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淞江源松陵镇

 zzm1008图书馆 2016-01-03

吴淞江源松陵镇

(2013-05-03 07:21:53)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是太湖流域入海的一条重要航道。今日的河道形成两端狭中段宽的特殊形态,乃是长期自然演变及人为治理的结果。在唐末以前,它源出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镇附近的太湖口淞江太湖口分多支向明清时期部分太湖口逐渐浅狭,吴淞江太湖入口遂以瓜泾口为正源。 

吴淞江源松陵镇
    旧照片,松陵镇垂虹桥南截太湖,北跨吴淞江,自古是太湖通泄洪水的主要水口,因而此桥不仅是一座交通道路长桥,而且是一项古老的水利工程。庆历二年(1042年),松江风涛,漕舟多败,遂筑松江长堤,界于江湖之间,堤东则江,堤西则湖,横截江流五六十里。庆历八年,又在吴江松陵城东建利往桥  (亦名垂虹桥)东西长130丈,俗称长桥。古吴淞江太湖口又称长桥口。

 

吴淞江源松陵镇
    垂虹桥最早兴建的历史要追溯到千年前的北宋时期。当时吴江县城为古松江(吴淞江)所分隔,东门外泱泱一片水域,往返均靠船只摆渡,十分不方便,而一旦遇到风浪,更是寸步难行。以桥代舟已是势在必然。庆历八年六月,新桥落成,全长千余尺,用木万计,取名利往桥,俗称长桥。为方便路人歇息,桥之两堍分别建有汇泽底定凉亭。桥中心也构宇其上,名曰垂虹,登以四望,万景在目,世人遂以垂虹名桥。上图中间古桥边是东门老街。


吴淞江源松陵镇
    今日垂虹桥边的松陵镇东门地区,仍保留旧河老街的格局。这里,古为八坼西、松陵南的广袤太湖水网,为古吴淞江的近太湖源头。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至今市街商店仍有江湖水上渔网等用具出售。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街名也与航运有关。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老百姓的小吃食品店。

吴淞江源松陵镇
    苏州吴江松陵镇地处太湖与吴淞江衔接处,古代是一片泽国,只有镇驻地高出周围地面,宛如丘陵,上有松柏森森,所以叫松陵。当时的镇是一个军镇,是吴县(苏州)城的南大门,防御地位重要,吴越征战时也称笠泽、松江。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松江府后,始称江上。吴淞江的字才有水偏旁。那时的吴淞江也称吴江,置县时就以江名为县名。并以松陵为县治所在。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宋代的时候,松陵镇还是城无十里之方,市无千家之聚,但是到了明弘治元年(1488年),已民生富庶,城内外接栋而居者,烟火万井,楼台亭榭与释老之宫掩映如画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光绪年间重建的泰安桥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桥上能望见远方的塔尖。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一座古桥就是一部历史,它们见证了吴地文化吴淞江流域的亘古文明。饱经苍桑,风雨历程。见证着从它身下流过的涛涛太湖水。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有近百年历史的平板桥红桥。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在遥远的古史中,禹继承父亲鲧的事业,在治水中变壅塞为疏导,太湖流域始有三江既入,震泽底定的局面。震泽,是太湖的古名;三江,指的是太湖进入东海的三条主要泄水通道——东江、娄江和淞江。由于大禹的疏治,太湖流域泄水得以顺畅。北支娄江即今浏河,自苏州娄门经昆山、太仓到浏河口入海;中支松江即今吴淞江,近代下游又称苏州河,从苏州吴江区向东进入上海后入海;至于南支东江,早已淤塞,究在何处,成为千年来注疏家争论所在。其中,吴淞江为旧时最主要的太湖泄流通道。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是太湖流域通至东海的一条主要航道,它自古代起对太湖的排水和苏州等城市发展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而探讨吴淞江的历史,对研究苏州、吴江、松陵等城镇的发展和规划具有一定的意义。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老东门正在改造保护,想必太湖古吴淞江源头,也是老街今后旅游节目之一。吴淞江流域的文化将得以弘扬。 

    谢谢欣赏!

     吴淞江源松陵镇

分享:

15

喜欢

0

赠金笔

吴淞江源松陵镇

(2013-05-03 07:21:53)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是太湖流域入海的一条重要航道。今日的河道形成两端狭中段宽的特殊形态,乃是长期自然演变及人为治理的结果。在唐末以前,它源出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镇附近的太湖口淞江太湖口分多支向明清时期部分太湖口逐渐浅狭,吴淞江太湖入口遂以瓜泾口为正源。 

吴淞江源松陵镇
    旧照片,松陵镇垂虹桥南截太湖,北跨吴淞江,自古是太湖通泄洪水的主要水口,因而此桥不仅是一座交通道路长桥,而且是一项古老的水利工程。庆历二年(1042年),松江风涛,漕舟多败,遂筑松江长堤,界于江湖之间,堤东则江,堤西则湖,横截江流五六十里。庆历八年,又在吴江松陵城东建利往桥  (亦名垂虹桥)东西长130丈,俗称长桥。古吴淞江太湖口又称长桥口。

 

吴淞江源松陵镇
    垂虹桥最早兴建的历史要追溯到千年前的北宋时期。当时吴江县城为古松江(吴淞江)所分隔,东门外泱泱一片水域,往返均靠船只摆渡,十分不方便,而一旦遇到风浪,更是寸步难行。以桥代舟已是势在必然。庆历八年六月,新桥落成,全长千余尺,用木万计,取名利往桥,俗称长桥。为方便路人歇息,桥之两堍分别建有汇泽底定凉亭。桥中心也构宇其上,名曰垂虹,登以四望,万景在目,世人遂以垂虹名桥。上图中间古桥边是东门老街。


吴淞江源松陵镇
    今日垂虹桥边的松陵镇东门地区,仍保留旧河老街的格局。这里,古为八坼西、松陵南的广袤太湖水网,为古吴淞江的近太湖源头。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至今市街商店仍有江湖水上渔网等用具出售。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街名也与航运有关。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老百姓的小吃食品店。

吴淞江源松陵镇
    苏州吴江松陵镇地处太湖与吴淞江衔接处,古代是一片泽国,只有镇驻地高出周围地面,宛如丘陵,上有松柏森森,所以叫松陵。当时的镇是一个军镇,是吴县(苏州)城的南大门,防御地位重要,吴越征战时也称笠泽、松江。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松江府后,始称江上。吴淞江的字才有水偏旁。那时的吴淞江也称吴江,置县时就以江名为县名。并以松陵为县治所在。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宋代的时候,松陵镇还是城无十里之方,市无千家之聚,但是到了明弘治元年(1488年),已民生富庶,城内外接栋而居者,烟火万井,楼台亭榭与释老之宫掩映如画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光绪年间重建的泰安桥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桥上能望见远方的塔尖。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一座古桥就是一部历史,它们见证了吴地文化吴淞江流域的亘古文明。饱经苍桑,风雨历程。见证着从它身下流过的涛涛太湖水。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有近百年历史的平板桥红桥。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在遥远的古史中,禹继承父亲鲧的事业,在治水中变壅塞为疏导,太湖流域始有三江既入,震泽底定的局面。震泽,是太湖的古名;三江,指的是太湖进入东海的三条主要泄水通道——东江、娄江和淞江。由于大禹的疏治,太湖流域泄水得以顺畅。北支娄江即今浏河,自苏州娄门经昆山、太仓到浏河口入海;中支松江即今吴淞江,近代下游又称苏州河,从苏州吴江区向东进入上海后入海;至于南支东江,早已淤塞,究在何处,成为千年来注疏家争论所在。其中,吴淞江为旧时最主要的太湖泄流通道。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是太湖流域通至东海的一条主要航道,它自古代起对太湖的排水和苏州等城市发展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而探讨吴淞江的历史,对研究苏州、吴江、松陵等城镇的发展和规划具有一定的意义。
 
吴淞江源松陵镇

吴淞江源松陵镇

    老东门正在改造保护,想必太湖古吴淞江源头,也是老街今后旅游节目之一。吴淞江流域的文化将得以弘扬。 

    谢谢欣赏!

     吴淞江源松陵镇

分享:

15

喜欢

0

赠金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