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补脾方剂的鉴别使用

 meijingqing 2015-12-31
     问答:
     胖人多痰湿,瘦人多火。能吃不长肉宜参苓白术散、小建中汤。饴糖可多食之。
     总是上眼皮肿下长眼袋------与脾肺气虚关系较密切。
     黄芪粥可调气虚。但黄芪性升浮,服一段时间后,停一段时间,让气沉静转化后,再服用。

     夏天稍微吹风扇就容易打喷嚏流清鼻涕,肺开窍于鼻,是不是就是肺虚?
     肺主气,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凡气虚者,多脾肺气虚,非独肺虚。
     另:表阳不固或肺阳虚也会导致容易打喷嚏流清鼻涕。干姜甘草汤,桂枝汤加黄芪或四逆汤于酌情选用。

     脾阳虚者,饮食喜温,恶生冷。喜芳香气味。下午会有腹满涨---偏于脾阳不足。
     脾阴虚者,唇燥易起皮,常口干但喝水不多,有些人闻香芳反欲呕。

     舌体胖大,有边齿痕-----此阳虚水泛之证,治当温阳利水,单用温阳并不十分对证。服温药后,寒气外散,可致打喷嚏。

     如果痰湿或食积较明显,口腔粘腻,苔厚,有口气或大便酸臭,当先攻后补或攻补并用,不宜专服补药。
     可保和丸配人参健脾丸服之。若脾阳虚或服附子理中丸

     薏米可以利湿,性稍偏凉,适用于湿热或体质寒热偏向不明显者,若属寒湿,薏米作用不大,或湿去而复生。

    肝开窍于目,旺于晨。肝气不敛则泪易出,肝经虚热则目屎多。

     湿热者,多舌红苔黄,大便酸臭,小便黄热,女子黄带,有异味。
     寒湿者,多舌淡苔白,二便少异味。

     湿热者,恶热性食品及香味,如:香菜、胡椒、酸椒、生姜等,闻之欲呕。
     寒湿者,常喜香燥食品,如喜食馒头、大饼、油条、锅巴等。

     湿热者,清热化湿;
     寒湿者,温阳化湿;湿性寒热偏向不明显者,不用寒凉,健脾化湿即可。

     舌面有较多裂纹, 大便成形,嘴唇容易脱皮,午后有一些手心发热的现象----脾阴不足。

     脾阴虚者或唇上易起皮,或大便干如算盘子,或食香辣则胃中不适,大便时干时稀,中成药有参苓健脾颗粒

     脾阳虚恶食生冷,若食之则腹膨胀腹泻,附子理中丸与之。

     真正湿浊困脾,多食欲不振,大便粘溏。治以小建中汤加茯苓调和脾之阴阳。

     睡觉有口水------脾主涎、肾主唾,脾虚不摄或肾虚不藏皆可口水增多。

    
     《中医治病:一怕胃败,二怕肾衰》

      中医治病,有两种情况是最棘手的:一怕胃败,二怕肾衰。

     《素问-平人气象论》篇中说:“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 
     中医常将胃气是否安和,当作判断疾病预后的重要指标,故医谚有云:“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摄取水谷精华的本源。胃败,不思饮食,绝其水谷,精气不济,耗尽则亡。
       凡病,虽为重症,若饮食尚旺,则仍有可救之机;虽非重症,若饮食稀少,亦只能慢调。
        
       胃败者,饮食清淡之味,尚且难以受纳;药味辛劣苦寒,则更难受之。常有患者,闻药味已欲呕,何况服之?
       头痛之人,若兼食欲不振,治之,棘手之处,或不在头痛,而在饮食稀少。此时,头痛虽是主症,但用药之时,却必须时时顾及胃气,若急功近利,常欲速则不达,以致于头痛未愈,胃气先损。

       胃败者,多虚不受补,若欲复其胃气,要点有二:
      1、予以气味甘淡柔和之品,切忌气味浓烈之药;
      2、少少与之,即少食多餐。

       有患者大病初愈,饮食难进,诸药不受,医者大米煎熬浓汁调西洋参粉,少少与之饮,而后渐复。此举独具匠心,诚可师法。

       肾为诸脏之根。肾气大衰者,常气血阴阳皆虚,且虚实夹杂,上热下寒,累及诸脏,百病纵生。纵然如此,肾病难治,不仅难在调肾,更难在节欲。即将油尽灯枯之人,当惜精以续命,但当今时代,空气中弥漫着挑逗与诱惑,人之欲望强烈炽盛,常稍有起色,就跃跃欲试,一边筑堤蓄水,一边开闸泄洪,进两步,退一步,故缠绵难愈。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因此,胃与肾是最受累的器官,若不注意养护,则易患病,也易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