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需要把握时机,学会等待

 江山携手 2016-01-03

妈妈的唠叨,孩子为什么把它当成了耳旁风?老师的当众呵斥,为什么造成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忽视教育时机的等待和把握,急于求成的思想行为使然。教育时机是指学生在一定时间出现的有利于接受教育并能获得最佳效果的某种心态和机遇。

《管子》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出了培育人才之复杂、之艰难曲折,周期之长的事实。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是需要时间的考验、过程的锻造的;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的。这些是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一锹挖个井的;是不能指望一两次批评或表扬,一两次谈话或暗示等教育活动就能立竿见影的。

《学记》中“当其可时谓时”说的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这叫‘诲人及时’”。教育学生不是任何时候的任何场所都会有效的,如果家长或教师不注意时机的选择,随心所欲、随时随地都拿出“教育”的武器来对待学生,就容易造成适得其反、事与愿违的结局。为此,只有正确把握或等待最佳时机,当学生的内心产生需要时,我们的教育,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把握时机

同样是教育学生,由于情感、情境、时间和场所等环境不同,效果就不一样。

1、在和谐的关系中时时有机会。“亲其师,信其道”。人们通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被亲近或崇敬的人表扬时,会欣喜不已;当被亲近或崇敬的人批评时,会格外愧疚,即使批评有时很过火。哪位老师亲近、关怀自己,就喜欢上哪位老师的课,并在上课时能心情愉悦、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的积极反馈与配合,也激发了老师的活力和灵感,生动、活泼且有实效的课堂也随之生成了。

良好的师生关系、深厚的师生感情可以使沟通的渠道无时无刻都畅通无阻,教育效果也不再因各种条件的限制而有所不同。因此,教师作为师生关系的主动调节者,要为人师表,并且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热情关心、尊重、爱护和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让学生认可和接受教师的教育,从而使学生健康、快乐、全面的发展。

2、在教育的“零”公里处寻求转机。一种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尤其是对自控力比较弱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但是,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当学生由一个情境转换到另一个情境时,如到一个新学校、新班级,进入新学年、新学期等,往往会出现教育的新契机。这是因为外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学生的积极性。新的情境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加之内心“自尊”的催化作用,会使他们产生新的自我激励心理。这种情感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渴望在新的班集体中,在新的开始时能够得到新同学的友谊,获得老师的信任。即使这个学生有不良行为习惯甚至是劣迹,也具有重新塑造自我形象的愿望,他们变得愿意按新情境的要求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对此,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学生进入新情境时内心的变化,给予热情的鼓励和帮助,为他们树立新的目标,点燃新的希望,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

3、在需要时给予帮助。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易于激动,周围世界的很多事情或某项活动常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和特别关注,进而引起某些需要和愿望。当某种需要表现得特别强烈时,就会成为支配学生该时期的主导力量。此时,愿望的解决,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但是,受认识水平的限制,学生的不少愿望超出了客观现实,加上缺乏正确的方法和充分的条件,往往会造成愿望的落空,从而产生焦虑、懊恼等不良情绪。这种情形,学生一般有强烈的求助心理,他们希望通过教师或家长的帮助来满足内心的愿望,教育的时机也就随之而来。

教师或家长要了解、掌握学生在不同时期的愿望和需求,帮助他们分析形势,认清自身条件,摆脱不合实际的幻想,支持他们确立新的奋斗目标,帮助他们找到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途径,鼓励他们积极创造条件,实现那些具有现实可能性的愿望。

4、在成败中给予激励。学生在学习或参加各项活动中取得佳绩,得到表扬、奖励的时候,迫切希望得到同学、老师的认可和肯定。这时,教师若能帮助他们认真总结获得成功的经验,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宣传,且能明确新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不仅能激发学生继续进取的热情,强化其学习、活动动机,而且对其他同学也可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但是,在学生遇到失败、遭受委屈或犯了错误的时候,更需要人们的热情关怀和正确引导,教师或家长若能主动以冷静、宽容和同情的态度去帮助学生,而不是训斥,学生就会产生感激之情,就会表现出悔悟之意,此时,也就容易接受教师或家长的告诫,是进行教育的大好时机。如果教师或家长能及时给予鼓励、批评和引导,帮助其走出困境,改正错误,并挖掘其潜在的积极因素,就能够使学生逐步走向成功。

5、在压力时给予疏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还不成熟,身心发展还处于不平衡状态,他们对学校或家庭中的许多事情以及人际间的诸多矛盾,还不理解甚至是疑惑,进而造成情绪上的波动、心理上的压力。此时,他们最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帮助,希望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或家长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心理变化状况,针对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例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受到挫折,情绪低落时,教师或家长的鼓励和帮助,会给他们一种雪中送炭的感觉,此时的教育就比任何以往的教育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也最易于促进学生的转变;在学生遇到同学、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手足无措、心烦意躁时,教师或家长的关心、指点,会有利于他们情绪的调节,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进而健康成长……

6、在时间、地点上慎重选择。何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比较恰当?当孩子同你讨论某个人的个人问题的时候;当孩子看上去非常激动而又没有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当孩子为某件事而兴高采烈或情绪低落的时候;当孩子需要别人帮助他作出决定的时候;当父母或老师想让孩子解释某种事或同自己讨论某件事的时候……

何时不宜于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学生而言,在家中的吃饭时、上学前、就寝前、情绪激动时,与同伴一起玩或亲朋好友在场时;在学校的上课时、活动中,情绪不稳定时,积极做某事或参与某项活动时……

对教育者而言,教师或家长心情不佳,过于疲劳,或工作中遇到刺手问题又必须尽快处理时;孩子身上存在严重问题,师长没有了解清楚事实真相时;父母没有相互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没有形成合作体时;孩子没有形成沟通的思想准备时……

何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比较恰当?有些教师批评学生不分场合,在教室或办公室当众指责、训斥,认为教室或办公室气氛严肃,批评具有威慑力。这对于性格内向,自尊心强而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来说,仿佛遭受了莫大的羞辱,认为这是老师故意在众人面前让他下不了台,嘴上不说,心里不服,即使红着脸认错,背后依然我行我素,与老师唱对台戏;有的学生性情暴躁,容易冲动,一旦在教室或办公室挨批,觉得大失面子,情绪失去控制,知错而故意不认错,甚至会公开顶撞老师。凡此种种,都使批评失去效力,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尽量避免在教室或办公室当众批评学生,尽量利用课间休息、课外活动时间选择一个例如走廊阳台旁、校园小道上、花圃旁等适合的场所,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的思想压力,创造师生关系融洽的条件,还可以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批评教育。

                          学会等待

教育是按一定要求培养人的工作。“人不是一件东西,他是一个置身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生命体,在生命的每一时刻,他都正在成为却永远尚未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马克思的这句话说明了教育过程是永无止境的,揭示了教育是不能急功近利的道理。实践证明:教育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需要教育,不断需要期待进步的过程,这种“教育、期待、再教育、再期待”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是需要教育工作者的耐心、细心和爱心的,是需要智慧,需要等待,需要寻找最佳教育时机的。

1、矫正错误的过程等待。①行为习惯上的错误。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个教育故事值得深思:一年级女学生季娜,在祖母病重时,想给她采一朵鲜花以使其得到一些欢乐。但时值严冬,只有学校的暖房里才有菊花。于是,她将学校的规定置诸脑后,把全校师生极为喜爱的那朵最美的蓝色“快乐之花”采摘下来。恰好此时,苏霍姆林斯基走进了暖房,当他看到季娜手里的菊花时,大为吃惊。但是,他没有急于批评小季娜,而是对视着孩子那种无邪、恳求的目光,和蔼地向她询问采摘菊花的理由。当他得知季娜摘花是送给病重的祖母时,非常感动地说:“季娜,你再采三朵花,一朵送给你自己,为你有一颗善良的心;另外两朵送给你的父母,为他们教育出了一个善良的人。”苏霍姆林斯基用耐心和等待,挖掘出了孩子犯错误背后的感人故事,并用鼓励的教育方式,使孩子懂得了“亲情”“善良”的重要。

当学生犯了错误时,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脑就是一顿批评训斥,特别是对待那些脾气暴躁、任性倔强的学生,更要讲究方法,留有一定时间和空间,以便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学生的真实想法,这样的教育才能有针对性和说服力,才能真正解决思想问题。

②学习上的错误。学生的学习必然要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试误的过程,从错误走向正确的过程。因此,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要心平气和,不可动辄讽刺挖苦,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适于千篇一律的直接指出其错误所在,然后再给出正确的解答。教师要有耐心,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方法,仔细倾听学生的叙述,针对学生的错误不断地追问,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进而纠正错误。

学习上的每一处错误和每一个新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都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应该先让学生尝试开垦,给他们提供一个自我矫正,施展才能的机会。教师不要急于分析、解释,应让学生独立思考,找出问题的原因以及与已有知识的异同和联系,给足时间,“等待”学生去动脑、动手、动口。

2、课堂教学时机的等待。课堂教学中的时机等待,就是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向,寻找学生的认知障碍,讲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讲究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导者。

①新课引入后的等待。为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和动机,在新课的学习时,教师往往要设计一定的问题、情景或演示实验来导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解释新的知识。如果学生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教师需要等待,不必立即给出答案。设置好这个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新课程。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尽量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这样,更有利于省时而高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②课堂提问后的等待。有效的课堂提问,不是急于给予过多的解释与引导,而是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要使热闹的课堂沉寂下来。然后,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并形成一致的看法。这样的提问,不仅能激励和诱发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课堂始终处于和谐的师生共同探究的氛围之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③重难点教学后的等待。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强化重难点知识,是教学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做的工作。但是,经过反复强化讲解、训练后,学生对这些重难点知识,往往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时,教师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重点突破、难点分散、多轮循环强化的办法,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讨论交流,甚至争辩,教师有机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机一旦成熟,教师要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剖析。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模式和途径,力求让学生在模仿老师的思维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细致地筛选与点击,重温相关知识。在训练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巩固相关的知识点,其效果就会比较理想。

④新课结束时的等待。一节课即将结束,教师不要习惯于自已总结,直接告诉学生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应该引导和组织学生自已去总结,自己去梳理知识,理清重难点和疑点,明确下一步的学习目标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师生集思广益,统一认识。这也有利于教师在下一步的教学活动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地调整和补充。

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巧妙、适时地等待,并不是教师短暂的休息、学生片刻的放松。此时的教师要监控课堂进展状况,分析反馈来自课堂的各方面信息,紧凑安排、稳步推进课堂教学进度;此时的教师要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不断地思索,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究、领悟和应用,切实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等待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是一种期待,期待学生在从容、自由的气氛中深入思考,相互启发、畅所欲言,期待学生在知识积累中感悟,期待学生融会贯通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它也是一种赏识,它可以使学生陡增自信,教师一个不经意的赞许的眼神,一脸灿烂的笑意,一段赏识的话语都会令学生怦然心动;是一种信任,信任自己的学生都是好学生,什么事情都不依赖于老师,自己可以做到;是一种保护,在等待中为学生提供心理安全的环境,在这样的气氛中培养学生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保护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它更是一种艺术,它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感受一切、理解一切,把学生看作一群活生生的孩子,在教育教学中需要教师适当的评价、适时的点拨帮助,精心的铺设、真诚的鼓励,这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意识,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等待不是消极坐等,不是守株待兔。等待是表面上的静止不动,暗地里的积极观察、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是另一种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忍风平浪静……

教育要把握最佳时机,就要学会等待,而等待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要把握教育的最佳时机,使教育更加有针对性、计划性、目的性和实效性。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作为一名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不能仅仅满足于抓住或等到了教育的最佳时机,还要善于把握教育对象思想矛盾的“疏解点”,善于揭示矛盾运动的规律,从而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教育契机。即教育也要讲究“有时机要教育,没有时机创造时机也要教育”。

(本文刊发于《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1年第2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