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百六十六、吐血

 仲景中医交流 2021-12-11

经方常见疾病治症:吐血

【治病策略】

1倪海厦:

1病人吐血不止是因为胃太寒造成胃穿孔,用柏叶时能止胃出血,可是怕以后再吐出来,所以还要用干姜,因为干姜能温胃,所以干姜炙甘草是经方中专门用在胃出血、吐血的时候用的。这里用艾草,艾草这个药能行经血,什么叫行经血?我们针灸的灸是用艾草在灸,我们血脉神经的血要行走时就要靠艾叶。艾叶下去以后可以把要准备要吐出来的血,逼回到血管里面,让血在血管里面继续流行,而不要跑出来。柏叶把有伤口的胃壁补起来,干姜让它蠕动,艾叶让它的血正常的归经,不让血再流失出来,这就是柏叶汤的方义所在。

2治疗肝病,食道,胃,如果血从嘴巴出来,一定会用到柏叶汤。一剂就知,一副药就中了。柏叶三钱,干姜三钱,艾叶三钱,都是三钱的量,六碗水,煮成两碗。(这是寒症)

3如果吐血跟衄血都是热证引起的湿热证,就用三黄泻心汤。怎么知道是湿热?舌苔的,干,大便便秘小便。内症可能胃癌、食道癌、肝癌、肝硬化引起的吐血。

2陈修园氏三字经吐血章“温摄法,草姜调”,即甘草干姜汤。

【辩证诊断】

1阴虚吐血,与阳虚吐血不同。阴虚吐血者,人必安静,不似阳虚之躁动不宁也。阳症必大热作渴,欲饮凉水,舌必有刺,不似阴症之口不渴而舌胎滑也。

2血者,吐血,衄者,鼻血也。吐血衄血,有寒湿、燥热之殊,而皆原于胃气之不降,而又兼肺胆之逆。寒湿吐血,则黑而成块。(温补中气,燥土降胃,兼敛肺金。)燥热吐血,则鲜红不成块。(清润火金,兼养胃降胆。)寒湿衄血,额角不疼,鼻不干。(敛肺兼强中降胃。)燥热衄血,额角疼,鼻干。(清降胆肺,养中去滞。)但血去阳虚,亦有燥热之后。寒湿续起者。(先清后温。)如血去阴虚,阳泄化火,内则土败,外则热增,较寒湿难治。(敛肺降胆,清热养中。)

3血原于脏而统于经,升于肝而降于肺,肝脾不升,则血病下陷,肺胃不降,则血病上逆。缘中脘湿寒,胃土上郁,浊气冲塞,肺津隔碍,收令不行,是以吐衄。此与虚劳惊悸,本属同原,未有虚劳之久,不生惊悸,惊悸之久,不生吐衄者。当温中燥土,暖水敛火,以治其本,而用半夏降摄胃气,以治其标。

4若痼疾久吐之家,其本已虚,其气多寒,而其势亦较缓,故治疗上以温补为主。

5、(1胸阳伤到会吐血,阴津伤到会下血

2肺癌、肝癌都会有吐血、咳血很厉害。

6酒家咳嗽时也容易吐血

【辩证治则】

1胃癌下血、肠胃出血用黄土汤;吞不下东西,加利膈汤;吐血,柏叶汤;胃酸,加旋覆花、代赭石。

2肝病吐血,上热下寒,麻黄升麻汤。

3吐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症状。袓国医学认为是脾气虚,脾不统血所致。症见吐血,血量较多,为暗红色,伴有胃痛等症,脉芤甚则可出现革脉,出现革脉者为重危症之脉象。治疗时,用理中汤干姜易炮姜,变辛温为苦温,以利止血。

4黄土汤:脐周动气,时奔豚气上冲而攻心胸,或冷痛、手足不仁,或小便不利、或吐血、衄血、或下利、或便脓血者,此方皆大效, 此方证见于堕胎后、或大失血者甚多。黄土汤的奔豚比其它治疗奔豚的方剂所见症状要重。

5人有病吐血者,似乎胃经之病,而不知非胃,乃肾火之冲上也。若止治胃,则胃气益伤,胃伤则无以输精于肾,而肾水益虚,肾火愈炽,吐血无已时也。法当峻补肾水,水足而火不上沸矣。方用六味地黄丸麦冬、五味,大剂吞饮,血症可痊。否则,用寒凉之品,临时止血,而血之冲决,安能止抑哉。(须有肾水虚之症)

6人病头痛者,人以为风在头,不知非风也,亦肾水不足(须有此症状),而邪火冲入于脑,终朝头晕,似头痛而非头痛也。若止治风,则痛更甚。法当大补肾水,而头痛头晕自除。方用熟地一两,山茱萸四钱,山药三钱,北五味二钱,麦冬二钱,元参三钱,川芎三钱,当归三钱,葳蕤一两,二剂即愈。此方妙在治肾而不治风,尤妙在治肾而兼治肝也。肝木不平,则肺金失化源之令,而肾水愈衰。今补肝又补肾,子母相资,自然上清头目。况又入麦冬、五味,以滋肺金之清肃乎,所以下喉即安然也。

7大黄黄连泻心汤不仅治吐血、衄血。下血、尿血、齿衄、舌衄、耳衄等一身九窍者,大黄黄连泻心汤无一不治,真治血之玉液金丹也。从高压的深海里面出来的都可以用。

8血症不同,有顺有逆。顺则宜用血药以补血,逆则宜用气药以补血也。盖血症之逆者,非血逆而气逆也,气逆而后血逆耳。血逆而仍用血分之药,则气不顺而血愈逆矣,故必须补气以安血也。凡血不宜上行,呕咯吐衄之血,皆逆也。血犹洪水,水逆则泛滥于天下,血逆则腾沸于上焦,徒治其血,又何易奏平成哉。故必用补气之药于补血之中,虽气生夫血,亦气行夫血也。此黄芪补血汤所以独胜于千古也。

血逆亦有不同,有大逆、小逆。大逆者,必须补气以止血;小逆者,亦可调血以归经。用四物汤、佛手散治血而血止者,血得补而归经也。

9黄连解毒汤1)用于吐血、咯血、衄血、下血、尿血、麻疹、痘疮、皮肤病、皮肤瘙痒症、荨麻疹、诸热病之余热;

2)亦可广泛用于狂躁症(夹有喜笑症)血脉症、眩晕、心悸亢进症、神经官能症、精神病、脑溢血、高血压症、酒渣鼻、黑皮症等。

3)用于头脑清醒不能入睡。兴奋不衰,无故发怒,心情焦躁,像似头昏眼花者为目标。高血压或更年期障碍时之不眠症亦为其目标。

4)此症系实火之证,非虚火之证。故上焦满闷心下拘挛,在任脉水分不动悸,其脉沉细或软弱,但沉取确有力。必须以脉诊、腹诊及舌候热候。

10气脱、吐血等症,止要一味独参汤治之是也。

11吐血则必血虚,用当归一味以补血足矣,何以又佐之黄芪也。盖血乃有形之物,不能速生,必得气旺以生血,故必用黄芪以补其气也。

12、(1骤然吐血,兼见头痛寒热者,外感伤经脉也。宜麻黄芍药汤。

2吐血口渴,脉洪数而溺赤者,火热伤阴分也。宜加味四生丸。

3吐血口和,脉弦微而溺清者,阳虚而阴脱也。宜变化理中汤。

4吐后口渴,血带黑而腹痛者,瘀血积腹里也。宜加味四物汤。

5吐血之前,必先大发恶心者,血潮而凌心也。宜郁金丹皮汤。

6先行咳嗽,然后得吐血证者,肺燥伤阴脉也。宜清燥和血汤。

7先行吐血,然后得咳嗽证者,阴阳不相符也。宜调阴和阻汤。

8吐血之后,肌肉鱼鳞甲错者,腹中有干血也。宜大黄蟅虫丸。

9大便下血,其下在粪之前者,肠风疮痔类也。宜赤豆加味散。

10大便下血,其下在粪之后者,肝脾不统血也。宜仲景黄土汤。

11通身汗血,甚则沾衣尽赤者,火甚而血溢也。宜加味六黄汤。

12鼻中流血,以及齿缝出血者,胃中之燥热也。宜清凉甘露饮。

13、(1食入即吐、吐白痰,干姜二钱,吴茱萸二钱;

2去痰去水:生姜二片,半夏三钱,炙甘草三钱 南星二钱;

3健脾胃:白术三钱,茯苓三钱;

4下血:黄土汤吐血:柏叶汤;

5病人已经不能攻了:葛根 柴胡 半夏 甘草 白朮 茯苓 人参 大枣 干姜 生姜,加上金匮中的黄土汤加减就可以治胃癌

14吐血止血
1实证:三黄泻心汤,病情轻者,十灰散
2虚症:去血太多,其证喘促昏溃,神气不续,六脉细微虚浮散数。此如刀伤出血,血尽而气亦尽,危脱之证也。独参汤
3寒症:阳不摄阴,阴血因而走溢。其证必见手足清冷,便溏遗溺,脉细微迟涩,面色渗白,辱口淡和。或内寒外热,必实见有虚寒假热之真情,甘草干姜汤
4淤血:上述方皆不效,系瘀血不行,而血不止者,血府逐淤汤
十灰散(大蓟、小蓟、茅根、棕皮、侧柏、大黄、丹皮、荷叶、茜草、栀子(各等分)。上药烧存性为末,铺地出火气,童便酒水随引,黑为水之色,红见黑即止,水胜火之义也。借以向导耳,吹鼻止衄,刃伤止血,皆可用之

【辩证比较】

1、血病辨证及方治表

血病诸证

血病辨证

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浮弱按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吐血


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目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亡血不可发其表汗出,即寒慄而振


吐血,咳逆上气,其脉数而有热,不得卧者,死


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极饮过度所致


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嗽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而言满,为有瘀血


病者,如有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


吐衄血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

泻心汤

吐血

吐血不止者用泻心汤无效者

柏叶汤

下血

下血者,先血后便此近血也

黄土汤

下血者,先便后血此远血也

当归赤豆散

2血证附方表

血证方

血痢方

治血痢

预备百要方

伏龙肝汤

治下焦虚寒损,或先见血后便转,此为近血,或利或不利

千金方

续断止血汤

治下焦虚寒损,或先便转后见血,此为远血,或利或不利

阿胶丸

治便血,先便而后血,谓之湿毒

医林方

【经典回顾】 

1、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

2、凡吐家,服桂枝汤,其后必吐脓血也。

3、病人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必吐血。

4、夫吐血,咳逆上气,其脉数而闲有热,不得卧者,死。

5、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极饮过度所致也。

6、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寒症)

7、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湿热)

8、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9、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10、若口中辟辟燥,咳则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脉数实者,为肺痈。

【民间方法】

(仅供参考而已,大部分只对特定情况有效。真正治疗或除根请认真阅读临床指导等内容)

1张某,男,18岁,19827月初诊。吐血1个月,面苍白,精神差,呼吸急,脉洪大,舌偏红,苔薄黄,胸片右下肺野可见一透亮区,可见斑片阴影,左上肺外亦见少量淡薄模糊阴影,诊断为空洞型肺结核。遂取新鲜大蒜30g,捣碎,以鼻吸入,每次1小时,13次,3个月月为1个疗程(共需新鲜大蒜蒜13.5kg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抗痨药物)。经治1个月后,病灶吸收好转,空洞闭合,自觉精神好转,食量增加。3个月复查,病灶已吸收。(《渐江中医杂志》1983年第6期)

2王某某,女,42岁,家务。大咯血发现肺结核,当时肺尖已有空洞,化疗4年一直未愈,因大咯血入院。左肺尖有3.5×3.3cm之纤维空洞,周周围有少量纤维增殖性病变,经半年化疗未见改善,用紫皮大蒜1头约50g剥皮,放于玻璃瓶中,用木棒捣碎后,将蒜泥摊布于瓶槳及瓶底上.,以鼻吸入,每次1小时,13次,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后,空洞逐渐绵小变薄,4个月月后呈现愈后性闭合,同时痰菌阴性,出院三年多未恶化。(《新中医》1980年第4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