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人与偷书挂上钩,不是从孔乙己开始的。偷书属于雅贼的行当,这让我想起劳伦斯·布洛克的小说来,那里的贼可真是文化味十足,且形形色色,比如研究斯宾诺莎、喜欢引用吉卜林、像蒙德里安一样作画、自以为是鲍嘉、图书馆里的等等,洋洋大观。每一个爱书人,都有偷书的经历吧,其故事也是多种多样。
谈历史的书,看不大懂,又没有人可请教,只好凭借有限的经验猜想一番。曾有一册花城出版社前老总范若丁的散文集《相思红》,读了之后,就没有还回去,如此就据为己有,这也算是一种偷书。前前后后有几册书,就这么来的。 爷爷家的藏书不多,有《人民画报》啥的,叔叔的《作文例选》等等,数量实在是有限,可也有好玩的。记得有一册曲艺选,里面有《奇袭白虎团》的快板,也还有相声之类的,记得书里有个段子嘲笑孔子的,看的是津津有味。爷爷高兴时也会打开哼唱几段,那段时光一晃三十年过去了。这书当时看的人少,也被我占有了。还有一册《成语词典》,里面既有解释,也有成语的来源典故,这可真是丰富了少年的视野。这两册顺了过来,时不时阅读,收获很不小。
读高中时是在三十里外的长官镇上,读课外书也很困难,于是趁着周末骑着自行车去县城买杂志读。那时的书店里刚好有卖莫言的《丰乳肥臀》,看看价格,好几块钱,手头里又没有余钱就没有买。后来就没了买这本书的兴致。再后来,学校里倡议大家捐书,建一个图书室,那时的书是东拼西凑来的,破了封面、卷边的书都有,学校不过是为了考核达标才建了这个图书室。有一回,跟几个同学去顺书,胡乱顺了几册,拿出来看看也没多少兴致阅读,书丢到哪儿了,也没有印象。至于是什么书,也无从记得了。这样的偷书经历,是失败的案例吧。也是最后一次偷书了。
偷书贼的细软,固然算不上是什么样的秘本珍籍,但它们启蒙了一个少年的阅读,而这对爱书少年来说,都是难得的宝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