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色窑辉

 深沉的黑色 2015-12-31
255#
发表于 2008-9-9 13:41 |只看该作者

黄釉铏

A rare and finely carved imperial yellow glazed tripod ritual vessel, Xing
Incised marks & period of Guangxu (1875 – 1908 A.D.)   Height: 16.5 cm

清 光绪窑 黄釉刻贝纹牺耳三足铏
《大清光绪年制》楷书刻款   高:16.5厘米

        直口,深弧壁桶式腹,从口沿下开始浅阳刻火藻、回纹,腹刻贝纹;两侧贴兽头形铺首。平底,刻六字楷书年号款;下承三如意式扁片足,微外撇,饰云纹;通体内外施明黄釉。原有盖,佚失。

        黄釉是以氧化铁为主要呈色剂在氧化焰中烧成的低温釉。这件铏雕刻工艺一丝不苟,精巧而不失典雅庄严的庙堂之气。根据《周礼﹒亨人》记载:祭祀,共铏羹。又《汉书》注曰:铏,瓦器也。《易﹒坤》曰:天玄而地黄。成书于乾隆二十四年的《皇朝礼器图式》卷一 祭器一记载:乾隆十三年,钦定祭器:地坛从位铏用黄色瓷。这说明了造型来自上古青铜器的铏,源远流长,传承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礼乐祭祀的传统规制,严格依循古代的制式制作而成,它象征着封建王朝的皇权与地位,用于北京地坛的皇家祭祀仪式中。同时,因“黄”“皇”谐音,黄釉又是皇家专用之色,专供皇室使用的内外皆黄得器具,称为“黄器“,民间不许使用,甚至连残次品,都必须押运往京城处理。《明英宗实录》卷161载,于正统十一年“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器,……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赀,丁男充军边卫。”可见垄断之严厉。

出处 :
香港关善明氏珍藏
新加坡养志堂珍藏
新加坡佳士得拍卖1997年3月30日  养志堂珍藏专场拍卖  第337号
香港佳士得拍卖 2006年5月30日  第1309号

展览:
Imperial Porcelain of Late Qing from the Kwan Collectio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83, Catalogue No.143
《关氏珍藏晚清官窑瓷器》,香港中文大学,1983年,展览图录第143号。
Imperial Porcelain of Late Ch’ing from the Kwan Collection,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pei, 1985, Catalogue No. 143
《关氏珍藏晚清官窑瓷器》,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1985年,展览图录第143号


[ 本帖最后由 花市暂得楼 于 2008-9-9 13:47 编辑 ]

54221-1.jpg (248.6 KB, 下载次数: 1)

54221-1.jpg

54221-3.jpg (272.21 KB, 下载次数: 1)

54221-3.jpg

54221-4.jpg (268.85 KB, 下载次数: 1)

54221-4.jpg

255#
发表于 2008-9-9 13:41 |只看该作者

黄釉铏

A rare and finely carved imperial yellow glazed tripod ritual vessel, Xing
Incised marks & period of Guangxu (1875 – 1908 A.D.)   Height: 16.5 cm

清 光绪窑 黄釉刻贝纹牺耳三足铏
《大清光绪年制》楷书刻款   高:16.5厘米

        直口,深弧壁桶式腹,从口沿下开始浅阳刻火藻、回纹,腹刻贝纹;两侧贴兽头形铺首。平底,刻六字楷书年号款;下承三如意式扁片足,微外撇,饰云纹;通体内外施明黄釉。原有盖,佚失。

        黄釉是以氧化铁为主要呈色剂在氧化焰中烧成的低温釉。这件铏雕刻工艺一丝不苟,精巧而不失典雅庄严的庙堂之气。根据《周礼﹒亨人》记载:祭祀,共铏羹。又《汉书》注曰:铏,瓦器也。《易﹒坤》曰:天玄而地黄。成书于乾隆二十四年的《皇朝礼器图式》卷一 祭器一记载:乾隆十三年,钦定祭器:地坛从位铏用黄色瓷。这说明了造型来自上古青铜器的铏,源远流长,传承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礼乐祭祀的传统规制,严格依循古代的制式制作而成,它象征着封建王朝的皇权与地位,用于北京地坛的皇家祭祀仪式中。同时,因“黄”“皇”谐音,黄釉又是皇家专用之色,专供皇室使用的内外皆黄得器具,称为“黄器“,民间不许使用,甚至连残次品,都必须押运往京城处理。《明英宗实录》卷161载,于正统十一年“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器,……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赀,丁男充军边卫。”可见垄断之严厉。

出处 :
香港关善明氏珍藏
新加坡养志堂珍藏
新加坡佳士得拍卖1997年3月30日  养志堂珍藏专场拍卖  第337号
香港佳士得拍卖 2006年5月30日  第1309号

展览:
Imperial Porcelain of Late Qing from the Kwan Collectio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83, Catalogue No.143
《关氏珍藏晚清官窑瓷器》,香港中文大学,1983年,展览图录第143号。
Imperial Porcelain of Late Ch’ing from the Kwan Collection,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pei, 1985, Catalogue No. 143
《关氏珍藏晚清官窑瓷器》,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1985年,展览图录第143号


[ 本帖最后由 花市暂得楼 于 2008-9-9 13:47 编辑 ]

54221-1.jpg (248.6 KB, 下载次数: 1)

54221-1.jpg

54221-3.jpg (272.21 KB, 下载次数: 1)

54221-3.jpg

54221-4.jpg (268.85 KB, 下载次数: 1)

54221-4.jpg

255#
发表于 2008-9-9 13:41 |只看该作者

黄釉铏

A rare and finely carved imperial yellow glazed tripod ritual vessel, Xing
Incised marks & period of Guangxu (1875 – 1908 A.D.)   Height: 16.5 cm

清 光绪窑 黄釉刻贝纹牺耳三足铏
《大清光绪年制》楷书刻款   高:16.5厘米

        直口,深弧壁桶式腹,从口沿下开始浅阳刻火藻、回纹,腹刻贝纹;两侧贴兽头形铺首。平底,刻六字楷书年号款;下承三如意式扁片足,微外撇,饰云纹;通体内外施明黄釉。原有盖,佚失。

        黄釉是以氧化铁为主要呈色剂在氧化焰中烧成的低温釉。这件铏雕刻工艺一丝不苟,精巧而不失典雅庄严的庙堂之气。根据《周礼﹒亨人》记载:祭祀,共铏羹。又《汉书》注曰:铏,瓦器也。《易﹒坤》曰:天玄而地黄。成书于乾隆二十四年的《皇朝礼器图式》卷一 祭器一记载:乾隆十三年,钦定祭器:地坛从位铏用黄色瓷。这说明了造型来自上古青铜器的铏,源远流长,传承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礼乐祭祀的传统规制,严格依循古代的制式制作而成,它象征着封建王朝的皇权与地位,用于北京地坛的皇家祭祀仪式中。同时,因“黄”“皇”谐音,黄釉又是皇家专用之色,专供皇室使用的内外皆黄得器具,称为“黄器“,民间不许使用,甚至连残次品,都必须押运往京城处理。《明英宗实录》卷161载,于正统十一年“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器,……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赀,丁男充军边卫。”可见垄断之严厉。

出处 :
香港关善明氏珍藏
新加坡养志堂珍藏
新加坡佳士得拍卖1997年3月30日  养志堂珍藏专场拍卖  第337号
香港佳士得拍卖 2006年5月30日  第1309号

展览:
Imperial Porcelain of Late Qing from the Kwan Collectio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83, Catalogue No.143
《关氏珍藏晚清官窑瓷器》,香港中文大学,1983年,展览图录第143号。
Imperial Porcelain of Late Ch’ing from the Kwan Collection,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pei, 1985, Catalogue No. 143
《关氏珍藏晚清官窑瓷器》,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1985年,展览图录第143号


[ 本帖最后由 花市暂得楼 于 2008-9-9 13:47 编辑 ]

54221-1.jpg (248.6 KB, 下载次数: 1)

54221-1.jpg

54221-3.jpg (272.21 KB, 下载次数: 1)

54221-3.jpg

54221-4.jpg (268.85 KB, 下载次数: 1)

54221-4.jpg

255#
发表于 2008-9-9 13:41 |只看该作者

黄釉铏

A rare and finely carved imperial yellow glazed tripod ritual vessel, Xing
Incised marks & period of Guangxu (1875 – 1908 A.D.)   Height: 16.5 cm

清 光绪窑 黄釉刻贝纹牺耳三足铏
《大清光绪年制》楷书刻款   高:16.5厘米

        直口,深弧壁桶式腹,从口沿下开始浅阳刻火藻、回纹,腹刻贝纹;两侧贴兽头形铺首。平底,刻六字楷书年号款;下承三如意式扁片足,微外撇,饰云纹;通体内外施明黄釉。原有盖,佚失。

        黄釉是以氧化铁为主要呈色剂在氧化焰中烧成的低温釉。这件铏雕刻工艺一丝不苟,精巧而不失典雅庄严的庙堂之气。根据《周礼﹒亨人》记载:祭祀,共铏羹。又《汉书》注曰:铏,瓦器也。《易﹒坤》曰:天玄而地黄。成书于乾隆二十四年的《皇朝礼器图式》卷一 祭器一记载:乾隆十三年,钦定祭器:地坛从位铏用黄色瓷。这说明了造型来自上古青铜器的铏,源远流长,传承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礼乐祭祀的传统规制,严格依循古代的制式制作而成,它象征着封建王朝的皇权与地位,用于北京地坛的皇家祭祀仪式中。同时,因“黄”“皇”谐音,黄釉又是皇家专用之色,专供皇室使用的内外皆黄得器具,称为“黄器“,民间不许使用,甚至连残次品,都必须押运往京城处理。《明英宗实录》卷161载,于正统十一年“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器,……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赀,丁男充军边卫。”可见垄断之严厉。

出处 :
香港关善明氏珍藏
新加坡养志堂珍藏
新加坡佳士得拍卖1997年3月30日  养志堂珍藏专场拍卖  第337号
香港佳士得拍卖 2006年5月30日  第1309号

展览:
Imperial Porcelain of Late Qing from the Kwan Collectio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83, Catalogue No.143
《关氏珍藏晚清官窑瓷器》,香港中文大学,1983年,展览图录第143号。
Imperial Porcelain of Late Ch’ing from the Kwan Collection,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Taipei, 1985, Catalogue No. 143
《关氏珍藏晚清官窑瓷器》,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1985年,展览图录第143号


[ 本帖最后由 花市暂得楼 于 2008-9-9 13:47 编辑 ]

54221-1.jpg (248.6 KB, 下载次数: 1)

54221-1.jpg

54221-3.jpg (272.21 KB, 下载次数: 1)

54221-3.jpg

54221-4.jpg (268.85 KB, 下载次数: 1)

54221-4.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