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气学角度看中医和西医的区别

 德明中医讲堂 2016-01-04


《从气学角度看中医和西医的区别》

文:大千老师

我们说过世界分神气形三个层次共同存在,相互作用与制约,神是精神层面的存在,形是物质层面的存在,中间夹杂着气的层面,我们讲气学中医也是从这方面来入手,来研究中医。因为气这个概念是中国所独有的,它不是空气的气,也不是我们呼吸的气,而是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气文化。气更几于道,气有运行的规律和具体的存在形式。中医是看到了气的存在和气的规律来指导治病的一门医学,这是中医一个核心的特点。中医讲究整体,西医讲究局部,这个只是认识到气以后能更好地体察到整体,我们不能弄反了,把整体论治当成是中医的核心特点。你可以说整体论治是中医核心特点的外化,因为中医认识到了气,所有的气都是融合相通的,气与气之间是有区别而又有联系的,一气动而诸气动,一气衰而诸气衰,一气和悦而诸气和悦,一气怒而诸气怒。这样我们就能知道一与多之间是一个整体,于是我们能够更好地体会什么叫做整体。西医也在探讨整体的概念,但是西医是在站在形的层次上探讨整体,没有我们站在气的层次上更便利,更高瞻远瞩,中医的整体是建立在气层次上的整体。

有人说中医是艺术,西医是技术,这个也是中医核心特点的外化。因为气是有灵性的,是有感悟感觉的,这种感觉是一种气质,跟气这种灵性的东西打交道,必须通过艺术的手段沟通交流。所谓真正上层的艺术,是神思与气韵的变化,而不是形体的变化,这个叫艺术。不能说描的像叫艺术,描得最像的那莫过于照片了。绘画的艺术在哪里?就是在神韵和气韵,所以说只有跟气这种灵性的存在打交道,才能应用到艺术,如果只是跟死板板的形体打交道,只是相当于技术活。所以说书法,在看历代的碑帖和留下真迹时,就知道什么叫神韵和气韵了。如果写书法时只在线条上下功夫,这是书法之末,你想把线条写得很美,每一笔走得很符合形体美,这样永远也不能达到书法的高境界。因为形由气化,气由神主,形和书法一样,写出来的每一笔都是气韵来推动的,气韵又发端于你的神思,也就是神主气,气化形,在神的层次,也就是整个内心精神这个方面下功夫,并且通过气韵到技法,才能写出书法高境界的层次上来。

我们治病也是一样,如果只是注重形体某一方面的变化,不管是局部还是整体,不从气韵的层次上来考虑问题,你仍然不能抓住变化的规律。中国建国之后搞证的研究,肾阴虚,脾阴虚等,搞这样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后来也不了了之。因为气的亡缺,只是从形体的症状上来套是什么证,五个选三个,是填空还是选择,又到了形体上的追求,这个肯定是死胡同。所以跟大家说一下,中医真正的特点是认识到了气学,所以我们这里讲这个中医叫做气学中医。主要是告诉大家,时时刻刻把握住从气学的角度来理解中医,理解理论并且指导临床。不管是舌象、脉象、面象、身形之象、走象、坐象、眼神之象,所有的象都揭示气象。以后我给大家准备一些舌片,让大家看一下,如何从气的层次来体会人的舌苔和舌质,一定要用第一眼来看,中间不要有任何的思维,有了思维就局限了。跟看人一样,第一眼看人就有一些直觉,尤其是一些女同志。我们搞气象也是这样,用第一眼来看,而且不要去分辨,舌苔的薄厚,厚腻,这些等明白了以后才可以讲出来分析出来。像喝水一样,水的热冷,喝一口就有感觉,然后把感觉通过语言描述出来。

学气学中医也是运用这种方式,初期可能困难,不是学的困难,而是把固有的思维向这一方面转化困难。就像我们一直往南走一样,以前干什么都是往南走,以后突然要往北走,你还通过往南走达到往北走的目的地,这是不可能的。就像学佛法一样,有一个比喻叫做“头上安头”,本来是要破除执见,自己反而执某种东西来破除执见,这不是“头上安头”吗?就跟放下一样,通过拿起某些东西来达到放下的目的,你永远不可能放下。我们也是这样,你如果不能从第一感来体会气学,想通过分析,分辨,一条条的罗列,最后变成了选择题来理解气学,这样永远不能理解气学,难就难在这个地方。只要敢从南往北走,只要能跨出这一步,知道转身转过来,这条路非常好走,闲话就说到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