心腹中满,或黄肿如土色”。
而《医学入门》卷5引周益公方进一步描述症状:“黄肿,水肿腹胀,溏泻”。在《纲目》
基础上有所补充。关于伐木丸的组成药物仅有三味,其中皂矾因显绿色,故又名绿矾。
若将其用醋烧煅后,可变为绛色,则称着绛绿矾,亦叫绛矾或矾红。历代医家一直视之
为治疗黄肿胀满、血虚萎黄、疳积虫证的常用之品,由于主要含有硫酸亚铁,因此近代
又将其用于钩虫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贫血。下述皂矾单方或复方的临床应用即是很好的说
明。诸如:《医级》卷8皂矾散,就用本品一味治黄疸肿满。《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
12绿矾丸,亦单取皂矾,以猪胆汁为丸,用于疳疾有虫,爱食泥土者。另外,《医学纲
目》卷2工、《医学正传》卷6引《集验方》、《续名家方选》共载三首绿矾丸,组成分别
是绿矾、南星、神曲、大皂角、红枣;绿矾、五倍子、针砂、神曲;绿矾、蜀椒、枣
肉、胡桃。均适宜于黄肿病。现今,《河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介绍以青矾配伍米醋、
黑豆、米饭为丸,专治钩虫病。足见皂矾对于黄肿病等的佳效已被古今医疗实践所证
实。而伐木丸中绿矾与苍术、酒曲同用,与上述诸方比较,燥湿消积之力尤强。
    [疑难阐释]  关于本方方源  本方虽最早见于《张三丰仙传方》(刊于1391年),
但该书已佚传,而本方有关内容后世许多医书曾转引,究竟哪部医书首先引用?今人看
法不一,《方剂学》统编教材四版等认为是《绛雪园古方选注》(刊于1732.年),实际上
《本草纲目》(刊于1578年)即记载伐木丸,所以方源宜为《纲目》。
    [验案举例]  钩虫病  《河北中医》(1982,4:11):某女,27岁。症见面部萎黄无
华,呈严重贫血现象。头昏C、悸不宁,足痿步履无力,婚后五载未孕,脉来虚软。大便
检查:蛔虫卵(+),钩虫卵(++)。势属病久,毋能攻伐,应服伐木丸1月后,面部
红润,脉象亦起,粪便检钩、蛔虫卵(一)。某男,49岁,症见面色不荣,羸瘦乏困懒
动,心悸头昏眼花,两足浮肿,脉象细弱,舌苔薄白。自服伐木丸38天后,症状完全
消失,更其形矣。
    按语:上2例均为钩虫病所致,前者证虽属气血不足,但进一步发展可发生黄肿
病,后者已见黄肿诸症,故皆用伐木丸获效。

也”(《景岳全书.杂证谟》卷29)。、前述乌梅丸、布袋丸的组成均寓此意。    .
    一般情况下,驱虫剂常以驱虫药物为主组成,诸如:使君子、苦楝根皮、雷丸、榧
子、川椒、芜荑、鹤虱、槟榔、南瓜子、鹤草芽、贯众、乌梅等。不同的虫疾,选用的
驱虫药应有所侧重。若为蛔虫,宜首选使君子、苦楝根皮、鹤虱、芜荑;若为虫积腹
痛,宜首选乌梅以安蛔止痛;若为绦虫,宜首选槟榔、南瓜子、鹤草芽、雷丸;若为钩
虫,宜首选榧子、贯众等。为了促进虫体的排除,组方往往在驱虫的同时,可适当配伍
大黄、芒硝类泻下之品。前述槟榔即有驱虫与攻积双重作用,故多伍用,代表方为化虫
丸。再者,临证时应根据兼夹症及患者的体质状况选配相应的药物。例如:兼寒者,宜
与干姜、吴茱萸等温中散寒之品同用,.代表方为理中安蛔汤;偏热者,宜伍黄芩、黄
连、黄柏类清热药物,代表方为连梅安蛔汤;伴有脾虚者,宜配伍人参、党参、白术、
甘草等健脾益气之品,以扶正驱虫,代表方为布袋丸;如果病机属寒热虚实夹杂者,则
宜配伍散寒、清热、补益药物,以全面兼顾,代表方为乌梅丸。
    内服驱虫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宜空腹服,忌油腻;②某些驱虫药有毒,故用量
应适度,且不宜连续服用,以免中毒或伤正;③由于某些驱虫剂不仅有毒,且有攻伐之
力,所以对于老年体弱者及孕妇,宜慎用或忌用;④临证时宜结合粪便检验,若发现虫
卵,再辨证选用驱虫剂;⑤驱虫后,要注意调理脾胃,以善其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