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二)

 万里无云万里天 2016-01-01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译文】 长恨此身不归我有,何时能忘却逐利争名。

 【出典】  北宋  苏轼  《临江仙·夜归临皋》

  注:


  1、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豰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2、注释:

    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临皋:即临皋亭,乃长江边的一个水驿官亭,在黄州朝宗门外。作者元丰三年由定惠院移居于此。

    东坡:本为黄州城东的旧营地。作者于本年春在此开荒植树,仰慕白居易在四川忠州东坡躬耕之事,遂名此地为“东坡”,并取以为号。又建雪堂,其时堂未建成,故仍回临皋止宿。

    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 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

    恨:感到缺憾。

    “长恨”句:引用庄子典。《庄子·知北游》云:舜问乎丞曰:“道何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

    营营:往来不绝的样子。这里引申为追求名利,为名利所纷扰。《庄子·庚桑楚》云:“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

    夜阑:夜深。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有“酒阑”,裴骃集解曰“阑,言希也。谓饮酒者半罢半在,谓之阑。”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有“白露凝兮岁将阑”,李善注曰“阑,犹晚也”。

    縠(音“湖”):有皱纹的纱。

    縠纹:喻指水面上细小的波纹。


    3、 译文1:

    东坡在夜间饮酒,醉后睡下,醒后又继续去饮酒,直到大醉酩酊。归来的时候,时间已到三更。家童酣然睡去,呼噜声大得象打雷。怎么敲门也无人答应,只好拄着手仗,走到江边,静听长江奔流的壮阔声。

   我常常怨恨,我自身没有自由,什么时候才能忘却名利,不再奔走在名利场面中?夜色渐渐深浓,江风渐渐消停,终于恢复平静。我将驾着小舟悄然引退,度过余生。

   译文2: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不兴。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译文3:

   晚上在东坡雪堂喝得微醉,醒来接着又喝,直喝得酩酊大醉,回到临皋寓所,仿佛已是半夜三更了。家童已酣然入睡,呼噜声如同雷鸣。我反复敲门也没有回应,只好倚着手杖谛听江声。

   我时常为身不由己而深深遗憾,什么时候才能忘却功名利禄、荣辱得失,不再为这些纷繁世俗而东奔西跑?夜已将尽,江风渐渐平静,细如绉纱的江波也已抚平,趁此良辰美景,驾起一叶扁舟,随波逐流,远离这世俗漩涡,到风平浪静的江海中度过我的余生。

   译文4:

   东坡夜里饮酒,饮了醉,醉了饮,回来好像都已经三更了。家童已经鼻息加雷。我用力敲门都不见应答,于是只好倚着拐杖听滔滔的江声。

   长恨我的身子非我独有,什么时候才能忘却那虚名浮利?夜将尽,风也停息下来,江上如绉纱一般的波纹也变得平整了。我多想乘舟而去,寄身于江海。

   译文5:

   一醉方休后,在深夜返回临皋,恐怕此时已是三更天了吧。家童已然睡熟,鼾声如雷,于我的抠门声全然不觉。当此万籁俱寂的深夜,我索性拄杖到江边,细听涛声阵阵。

   叹平生颠簸漂泊,身不由己之时居多,何时才能不为外物所羁绊,任性逍遥呢?就如这深夜无风而平静的江面一样,让我的心也宁静超然。不如就驾一叶扁舟,从此远离喧嚣,在江湖深处安闲地度过余生吧。

   译文6:

   夜饮东坡刚醒又醉,蹒跚归来仿佛已三更。家童鼾声如雷鸣,嘭嘭敲门他都不答应,我索性倚杖去听江涛声。

   长恨此身不归我所有,何时能忘却逐利争名?夜深风静,水波如绉纱一般平。愿乘小舟从此去,江河湖海度余生。


   4、苏轼(1037~1101,出生于公元1036年12月19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xīn)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 ,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认为“论 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 造诣。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5、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即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九月。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还在这里筑屋名雪堂。对于经受了一场严重政治迫害的苏轼来说,此时是劫后余生,内心是忿懑而痛苦的。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而是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他要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这就是此词的创作背景。

    此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接着,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在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走笔至此,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下片一开始,词人便慨然长叹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以上两句精粹议论,化用“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庄子·知北游》)及“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庄子·庚桑楚》)之意,是词人当下对人生的思索和感叹,以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思辨,发出了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这两句,既饱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顾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平,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唱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此即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之意,体现了作者当时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灵魂解脱的心境。

   “夜阑风静彀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全词的特点是叙事议论写景抒情相结合,语言舒展自如,简练生动,表现了词人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情感上,飘逸旷达与悲凉伤感交织一处,是词人谪居黄州时期复杂心境的很好展示。在苏轼现存的三百多首词作中,“归”字竟出现一百多次,这是深可玩味的。李泽厚先生说:“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美的历程》)由于其结尾所表达的弃官归隐之念,以至于“翌日喧传子瞻夜作此词,挂冠服江边,拿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醒也”(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这则传说,生动地反映了苏轼求超脱而未能的人生遭际。其实,无论是人间天上,抑或是廊庙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实际只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喻。


   6、曾经的我,也想过做一个清淡的女子,与诗书为友,同山水比邻,不为烦琐世事萦怀,但终究还是贪恋尘世繁华,亦挣脱不了情感的桎梏。正如苏子所叹:“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什么时候才能抛却种种牵绊,做一个随心随性之人呢!当我们毫不犹豫地跳入尘世的浊流中时,便再难以做到圆润通透。即是做不到,那就记住一缕清风的姿态,一片白云的素然吧,至少身处纷繁的世相时,还可以觅得一丝安宁。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对人事名利的淡泊,对出世生活的向往,无论是今人还是古人。喜欢苏子的这首词,便是因了一怀心境,一份懂得。苏子的一生,可谓是历尽宦海沉浮,尝遍了人情世态,虽有着满腔爱国热血和卓越超群的才学,却得不到很好地施展。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更是因北宋第一次大规模的文字狱“乌台诗案”而获罪,开始了长达五年的贬谪生涯。


    对于经受了一场严重政治迫害的苏轼来说,内心无疑是忿懑而痛苦的,故而初到黄州,便留下了“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的怆然诗句。回首自己奔波仕途,追名逐利的大半生,真像个荒唐的笑话呵。人生如戏,有时,连我们自己都不知在戏中扮演着何种角色。


    不禁想起《红楼梦》中甄士隐对“好了歌”的解注:“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是呵,我们总是在场景变更时,才知道自己的戏份已被改写,而他人却毫不费力的取代了自己。呵,到底是自己太过沉迷,还是命运太过荒唐,为何兜兜转转,都似在为他人做嫁衣裳!甄士隐的境遇和苏轼倒是有几分相像,半生的家业就在一夜间土崩瓦解,时值暮年却落了个漂泊异乡的收场。


    人总是在遭遇挫折时,才知道自己所选择的道路,是否值得。苏轼定然后悔过,后悔自己不该辗转于仕途若许年,空负了大好春光。被贬黄州的苏轼,虽有着团练副使的职位,却毫无实权,甚至连寻常人的自由都没有。孤寂抑郁和贫病寒饥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他的生活。元丰四年,还是友人马正卿为他请得城东荒地数十亩让他垦种,才得以解决了他的吃饭问题,后来苏轼将那里取名为“东坡”,并修建了雪堂,以作短暂地停息。这首《临江仙》便是苏轼于雪堂夜饮后返家所作。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这天,苏轼斜倚阑干,望着东坡之景,举杯换盏,多次喝醉后又多次醒来,却总是麻醉不了内心深处的落寞情怀。待到他又一次醉酒醒来,踉跄着找到家门时,看看天色已近三更。漆黑如墨的深夜里,一切都是出奇的静,唯有家童的酣睡之声依稀可闻。也许有那么一刻,苏轼是享受这种静谧的,因为远离喧嚣,远离烟火。


     故而虽数次敲门得不到家童的回应,他也并不焦躁气恼,而是转身,静静地向前方的江边走去。清寒的晚风掠过江面,吹起了阵阵波澜,一如他的人生般,跌宕起伏,漂泊辗转,面对一些命运的舛错,只能选择被动的接受。他多么想同庄子般,在一溪云,一径石,一株草木间觅得清欢,视功名利禄为沙尘,在精神的超脱中忘却身心的苦痛。


    可“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自己终是达不到那般境界,避不开俗世尘网,得不到彻底地解脱。一个“恨”字,如狂风卷携暴雨,巨石坠落心底般,让他气血沸腾,久久无法平静,带着人生的困惑,亦透着无奈的感伤。终于,“夜阑风静縠纹平”,清寒的晚风在夜色中渐渐地趋于平静,江面上的波澜也慢慢地展平,远处的渔火点点为空阔的水域带来了些许温亮,两岸的林荫也在月色的辉映下变得朦胧。


     看到眼前这如诗如画的醉人景象,苏子矛盾而愤然的心绪也渐渐如江水般趋于平和。直至心与景会,神与物游,风烟俱净,世事忘机,唯剩一人,一心,一境。静默里,他情不自禁地吟出“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的人生遐想。是呵,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自然之中。


    看过人情冷暖,走过沧海桑田,原来,只有山水才是不变的情怀,只有一颗辽阔的心,才是真正属于他的庙堂江湖。其实,苏子与那些名利之徒有着本质区别,他早在为官之初就在诗中劝诫弟弟子由“慎勿苦爱高官职”,并与弟弟相约早退,在其他作品中,他也常常露出退隐之志,出世之想。


    他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说“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他亦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在苏轼的内心,永远都有一隅不被俗世叨扰的净土,当现世的风尘让漂泊的灵魂迷失前路时,也许,那里便是最好的去处,心即是江湖,归隐于心,才能够获取真正的清凉。这并非是消极地避世,而是一种自我救赎,每个人在生活失意时,都需要一份从容,一份豁达。


    虽然苏子终是做不到彻底地解脱,却可以在红尘阡陌中,找到自己的灵魂归属。在萦回的生命中,只要留给自己一份清醒,一隅净土,多少曲折的道路,都可以海阔天空,多少繁芜的过程,都可以自在安然。(文:笑红尘)

 

   7、在现实社会中,如果一个人到了中年时代还不懂得看淡欲望,那他不顺心的事就会与日俱增。近来每当遇到往日的小学或中学同学,尽管他(她)们的年龄也只是刚过不惑之年,大部分人已经明显的头发稀疏,另外有一些人则满头白发,因此很难相信这些人都是我的同龄人。问起未老先衰的原因,几乎都是为严峻的生活压力所迫,长时间劳作所致。


    也有许多人问起我的养生之道,每当这时我都是心平气和的告诉他们:人一旦看淡了名利,放淡了欲望,马上就会有解脱之感,有心修行的人应该先从清心寡欲做起。冷眼看尘世,人这一生营营碌碌,究竟是为了什么?什么时候才能忘却?不再苦苦追寻?最能贴切的表现这种心境的莫过于苏东坡词中的名句: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语出苏轼的〈临江仙〉,原词是:“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如果把这首词翻译成通俗的白话文,大意是:“东坡在夜间饮酒,醉后睡下,醒后又继续去饮酒,直到大醉酩酊。归来的时候,时间已到三更。家童酣然睡去,呼噜声大得像打雷。怎么敲门也无人答应,只好拄着手杖,走到江边,静听长江奔流的壮阔声。我常常怨恨,我自身没有自由,什么时候才能忘却名利,不再奔走在名利场面中?夜色渐渐深浓,江风渐渐消停,终于恢复平静。我将驾着小舟悄然引退,度过余生。”


    这首词是词人被贬黄州时所作,苏轼当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开始了长达5年的贬谪生涯。谪居黄州,他的内心是压抑而痛苦的,但是他并没有在痛苦中消沉。在这首词中,词人表现出了一种超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一种在精神上对自由和宁静的向往与一种磊落豁达的宽阔襟怀。东坡不愧为豪放派的天才,“夜阑风静縠纹平”是一道何等宁静舒缓的风景!


     这样的美景是需要一颗平静自由的心才能发现和感受到的。酒醒了,也让他从浮生梦中醒悟过来,于是吟出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何等恬淡、旷达和超脱!驾一叶扁舟,在此静夜随波流逝,自由遨游于江海之上,任意西东,将自己的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大自然之中,那又是何等的潇洒与浪漫!东坡超脱的看待一切荣辱浮沉,不再被外物羁绊,放浪于形骸之外,故而他的心灵自然也能超脱于天地之上,咏出这千古名句。


    光阴流逝千年之后,人世间的大多数人仍然为名利所驱,在尘世间徘徊沉浮,终生营营。然而,人世间的物质财富是有限的,人对物质财富拥有的欲望却是永无止境的。世人虽然都知道“知足者常乐”的道理,但是在生活中真正看淡名利的人却很少。一个人要想生活得幸福潇洒,放淡自己的欲望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智慧。在人生路上,淡泊名利不仅有助于延年益寿,也能净化身心,使自己感受到真正的洒脱与逍遥。


   8、“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里,不见了平日里的那个乐观旷达的苏子了,不见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和淡定。为什么?因为这是深夜,醉复醒后的三更,已经从雪堂踱步归来的他却因家童酣睡而无法入门。其实,进去又如何?这样的夜晚注定难眠,也许,“倚杖听江声”是最好的选择。夜色遮掩去了白昼,也可以遮掩诗人的愁容;江声依旧喧嚣,也用喧嚣遮掩了诗人的叹息。

深夜独立,无需掩饰。

    也许正是因为不需要掩饰,不需要自我排遣与安慰,所以诗人吐出内心“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心灵被身体奴役,这是痛苦的处境!所幸的是很多人于其中不觉得苦,反觉得乐 ;不幸的是总有一些人会倍觉其苦,于是用心灵去挣扎着。“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可是,江海亦有江海之风险啊!

    我是在同情苏子,还是在同情谁?

    很多个清晨,很多个人忙碌地卷起一天的旋风时,也许会在心中想起卡夫卡的《变形记》,很多个人没有变成一只甲虫,而是异化成了一只只蚂蚁。像一只只蚂蚁一样去做好自己的事情,去扮演一个个集体中自己的角色。可是,却失去了自己心灵的安静和平和。

    人在江湖,确实身不由己;这些人在心里一直尊重着他们所在的江湖,可惜江湖视他们太渺渺!为了江湖中的一席之地,他们异化自己,将自己作为一个大的机器中的一个螺钉,有的甚至将自己作为别人手中的一颗棋子,并乐此不疲。他们扭曲着自己,感受不到尊重感,他们就自我麻醉;感受不到快乐感,他们就自我安慰。谨小慎微地呵护着内心里存留的志向,不敢懈怠心头那个叫做梦想的东西。他们常常“被潜”,社会的各种潜规则在发挥作用,就像恶搞的短片里声称“不高考,怎么拼过富二代”,就像大学校园里直接挂出“要嫁就嫁高富帅”的横幅。可是,贫二代怎么办,得不到合理公正的待遇,得不到应该得到的承认;“矮贫衰”们怎么办?难道只能梦想着幸福的模样并一天天看着梦想变为空想?

    我是他们中的一个,但又比苏子幸运,也比他们幸运。

    我没有才华,自然没有怀才不遇的苦恼,偶尔有一人欣赏我,我会真诚感谢并珍惜。我没有壮志,所以自然没有报国无门的悲愤,偶尔有点小成绩就有了“天上掉馅饼”的惊喜。常常是无人欣赏亦无任何建树,但本是意料之中,所以也不觉得失望。不过是整理点小心情,收集点小幸福,津津有味地过好自己的小生活,“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

冷不丁头脑里冒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惊吓出自己一身冷汗!

    转而一想,苏子所求“何时忘却营营”,可不就是在追求这种境界?倘若将“营营”二字忘却,此身便是我身,那时,何须“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予生”!

    同情苏东坡,喜欢苏东坡,不是想做那个添香夜读书的红袖,而只是想这样子站在时间之江的对岸,陪伴他听一听这千年不息的江声。


   9、古代文人凡寄情于山水之间,其情趣所至,厌恶官场宦游市井鄙俗,无不松风竹节,寓意情操其中。如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八达等等。所崇尚者,不外乎四项也。 一、 红袖添香; 二、 知己夜酒; 三、 吹箫踏月; 四、 踏雪寻梅。

     故宋代文人赵彦端有一首《鹊桥仙》,其中云“留花翠幕,添香红袖,常恨情长春浅。”说的是暮春之夜,月色溶溶,百花凋零春深似海,能觅一闺中知己,花容月貌者,挑灯夜读书声琅琅,耳鬓厮磨情意绵绵。或寻章摘句吹毛求疵,读到得意处,能执一盏烫手咖啡相赠,共忆岁月流逝,青春韶华,双双会心微笑,吟诗酬酢痴笑矫情,效红娘传柬之崔生莺莺,放浪于形骸之外,像一对超越的白痴,难道不是一件惬意之事?但凡流传于外,又何尝不是一件风流逸事? 此红袖添香之说也。

    再有朋自远方来,不顾山高水远舟船劳顿,携鸡酒一醉,酩酊踉跄,纵横捭阖,说古论今,抚膝畅谈,或铺纸舔墨信手涂鸦,或挑弦手谈抚琴推枰,非伯牙叔琴管鲍能比,不觉窗色发白,雄鸡高啼,岂非一乐事、快事?故唐人白居易于《舟中李山人访宿》中称道“何以延宿客?夜酒与秋琴。”更有学士词云: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帐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此知己夜酒之说也。

     唐人杜牧曾做《寄扬州韩绰判官》流芳千古,诚乃名句。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凡偶逢秋高气爽之日,天高云淡之时,明月高悬,四下阒寂,鸡不鸣,犬不吠,能携酒侣诗俦,或漫步杜陵古原,星耀秦岭,霜侵秋草,夜凉似水,月白如昼,乃顿喉高歌些许无腔曲,吹动竹箫,虽非引凤来仪,欲能惹动乡思,发思古之幽情,忆遗乡之故事,又岂非一难得幸事?有宋代李弥逊《醉花阴》一首为证:“不愿封侯贵。长伴紫髯翁,踏月吹箫,笑咏云山里。” 此吹箫踏月之说也。

    唐人牟融《送范启东还京》诗云: ”逢隆冬季节, “官桥杨柳和愁折,驿路梅花带雪看。大雪霏霏。邀约两三知己,于乡间小庐拥炉而坐,炖熟一煲肥羊肉,煮开一壶黄桂稠酒,取一巨大储水瓷瓶,乃分竹踏雪而去,日暮山远,柴门犬吠,寻得数枝娇艳梅花而归,做案头清供,可赏不可亵,觥筹交错,吃的醉饱,既解了眼馋,又满足口腹之欲。又岂非人生一大美事? 此踏雪寻梅之说也。


   10、曾一直在想,一直在想........却不知到底想了些什么。好似繁华开遍的春日,倍感触动。而心灵地震后的余波,悠悠情愫,目的无存。这是意念的生活方式,不愿被一切打扰,好心的或是恶意的,或是带着探测性的外来灵魂。其实也没必要,不如做个过客,留下些只言片语,在多年后相遇能够有所识别,就已足够。

    不知什么时候养成的习惯,习惯了用眼睛去哭泣,习惯了用灵魂去哭泣。看到那些模糊朦胧的剧片会哭,看到那些本与我无关的场面会哭,甚至于抚摸着那些书,读着那些半生半熟的文字时也会哭。我是苍茫世间的落魄者,天涯漫漫,身心俱在,却非我所有。

   莫待君开口,字字已真情。诚然,惨淡的光华是确须用文字而非语言来描绘和表达的。其余一切均被排斥在外,找不到任何一丝理由去触碰,去插足。如同常驻足的风口浪尖,只愿记录离别三生,邂逅当年。

   只是想用心偶尔想想,提笔偶尔写写,别无他求。却忘了如何去写,为何要写。这仿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或许只是慰藉。如安妮宝贝所说,“只愿世间风景千般万般熙攘过后,字里行间,人我两忘,相对无言”。确然,只愿飞花雪夜,飘落窗前,江枫渔火,相伴而眠。

    总是挥不去的似水流年,挥不去的世界的一切。挥不去的无关我的身与心,借用它挡住了太多袭向我的寂寞与悲凉。令人再也想不起那些颠沛流离的人生。一个人,默默走向长夜,走向凄惶,走向永远照不开的黑暗,独自沉伤。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静静的、长满青草的坟墓。它里面埋了太多太多,不允许任何人揣测与发掘。只是在清明节,有人祭奠。但永远不会有身体下跪,心灵流泪。因为那身与心,早在洪荒年代,便已锁定冥冥。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窗明月,寄我天涯思念;一叶扁舟,洗我当日哀愁。颓不去的岁月的腼腆,当铅华涤净,只愿:心动情开应有日,不羡鸳鸯不羡仙。


    11、古往今来,凡人都生活在红尘里,有过许多无奈的伤感,也有过许多久别重逢的喜悦,但更多的是对人生捉摸不定的命运感觉到迷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但愿人长久,千里更婵娟”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句子,跃过我们眼帘的时候,我们多少会引起一点共鸣。

世间的悲苦,命运的无常,经常会使我们在现实中迷醉,以致于认不清方向。历史上,许多迁客骚人,高人异士,在现实中碰壁以后,找一个远离尘嚣的偏远山角落躲起来,还美其名曰隐士。但人们立马发现这些人其实的用意并非真要隐居,而是以此来抬高自己的清誉,以博得当权者的赏识。而一些已经出仕者,生怕别人说三道四,贬低自己的身份,于是赶忙说什么“大隐隐于朝”,实在是为自己作无谓的辨解。

也不是真的没有看破红尘的人。一个人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之后,如果不对现实产生失望的话,那是不太合乎情理的。有这么一些人,形容枯槁,面如死灰,已经对未来完全绝望,他们觉得自己活着也就活着,与别人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分不清生与死的区别。如此说来,这些人才是真的看透了红尘。

红尘的话题,永远都不会过时。从最早的许由不受天下到商末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而不食周粟,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到范进中举,再到现代的一些明星出家,都与红尘滚滚分不开。正如当年一位歌星所唱的“参一生参不透这种难题”,红尘有着太多的诱惑与忧伤,如果没有悲苦作催化,没有高明的心境,是无法看破红尘,所以,我们不要轻易说看破红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老子骑青牛过涵谷关,飘然西去,但他的五千言道德,却是在阅尽人间沧桑之后的幡然之悟;庄周梦蝶,不知我是蝴蝶,还是蝴蝶是我,连庄子这样的人都分不清楚,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既然红尘如此复杂,只有高明的哲人才能看得透,那么我们又该怎么样面对呢?一种平和的心态足矣。知足常乐,在我们心底里,首先不要认为自己清高,对名利的追求是对的,有时放弃名利也是对的,其实红尘中的对与错,本来没有严格的定义,有时可以相互转变,正如老庄所说的“祸兮福之所隐,福兮祸之所伏”。智者爱水,仁者爱山,智者乐,仁者寿。我们处在红尘中,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要感叹老天对自己不公,因为你能够平安的活着就已经不容易了。

你我皆凡人,都食人间烟火。我们既然生活在红尘中,就不能为名利所累,不要为物欲所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快快乐乐,轻轻松松;既不高高在上,也不妄自菲薄。认真地过好属于自己的每一天,就是对红尘最好的把握。


   12、走近东坡,品读东坡,心灵会在极短的时间内饱满盈润起来,一次次的喟叹“于我心戚戚焉”。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等处处饱含人生哲理,耐人寻味;“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豪迈宣言,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乐观精神和对未来前途的坚定信念;“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超然畅快、豪气冲天;“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宽阔胸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铁汉柔肠、真情郁勃……让我时而奔放,时而沉静;时而落泪,时而开怀。

   喜读东坡,不仅仅因为他的词风清雄旷达、慷慨豪迈,更是因为他的磊落胸怀,他忧国忧民的高尚品格,以及他能带给我源源不断的“清欢”享受。这种“清欢”是因为东坡总有这么一类的作品,如香茗,甘苦清心,历久弥香;如芝兰,高雅幽香,谦和坚贞。


   13、伫立江边,任江风吹弄衣襟,看两岸荻花似雪,鹦鹉洲里,处处凄凉,遥想多少风流人物竟折腰!心如一缕浮萍,被江水高高举起,又重重落下。

徘徊在江边,我恍若见到了那个“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东坡居士。一袭青衫,几缕银须在晚风中飘逸。“明月如霜,晚风如水。”如此良辰美景,行遍小园幽径,却不见歌女盼盼的身影。“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知音不在,箫声吹与谁人听?他把悲伤的影子丢到了小楼的角落里。这可曾是那个“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潇洒自如的东坡居士,可曾是那个“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醉倒更徘徊。”的豪迈的东坡居士?

他是一个满腹诗文的词人,一个坚持己政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政客,一个傲骨仙风的居士。宋神宗元丰二年,北宋第一大文字狱“乌台诗案”结束后,他被贬黄州,过起了“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平淡的日子。东坡夜半手持浊酒一壶,一竿风月,一蓑烟雨伴君醉。酒醉醒来,不知今宵何时?归来敲门无人应答。寥寥月夜,家童鼾声如雷,沉睡入梦中。也罢!东坡便又踏过静静的丛林,走过蕙兰低垂的溪桥,回到江边。孤影策杖听滚滚江声,追忆那不堪回首的政客生涯,道不同不相为谋。“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可他宁肯甘于寂寞,独品孤独,也不愿与他人同流合污。但他也痛恨自己不能掌控命运。那一声“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道尽了万般无奈。“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种深入骨髓的苦楚痛彻了一夜的江月啊!

同时,他又是乐观豁达的。在一次外出时,突遇风雨骤起,暴雨穿林打叶,但他仍然且呤且啸,徐徐而行,竹杖芒鞋,安详自若。暴雨何足为惧?“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何等旷达的胸怀,何等超凡的气宇!

他的一生豪迈超凡,他的一生命运如浮萍,孤苦伶仃,几经流放,尝尽人间苦愁,最终在江苏常州殒逝……


   14、“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逆旅人生,你我行人,在不断路过与错过中故作洒脱,却难禁蓦然回首,连梦已消磨得阑珊。最怕中酒时分,容易勾连起春恨秋愁,无言无泪中叹息于不得厮混浮生。豁达如苏轼,不如意时也会对着江海发些小牢骚,或许东坡的禀赋才气终究辟阖得霸道了些,绵延了千年万里,注入芸芸苍生的血脉中。后辈学人滔滔,且由得小子吾把胸中块垒切磋得近于离骚。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即可,谢谢!):

·苏轼诗词名句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  《水龙吟》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苏轼  《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苏轼  《水龙吟》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苏轼  《西江月》

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苏轼   《浣溪沙》

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   《定风波》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   《江城子》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苏轼   《江城子》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   《定风波》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   《定风波》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    《念奴娇》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    《念奴娇》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水调歌头》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    《蝶恋花》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苏轼    《临江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    《念奴娇》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   《浣溪沙》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冰肌玉骨 自清凉无汗。            苏轼  《洞仙歌》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苏轼  《洞仙歌》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苏轼  《望江南》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苏轼  《鹧鸪天》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苏轼    《蝶恋花》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苏轼  《鹧鸪天》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苏轼   《永遇乐》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苏轼   《永遇乐》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苏轼   《永遇乐》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苏轼  《虞美人》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                   苏轼  《满庭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    《临江仙》

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苏轼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 苏轼  《西江月·平山堂》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  《临江仙》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苏轼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苏轼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廖子》

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浣溪沙  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苏轼  《江城子·别徐州》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苏轼  《江城子·别徐州》

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   苏轼  《南歌子》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苏轼《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我思君处君思我。   苏轼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  苏轼  《昭君怨》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 苏轼《行香子》

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苏轼  《琴诗》

好竹连山闻笋香。            苏轼  《初到黄州》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苏轼  《纵笔三收》其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题西林壁》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 《望湖楼醉书》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  《赠刘景文》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  《赠刘景文》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苏轼  《春宵》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苏轼  《观潮》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苏轼 《於潜僧绿筠轩》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苏轼  《游金山寺》

酒醒门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亩阴。 苏轼  《溪前堂》

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苏轼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苏轼  《贺新郎·夏景 》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苏轼  《贺新郎·夏景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二) 苏轼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二)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洛阳桥怀古(步东坡先生韵)》庄灿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