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纪言:ACS抗血小板治疗新时代的到来

 曹娥江 2016-01-02

30分钟快速起效,为ACS患者“争分夺秒”

  对于ACS患者,尽早给予药物或PCI有助于减小梗死面积、降低死亡风险。研究显示,PCI每延迟30分钟,患者1年死亡率升高7.5%;但PCI前快速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降低血栓风险。

  比较3种口服P2Y12受体抑制剂可见,替格瑞洛有别于噻吩并吡啶类,是第一个直接发挥作用的可逆性P2Y12受体抑制剂,可更快起效和失效。ONSET/OFFSET研究入组123例服用阿司匹林(75~100 mg/d)的稳定性冠脉疾病患者,180 mg负荷剂量替格瑞洛较600 mg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起效更快(30分钟内),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IPA)显著较高(41%vs.8%);在2 h内,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0 mg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达峰值(替格瑞洛88%vs.氯吡格雷38%)。给予负荷剂量2 h后,替格瑞洛组98%患者达到>50%IPA(氯吡格雷组仅31%)。此外,无论负荷剂量后24 h内,还是6周维持阶段内,替格瑞洛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均优于氯吡格雷。

避免个体差异,更一致的抗血小板疗效

  2010年3月,FDA发布黑框警告:由于基因多态性,部分患者可能对氯吡格雷反应低下。氯吡格雷是一种前体药物,在肝细胞色素P450酶(CYP)作用下代谢为活性产物。替格瑞洛则为非前体药物,无须经肝脏代谢激活,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均有活性。PLATO研究遗传学亚组分析,无论CYP2C19基因型为何,替格瑞洛均较氯吡格雷显著降低主要复合终点(心血管死亡、心梗、卒中)发生率达23%。

权威指南推荐,抗血小板治疗的新选择

  近期,替格瑞洛已被多项国际权威指南列为ACS抗血小板治疗Ⅰ类推荐(表1)。欧美2011-2012年新指南基于PLATO、TRITON-TIMI 38研究为新型抗血小板药物Ⅰ类推荐提示了方向。在应用此类药物减少临床终点事件的同时,临床也应进一步评估出血风险,期待临床医生应用不久将在我国上市的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为ACS患者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以上专家观点均节选自《中国医学论坛报》的相关文章,有部分删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