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看宝玉和袭人初试云雨情

 时髦的傻子 2016-01-02

               怎么看宝玉和袭人初试云雨情

                                           

                                            时髦的傻子

 

在贾宝玉的所有丫鬟里,曹公写明了的和宝玉有云雨之情的仅袭人一人。袭人也因此招来众多的、持久的骂名。对这一问题怎么看?我们不妨先摘录几段原文再作分析。

原文1:【警幻忙携住宝玉的手,向众姊妹道:“你等不知原委:今日原欲往荣府去接绛珠,适从宁府所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如此嘱吾,故发慈心,引彼至此。先以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令彼熟玩,尚未觉悟,故引彼再至此处,令其再历饮馔声色之幻,或冀将来一悟,亦未可知也。”】

原文2:【警幻道:“……今既遇令祖宁荣二公剖腹深嘱,吾不忍君独为我闺阁增光,见弃于世道,是以特引前来,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不过令汝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尚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哉?而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说毕便秘授以云雨之事,推宝玉入房,将门掩上自去。】

原文3:【宝玉道:“一言难尽。”说着便把梦中之事细说与袭人听了。然后说至警幻所授云雨之情,羞的袭人掩面伏身而笑。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自此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更为尽心。】

分析:由上可,警幻受领了宁荣二公之灵的嘱托,专门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宝玉)痴顽】,使其【入于正路】,免其【见弃于世道】,行使的是维护封建正统观念的正道行为。我们用现代眼光把宝玉不喜读书,不喜仕途看作是对封建制度的叛逆,但在当时来说,【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确实是社会的主流思想、正统观念。而警幻授予宝玉云雨之秘以后,宝玉和警幻之妹(乳名兼美字可卿者,并不是乳名叫可卿的秦氏,不要把二者简单等同)的性实践毕竟是虚幻的,表现出来的现实就是宝玉的梦遗以及大梦初醒后的巨大失落。我想凡是有过梦遗的过来的男人都会有那种失落的深切感受。因此,宝玉在警幻处所受领的云雨之秘必须落到实处,才能领悟到【情欲声色等事】也不过尔尔,其先祖和警幻的良苦用心才不至于化为乌有。也就是说,宝玉必须经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性实践,这个性对象不是落在袭人头上也要落在其他丫头上。但为什么是袭人而不是其他人呢?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袭人是宝玉的首席贴身大丫头,和宝玉密切接触的机会比别人更多。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许多夜叉海鬼拖下迷津深渊,吓得汗下如雨,失声喊叫:“可卿救我!正是袭人带众丫环忙上前搂住,叫:“宝玉别怕,我们在这里!”是袭人首先发现了宝玉梦遗的秘密且谈论起男女私密,而且袭人也长得“柔媚娇俏”,足以勾起宝玉的性欲望。

2、宝玉已经有了梦遗,说明他已经趋于性成熟。袭人比宝玉还大两岁,而且一般来说女孩比男孩发育要早,因而更应该是达到了性成熟。少男少女干柴烈火,发生性关系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是宝玉“强”求,袭人屈而就之势所必然。

3、袭人是贾母给了宝玉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宝玉的私有物品。主人对自己的婢女非礼,当时的封建礼教是认可的。被主人临幸过的婢女,既可以“通房”做妾,也可以不了了之,这是封建社会的通病。用袭人的话来说,“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我们不应该用现代的道德标准去衡量袭人的这一作为。

4、袭人的主流性格就是“温柔和顺”,遇到此种情况,温柔和顺占上风,成就事实也在所难免。同时作者也暗示了贾宝玉不只是会“意淫”,也是个真正的男子汉。

5、袭人受封建礼教教化比较深。规劝宝玉读圣贤书,留意仕途经济,在长一辈里有贾政夫妇,在姊妹们中有宝钗、湘云等,那么在丫鬟里面,可能就只有袭人规谏的次数多。宝玉的性对象选定袭人,正符合【宁荣二公剖腹深嘱】的【警其痴顽】、【入于正路】,使其能【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的选人标准。

6、袭人和宝玉有了肌肤之亲,后来又被王夫人暗地里提拔为姨娘。但这个姨娘的【二两银子】却是王夫人掏腰包,不动官总的。也不开了脸公开化。就是说,袭人虽有姨娘之实却无姨娘之名。暗伏后来贾府势败,宝玉出家为僧,贾府遣散丫环时唯有袭人处于去留两难的尴尬境地。后来嫁给蒋玉菡是袭人判词里早就预示了的,【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高续本借用邓汉仪的诗句【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感叹袭人迥然有别的悲剧结局,诠释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大主题,还是符合曹雪芹原意的。

7、脂砚斋留有一句著名的批语,说曹雪芹原稿里有【花袭人有始有终】的回目,据说专门叙写后来贾府败落,宝玉、宝钗、麝月穷困潦倒时,花袭人和蒋玉菡不忘旧情,尽其所能供养他们生活。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曹雪芹把袭人作为宝玉的第一个性对象有着深层考虑。

在【红楼梦吧】曾有过一篇帖子叫做《驳一驳袭人之所谓“素知贾母将自己与了宝玉,今便如此..."》,博得一片喝彩之声。文中大意即【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是袭人在为自己越礼之事找借口,也就是说,袭人和宝玉上床是越礼的。先录出笔者当时的两则回帖:“时髦的傻子: 不论袭人心里咋想,都是曹雪芹着意安排的,都是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的需要。红楼无闲言,曹公明里写袭人【心地纯良】又拐着弯的写袭人【心地龌龊】,可能吗?曹公一边夸自己矛锋利一边夸自己盾结实,可能吗?【驳一驳】,驳谁啊?驳曹公!试问曹公你能驳倒吗?【满纸荒唐言】!”“时髦的傻子: 楼主多篇骂袭人的帖子都指向一点,即袭人是坏女人!试问,那又副册里袭人后面的10个岂不更是坏女人的坏女人?难不成《红楼梦》就是要【为坏女人立传】吗?楼主再分析得头头是道,也改变不了曹公的原意!不要说鸡蛋里面挑骨头,就是鸡蛋里面出蛆来也是白搭”。

实际上这个帖子的楼主对封建礼教的认识并不比我强。在当时社会,豪门贵族家庭的公子哥们在尚未婚娶之前,家里会有意识地在其身边安排几个有姿色的丫头,就有为解决公子哥逐渐发育成熟起来的性需求的意味。告子曰:【食色性也】,哪个过来人都懂。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他们到外面寻花问柳伤身伤神败坏家族名声。贾府如此,江南的甄府也是如此,甚至连奴才出身的赖大家都是如此。这些丫头实际上就是主子的私有物,主子看上了拉上床既可收房为妾也可不了了之,这种情况在当时社会并不违制亦即【不为越礼】。像孙绍祖把身边丫头几乎淫遍,迎春的姐姐你是皇贵妃能怎样?你贾府是世袭贵族又能怎样?什么原因?这就是那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曹雪芹生活在那个年代,对这种社会制度自然非常熟悉,才会写到袭人和宝玉上床【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

可以说,袭人是宝玉第一次性对象的不二人选,这个性对象不会是晴雯也不会是别的丫头。曹雪芹选定袭人是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主题表现等布局谋篇上的深层考虑的结果,并不是袭人人品低劣那么简单,不作为袭人的污点拿来说事。我们后世读者如果只注重表象而不深究其本质,或者脱离当时社会的大背景,用现代社会的道德标准、人品素质去评价或是去贬低袭人,就未免把《红楼梦》看得过于简单化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