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楼】尤袤遂初堂:首重版本,诗名湮闻(下)

 真友书屋 2016-01-04

我谢过这位好心的兄弟,融入了老街中的人海。来此之前,我刚刚参观完东林书院和薛福成故居,那两个地方的清静,让我认定无锡人民受了东林精神的浸淫,变得富有理学精神而反对休闲,而今在景区门口的遭遇,令我的这个偏见得以修正。果真,在惠山寺的门口看到了游客服务中心。这种服务中心,在每个大的景区门口,几乎都能看到,而这种中心几乎无人愿进,因为游客本能地将此跟宰人联系在一起。我今偏要向虎山行,里面如我这种想法的游客果真没有。这样的结果使里面的售票窗口不但没人买票,连卖票的也不知去到了哪里。



第二进的遂初堂



遂初堂的另一个角度


我问旁边坐着的一位导游小姐,她帮我喊来了售票者。那位售票者问我买哪个价码的门票,这种问法当然让我不得要领。可能是因为游客少,这位售票者变得很有耐心,他说票价分70、120元和170元。我告诉他,我只要进内看万卷楼。他说不清楚在哪里,那就让我先买张最便宜的票。我递上70元,得到的不是一张门票,而是商场里那种标准的电子打印发票。这样的门票倒真是少见,想一想,我买了最便宜的票价,得到这样最简陋的待遇,也是应当应份。


在游客服务中心,见到了景区平面图,我将上面的景区细细查看一番,确实没有找到万卷楼,旁边的那位导游小姐看到这种情形,马上主动问我,要找哪里?我告诉她,在途中没有找到万卷楼。她笑了一下告诉我,万卷楼确实在公园之内,但是现在变成了茶社,因此不算旅游景区,所以图上没有标注。这让我担心起寻找的困难,同时我也隐隐地担心,这样的营业场所是否禁止拍照。于是我向这位小姐提出,聘请她作我的导游,带我前往一看。



遂初堂匾额



画中人可能是尤袤


没想到她冲我一笑,说那个地方太近了,不用请她作导游就能找到。于是她告诉我,进公园前往寻找天下第二泉,找到了那个地方自然就看到了万卷楼茶社。这么好的导游,确实千回难遇。我谢过了她的好心,持票走向了锡惠公园入口。我刚走到门口,正准备检票时,身后听到了叫喊声,那位导游追了过来,她告诉我进错了位置,因为万卷楼不能从锡惠公园的那个门进入,而要走右手的惠山寺方向。


沿着入口处,前行不到100米,就看到了惠山寺山门,在此左转,在一个院落里看到了一口古井,而古井之上还建了一座石亭。我以为这就是天下第二泉,可是围着四周观看一番,既看不到茶社,当然也找不到万卷楼。于是进入一家商店,向一位写扇面的老先生请教。他不抬头,顺手往前指,示意我径直前行。按其所指,果真看到了我要寻找的万卷。



尤袤像及名句



保护严密的当代碑刻


万卷楼处在天下第二泉的右侧坡地上。从外观看,是一座两层的古建筑。门口挂着的匾额,落款儿已看不清楚,但整个楼体透着一种古味。小心地走入茶社之内,既无人阻拦拍照,也无人问是否要坐下喝茶,这种随意让我胆大起来。走进楼内,里面布置成了茶社的形状,所摆着的桌椅中,仅有一位女服务员坐在那里玩手机,看我进来,头都不抬的继续孜孜不倦。向后望去,原来楼后的台地上,也是茶社的一部分。穿过前堂,登上石阶,走入了后一进楼内。这进楼的正堂上,赫然地挂着遂初堂的匾额。看到这个匾额,让我心情一阵激动。



遂初堂后的第三进院落



从后向前望去


遂初堂内正中的位置坐着十余位游客在喝茶休憩,他们对我的拍照完全熟视无睹,这让我放开胆子,四周寻找着可拍照之物。在遂初堂的侧墙上,嵌着一块石碑。这块碑用带木框的玻璃门锁在了里面,透过玻璃可以看到里面的字迹。题目用小篆写着“万卷楼记”,后面的正文则是隶书,正文的第一句话则是:“万卷楼系南宋著名诗人尤袤所筑。”这一句话就证明了此处是尤袤故居所在。我接着注意这块碑刻的时代,竟然隐隐地看到“公元一九……年”的字样,如此说来,这是一块新碑,为何还要有这么高待遇的安防措施呢?墙的侧边还挂着几块匾额,其中一幅是尤袤像。此像的下面,列着杨万里所说的那著名“四当”,看来无锡人民还是认定此语为杨万里所记。遂初堂匾额的下面,有一幅木板漆画。画里面一位古人坐着观水,我觉得这幅画的古人应该就是尤袤。



茶馆的主体经营区由此走出



悠闲


穿过此厅继续往前走,第三进则为茶社的工作间,而左手的位置通到了院外。沿此前行,原来在院外才是喝茶的真正场所:在一个长廊内,坐着不少喝茶的游客。走进里面,能够感到那些人的适意与悠然。站在这里拍照,我突然看到了第一进院落的二楼,这里我似乎还未进内探个究竟,于是掉头又返回茶社之内。


穿过遂初堂,进入了万卷楼里面。万卷楼的二楼也是茶社的形式,虽然摆着多组桌椅,却未见一位喝茶者。此室内也挂着“万卷楼”的匾额,落款儿是“二十五世孙 桐”。这个“桐”字是何人,我未经听闻过,但我怀疑是不是写错了,应当是这个“侗”字。转念一想,我的这个猜测没什么道理——谁会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呢?站在楼上下望,树荫遮住了楼下热闹的第二泉。我受这些熙熙攘攘游客的影响,已沿着石阶走入院落中,去看看这天下第二泉,究竟是何等模样。拨开人群,走到井栏边下望,里面所见是一泓清水之下布满了一层闪着银光的厚厚一层硬币。



万卷楼的二层



二层内景


至少我认为,人们更看重尤袤的地方,是他对目录版本学的贡献。他的诗作虽然大多已经湮没,好在他的藏书目却留了下来,这就是我们今日所说的《遂初堂书目》。我们先说说尤袤堂号的含意。“遂初”二字并非是尤袤所创,据说是来自晋代名士孙绰所写的《遂初赋》。因为孙绰是一位隐士,遂初就有了隐退的含意。前面说过,尤袤一路升迁,最后做到了礼部尚书。然而当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官场上的斗争,自古就很激烈。尤袤在位的时候,也跟很多高官有过结,但他有时很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比如赵构驾崩,朝廷就开始讨论赵构的庙号。当时的大臣洪迈认为,应当是世祖,因为赵构开创了南宋政府,而尤袤坚决反对。最后几经商议,朝廷同意了赵构的庙号为高宗。因此说,宋高宗这一称呼,还是尤袤给他起的呢。



从万卷楼回望遂初堂


但尤袤服侍了三朝的皇帝,他以自己的耿直,不断地劝宋光宗“谨初戒始,孜孜兴念”,这让光宗很烦。尤袤说的多了之后,某一次引起了宋光宗的大怒,他当众把尤袤的奏折撕的粉碎,于是尤袤就有了隐退之意。这位宋光宗也挺有意思,他一边不同意尤袤退休,但同时又赐给尤袤遂初堂的匾额。其实光宗知道遂初含着退出山林之意,总之,一番折腾,尤袤还是回到了老家无锡,并且在此建起了遂初堂和万卷楼。


尤袤在万卷楼里,开始整理自己的藏书,后来编出了《遂初堂书目》,这部《书目》著录了他藏书3200多部。这个藏书量在那个时代可谓巨大,他的好友陆游,曾在诗中写到万卷楼时有这样的句子:“异书名刻堆满屋,欠身欲起遗书围。”而宋代的目录版本学家,陈振孙也有这样的评价:“家有遂初堂藏书,为近世冠”,可惜的是,遂初堂所藏的这些珍本,在他去世30年后,被一场大火全烧光了。



从万卷楼二层下望天下第二泉院落


但是《遂初堂书目》却留了下来,这部《书目》能够让后世版本学家得以研究尤袤藏书的整体思路和规模,所以《遂初堂书目》与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和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并称为南宋三大私家藏书目录。而《遂初堂书目》在目录版本学上最大的贡献,是开创了书目著录版本的先河。虽然《遂初堂书目》中,著录版本的图书仅有50多部,不到他藏书总量的2%,但这个初创之功却不可没,因为在此之前,没有人在《书目》中标示版本,他的这个首创受到了后世的肯定,叶德辉曾说:“自南宋镂版兴,于是兼言版本,其例创于宋尤袤《遂初堂书目》。”而目录学家姚名达也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自南宋初尤袤撰《遂初堂书目》,往往一书而兼载数本,谈版本者宗焉。”


《遂初堂书目》还有很多重要之处,比如他首次著录了朱墨套印本,这比留存至今的最早朱墨本的时代要提高了150年,即此可知《书目》之重要。



天下第二泉



泉水里的硬币


回来查找跟遂初堂有关的资料时,我竟然找到了一篇归有光所写的《遂初堂记》。这篇文章当然写的很有文采,但读了第一段,我却读出了另外的问题,我把这第一段引用如下:“宋尤文简公尝爱孙兴公《遂初赋》,而以'遂初’名其堂,崇陵书扁赐之,在今无锡九龙山之下。公十四世孙质,字叔野,求其遗址而莫知所在,自以其意规度于山之阳为新堂,仍以'遂初’为扁,以书来求余记之。”


这段话读来让我有些史料未及,按照归有光的说法,我今日寻得的遂初堂和万卷楼,并非是尤袤的原址所在,文中提到的“无锡九龙山”,就是今天的惠山,但归有光说,尤袤第十四世孙尤质想寻找到遂初堂的旧址,却最终也没能确定下来,于是尤质就在惠山的仰脖上找到一块地,他认为那里可能就是当年遂初堂的旧址,于是这位尤质就在这个新址上建起了遂初堂,并且请归有光写了篇《遂初堂记》。



站在天下第二泉,回望万卷楼


归有光的这段话我当然很不愿意看到,好不容易找到的地方,竟然是明代新造者,这岂不辜负了我一片心血,后来转念一想,又高兴了起来,因为我们今天也无法确认,尤质所建的遂初堂就是今天天下第二泉旁边的那个位置,也许是后人最终又找到了尤袤所建遂初堂原址所在,而建起了这么一座新楼,也未可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