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药】β

 五湖四海董庆银 2016-01-01


1、常见不良反应


1)过敏性反应:较为常见,主要机制是半抗原与蛋白结合成复合抗原,再有IGE介导产生过敏性休克、血管神经性水肿与荨麻疹等。用药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先前是否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过敏史。

2)胃肠道反应:最常见稀便、腹泻,其次是恶心、呕吐等。

3)药物热:一般发生在用药后7-15天,为张弛热或稽留热,需要与原发感染性疾病的发热相鉴别。

4)二重感染:以三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或氨苄西林等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时间过长,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者易见。表现为真菌和条件致辞病菌感染,如口腔、肠道白色念珠菌感染。

5)肾损害:本类药物多数主要经肾脏排泄,中度以上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根据肾功能适当调整剂量。合用其他肾毒性药物可使其肾毒性增加。


2.少见不良反应


1)神经及精神系统反应:全身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腱反射增强、肌肉痉挛、抽搐、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青霉素脑病),此反应易出现于老年和肾功能减退患者。应用普鲁卡因青霉素可引发精神症状,如幻视、幻听、定向力丧失等。

2)双硫仑样反应:有数例报道头孢哌酮致戒酒硫样反应。因该类药物可抑制人体内乙醛脱氢酶,使乙醇中间代谢乙醛不能继续氧化而在体内积聚。可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面红、呼吸困难、低血压等症状。

3)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疼痛或炎症,有时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3.偶见不良反应


1)血液系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等症状,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2)假膜性肠炎:偶可引起假膜性肠炎等伴随血便的严重性结肠炎,如出现腹痛、多次腹泻时应立即停止给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3)维生素缺乏症:偶然出现维生素K缺乏症状(低凝血酶原血症、出血倾向等)、维生素B族缺乏症状(舌炎、口内炎、食欲不振、神经炎等)。

4)肝脏损害:偶可造成胆汁代谢紊乱、ALTAST、碱性磷酸酶、血清胆红素一过性升高。因此应注意实验室检查,若出现异常应停药并作适当处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