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汁 饮 (《温病条辨》卷1) [组成] 梨汁 荸荠汁 鲜苇根汁 麦冬汁 藕汁(或用蔗汁) [用法] 临时斟酌多少,和匀凉服;不甚喜凉者,重扬炖温服。 [功用] 生津润燥。 [主治] 温病热甚,肺胃阴津耗损证。口中燥渴,吐白沫,粘滞不快者。亦治杂病 肺胃阴津耗损证。 [病机分析] 温热病邪,最易灼伤阴津,胃津伤则1:3中燥渴;肺津伤则失其清肃, 且因热邪灼津为痰,故发为吐白沫而粘滞不快。呕吐、噎膈、不食等杂病,也可因损伤 肺胃阴津,而见上述诸症。 [配伍意义] 温病的治疗,保津液即所以护正气,故有“存得一份津液,便有一份 生机”之说。吴瑭谓:“此甘寒救胃阴之方也”(《温病条辨》卷1),其实肺胃阴伤,皆可 应用。温病灼伤肺胃阴津,本方中五物皆选用鲜汁,取其甘寒退热、生津润燥之功,药 效胜于采用饮片煎汤。梨汁甘凉滋润,清肺润燥,益胃生津,《重庆堂随笔》卷下谓梨: “凡烟火、煤火、酒毒,一切热药为患者,啖之立解。温热燥病及阴虚火炽,津液燔涸 者,捣汁饮之立效。”鲜苇根汁甘寒清热,益胃生津,且清而不遏,滋而不腻,故养胃 润燥而无留邪之弊。麦门冬汁滋阴清热生津,人肺、胃经,亦能救肺胃津伤。热邪不独 藕汁甘寒清热,凉血散瘀。五汁相须为用,共成甘寒生津,清热润燥之功。蔗汁亦属甘 润生津之品,故可用之以代藕汁。在古代无输液条件的情况下,运用本方补充人体的水 分、矿物质及维生素,纠正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以新鲜亦药亦食之品的汁液为主组方,既可甘寒生津,又能清 热润燥,而无粘滞恋邪之弊。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凡温病热甚(持续发热,且体温较高),出现口渴者,即可应用本 方。杂病之津液损伤,见口渴,吐白沫而粘滞不爽者亦可用之。 2。加减法 原书云:“欲清表热,则加竹叶、连翘;欲泻阳明独胜之热,而保肺之 化源,则加知母;欲救阴血,则加生地、元参;欲宣肺气,则加杏仁;欲行三焦开邪出 路,则加滑石。” 3.本方现代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并发的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源流发展] 五汁饮一方首见于《医宗金鉴》卷42,由芦根、荸荠、甘蔗、竹沥 及姜汁组成,治疗呕吐伤津,具有润燥止吐之功。吴瑭去方中的甘蔗、竹沥及姜汁,再 加梨汁、麦冬汁及藕汁,增强了养阴生津之效,广泛用于温病热甚津伤之证。其后,俞 根初原著、徐荣斋重订之《重订通俗伤寒论》亦载有五汁饮,由竹沥、梨汁、莱菔汁各 二瓢,鲜石菖蒲汁一小匙及薄荷油三滴组成,可辛凉润肺,生津化痰,治疗外感秋燥伤 肺,烁津液而化粘痰,咳嗽痰吐质粘,斯师《医宗金鉴》及《温病条辨》两方,而别有 新意矣。 [方论选录] . 1。张秉成:“治手太阴温病口渴者,此汤主之。夫温病之来,皆从口鼻而人,无不 先伤肺胃。倘肺胃之阴素伤,则津枯液涸之象早见,一班急以甘寒之属滋液救焚,其无 形之邪不清自解。故方中五物,皆用鲜汁,取其甘凉退热,而其力较干者煎汤为尤甚。 且五物之中,虽皆属甘寒,而各自为用。如梨之清肺,芦之清胃,二味皆能流利大肠。 温邪虽属无形,恐内有痰滞,荸荠可以消导之。热伤阴血,则血热相瘀,藕汁可以行散 之。甘蔗甘平,和中养胃,一如方中用甘草之意,此亦善于立方者耳。”(《成方便读》 卷3) 2.冉小峰:“五汁饮是疗效性清凉饮料的典型处方之一,作为治疗热性病的辅助药 物,具有清热养阴的作用,实际应用时,各种新鲜水果汁均能应用,不必限于原方的药 物规定。”(《历代名医良方注释》) [评议] 张氏指出本方五物皆用鲜汁,功力较干者煎汤为好;冉氏认为,本方属清 凉饮料,各种新鲜水果汁均能使用,不必受原处方的限定。这些均为经验之谈,可资临 床参考。 [验案举例] 1.不食 《吴鞠通医案》:庆室女,16岁。不食十余日,诸医不效,面赤,脉洪, 与五汁饮降胃阴法,兼服牛乳,三日而大食矣。 2.低热 《吴鞠通医案》:邱,18岁。温热愈后,午后微热不除,脉弦数,面赤, 与五汁饮三日,热退进食,七日痊愈。 3.噎膈 《吴鞠通医案》:傅,55岁。先因酒楼中饮酒,食烧小猪响皮,甫及下咽, 即有家人报知朋友凶信。随即下楼寻车,车夫不知去向,因步行四、五里,寻其至友救 难。未遇,又步行四里,又未遇,渴,急饮冰镇乌梅汤一、二碗,然后雇车回家。心下 隐隐微痛,一月后痛有加,延医调治一年不效。次年五月饮水一口,胃中痛如刀割,干 饭不下咽已月余矣。闰五月初八日,计一粒不下已十日,骨瘦如柴,面赤如赭,脉沉洪 有力,胃中痛处高起如桃大,按之更痛不可忍。余曰:“此食隔也,当下之。”因用大气 承气汤加牵牛,作三碗。伊家见方重不敢服,求签而后服一碗,痛至脐;服二碗,痛至 小腹;服三碗,痛至肛门,大痛不可忍,又不得下;于是,又作半剂,服一碗,外加蜜 导法,始下大如鸡蛋之物,黑而有毛,坚不可破。次日先吃烂面半碗,又次日饮粥汤, 三日食粥,五Et吃干饭矣。下后所用者,五汁饮也。 按语:以上3案皆为吴瑭的验案,案1是胃阴不足之不食,用五汁饮益胃阴而三日 大食;案2是温病瘥后余热不除,由阴津损伤所致,用五汁饮而热退;案3是食隔致 病,经用攻下方药,坚积得除,随后即用五汁饮滋阴益胃善后。病证表现虽然不一,但 胃阴不足的病机却是共有的,故可用五汁饮异病同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