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谈】中国人为啥如此“贪恋”猪肉?

 云停了风知道 2016-01-03

明朝之前,中国人肉食的来源主要不是猪,而是牛羊.猪肉虽然也普遍饲养,但不如牛羊更多.牛可帮人耕地,羊则提供毛、奶,都不需要杀死应能以之获益。唯有猪,平时养着毫无用处,只有杀猪才有用处。古人余粮不多,普遍不养猪,而是养牛羊,平时既可获益,也可杀了吃肉。是以明朝之前牛羊比猪更为普遍。


2014年,全国猪肉产量5671万吨,超过肉类产品总产量的65%,比牛羊肉产量加起来还要多出4倍。但是,今天这样猪肉占领中国人餐桌的局面,却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


早在先秦时代,中国就出现了“六畜”之说。所谓“六畜”,包括马、牛、羊、猪、狗、鸡。“六畜”除去产地基本不在中原并用来骑乘的马之外,其余五种再加上鱼,构成了古代中国人肉食的主要部分。其中,牛、羊、猪又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


牛肉虽然贵为“大牢”之一,上古时期亦用于祭祀与食用。但自从春秋后期铁犁、牛耕出现后,牛成为重要的劳动工具,历朝历代三令五申禁止宰杀耕牛,一如唐武宗所言,“牛,稼穑之资,中国禁人屠宰”,遂令牛肉逐渐淡出肉食行列。至于《水浒》中大块吃牛肉的描写,实在是一种梁山好汉对统治秩序的挑战。


牛肉之外,同在“大牢”之列的羊肉与猪肉一度曾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平分秋色。汉代既有“泽中千足彘(250只猪),此其人皆与千户候等”的记载,亦有许多人家拥有“千足羊(250只羊)”的说法,足见养猪与养羊难分伯仲。


然而在进入魏晋以后,猪饲养规模开始萎缩,羊肉从此成为中国人主要肉食长达千年之久。南北朝时期的《洛阳伽蓝记》已称“羊者是陆产之最”。唐代文人笔下经常出现的是“羊羔美酒”,猪肉却鲜有提及,这从《太平广记》中有关唐代肉类的记述总共有105处,羊肉独占47处,而猪肉只有12处便可见一斑。


近年来,我国的猪肉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98年我国生猪年末存栏42256万头,肉猪年出栏50215万头,猪肉产量达到了3884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67.8%),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16.6%、62.0%和70.3%。


中国是世界上的第一猪肉生产大国。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90年中国生猪存栏数约占世界总存栏量的42.3%,肉猪出栏数约占世界总出栏数的33.6%,猪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2.6%;到1998年,中国生活存栏数达到了世界总存栏量的44.3%,肉猪出栏数达到了世界总出栏数的46.2%,猪肉产量达到了世界总产量的46.1%,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2.0、12.6和13.5个百分点。中国猪肉类产品生产在世界上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民以食为天,猪肉价格远比其他肉类来说,比较便宜。这也导到致了中国人偏向吃猪肉,这也是中国人爱吃猪肉类产品的原因。另外也因猪肉味道,更接近国人口味的需求。猪的生长周期短,杂交品种较多,品味一直改善中,选择吃猪肉将必定是中国人一部分长远的选择。


本文来源于网络,谢谢优秀作者提供的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