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负鹏载舟 2016-01-01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首席医学网      2008年08月22日 16:31:09 Friday 

作者:陈良海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 中医门诊 442000

【关键词】  糖尿病 中医 辩证论治

 

   1 糖尿病的病名

    糖尿病大多类属于中医消渴病症。它出自《内经》,该书亦名消瘅,据其病机及临床表现不同,又有风消、鬲消、消中等不同之称。糖尿病类属于消渴病,但不等于消渴病,如消渴、消谷、消瘦之“三消症状”,还可见于尿崩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疾病,它也属于中医的消渴病,但不是糖尿病。

    笔者认为,糖尿病的中医病名诊断,除糖尿病即本病的中医病名诊断外,一定要注意糖尿病合并症及继发病的中医病名诊断。例如: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应在中医消渴病诊断基础上,加上胸痹病的诊断;糖尿病昏迷,必须在消渴基础上加上厥证的中医病名诊断。这样才能反映疾病现状和病情轻重,以及病情复杂性,才能了解疾病预防及疾病传变规律,准确全面地反映临床客观实际。当然不是所有糖尿病的合并症、继发症必须机械地套用中医病名诊断,而是按照中医理论特点以及患者临床表现,予以比较准确完整的中医病名诊断。

    此外,临床上有一些糖尿病患者无任何三消症状,而确有血糖和尿糖增高,按中医理论不宜下消渴病名诊断。但西医观点糖尿病是客观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消渴(早期)的病名诊断。

    2 糖尿病的病因、病机

    糖尿病发病主要有禀赋不足,过食肥胖,劳倦过度,七情所伤,外邪侵袭等因素所致,导致“虚”“热”“瘀”三个主要病理环节。

    “虚”主要是阴虚,其次是气虚。糖尿病初起常以阴伤燥热,以至燥热伤气,形成气阴两虚,亦有本身禀赋不足,年老体衰,五脏虚弱,气血两虚,表现为气阴不足之象。有的患者阴虚日久,阴损及阳,导致肾阳亦虚,形成阴阳两虚。

    “热”主要是燥热,其次为热毒。糖尿病大多为肾阴不足,津血亏耗,内生燥热,过食肥胖,中有积热,胃中燥热,燥热之部位不同,表现症状各异。例如,肺中燥热,津液耗伤,引水自救,故烦渴引饮。胃属阳土,脾主肌肉,胃喜湿恶燥。胃中燥热则消谷善饥,肌肉消瘦。阴虚燥热,兼感外邪,产生热毒,侵犯肌肤则生疮、疖、肿毒。

    “瘀”即瘀血,瘀血是糖尿病的主要继发性致病因素。阴精与血液同类,相互滋生转化,阴虚燥热,津亏液少,不能载血畅行,或阴虚燥热,煎熬营血,血液浓缩涩滞或正气虚弱,流摄失权,推血无力,血行缓慢,血液停滞。

    总之,糖尿病是以肾阴亏虚为本,肺胃燥热为标,继发瘀血停滞,三者是该病主要病理环节,三者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

    阴虚、燥热、气虚均可导致血行不利,涩滞瘀阻,瘀阻部位异继发病征亦异。例如,瘀阻眼络,则眼疾;瘀阻肢体经脉,则偏瘫、痹痛;肾络瘀阻,则尿闭水肿;瘀阻心脉,则胸痹。瘀血一成,不仅阻滞气机,影响水谷精微和津液输布,加重消渴,亦可瘀阻化热,更伤已虚之气阴,致使瘀血更甚。

    阴虚,燥热,瘀血三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病情缠绵,久而不愈或滋生他病,形成复杂兼夹病证,更有气阴虚弱、瘀血阻络,津气不化,痰浊内生,痰浊阻窍则出现神昏窍闭之危象。

    3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辨证分型,大多参照中医理论,根据多饮、多食、多尿等三大主症的不同表现,分为上、中、下消三型而施治,也要参照阴阳盛衰分为阴虚、阳虚、阳亢、气阴亏虚,阴阳两虚等证型。以脏腹结合阴阳亏虚,分为胃热阴虚、肺胃热盛、肺盛阴虚、肾阴亏虚、肾阳亏衰等证型,也可根据糖尿病不同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分成不同证型。糖尿病肾病可分为“三期”即早期、临床期、肾衰期。

    “三型”即:肝肾气阴两虚,脾肾气阳两虚,心肾气阳两虚。

    “五候”即:瘀血阻滞、肝阳气滞、膀胱湿热、肺胃燥热、血虚失养。

    4 临床中辨证法

    笔者治疗糖尿病的治法与用药经验: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根据糖尿病阴虚燥热的基本病理变化,以清热生津、养阴益气为基本法则,清热泻火,润燥生津,补脾益气,滋阴补肾,活血化瘀,收敛涩精为常用方法;结合并发症及临床表现,灵活配伍温肾壮阳,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清肝明目等治法。值得一提的是,从糖尿病的病因病机来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情志失调。《临床指南医察三消》曰:“心境忧愁,内火自然,乃消症之病”。

    首先从肝的生理功能来看,肝主疏泄、主藏血,肝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为刚脏,性喜条达,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液和津液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为:调畅气机,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调畅情志。由此可见,人体五志过极,郁热伤津是发生本病的主要因素,然五脏之中唯肝畅情志,调气机。肝气不舒,气结郁滞,情志失调可引发糖尿病。

    从肺、胃(脾)、肾与肝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看,肝为厥阴之脏,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肝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机的调节方面。肺主降,而肝主升,二者相互协调,对与全身气机的调畅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肝升太过或肺降不及则多致气血上逆,肝火伤肺,肺火犯津,津液耗竭,表现为渴而多饮的上消;胃气以下降为顺,而胃气下降必赖于肝气之疏泄,若肝气郁结横逆,升降失常,气机不利,郁而化火肆虚中宫,胃阴被灼,腐熟力强,食入即化,则表现为食谷善饥的中消;肝肾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有“肝肾同源”之说。肝藏血,肾藏精,藏血与藏精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精和血之间存在着滋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肝火盛,必损其肾阴,肾阴被耗下焦虚衰,肾气摄纳不固,约束无权,表现为尿量多而甘的下消。

    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白内障、雀盲、耳聋、末梢神经炎、肾小球动脉硬化、肺痛、脓肿、肺结核、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均与肝有密切联系。肝开窍与目,肾开窍与耳,肝肾精血不足,不能相互滋养,不能营养耳目,故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肝气郁滞,血行不畅,积火成瘀,瘀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故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冠状动脉心脏病;肝气不舒,气机不畅,郁而化火,火热炽盛,壅居凝滞、故出现疼痛,脓肿;肝主升,肺主降,气机不条达,升降失常,肃降失利,故波及于肺;脾胃运化靠肝的疏泄功能,肝主疏泄,脾胃运化不利,因火则肌肉不仁,故表现为末梢神经炎等。

    综合分析糖尿病病因病机,主要来源于阴虚燥热兼挟瘀血为其共同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