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该有个“反校园欺凌”机制【沈峰】

 余文唐 2016-01-05

    必须要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围绕校园欺凌现象建立起社会共治防控机制、干预机制,逐渐遏制校园欺凌案件的发生。

    2015年12月28日晚上,网上开始流传一段时长1分53秒的视频,画面中多名女生抓住一名穿粉色外套的女孩强行要脱衣。记者自浙江永康公安方面得到证实,事情发生在永康某中学,当地确有多名学生参与这起事件。目前永康警方已经介入调查,专家已对受害女生展开心理疏导。

    校园欺凌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走进公共视野。一份舆情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媒体曝光数十起校园暴力、欺凌事件,其中存在两个典型共性,一是施暴者和受害者多为未成年人,二是施暴手段残忍,施暴者不仅使对方承受皮肉之苦,还将暴力视频传到网络上,给受害人造成精神伤害。

    本该纯真善良的青少年为何变得如此暴力?诱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教育的缺位、学校德育教育缺失等。还有专家指出,这些处于青春期的少年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情绪不稳定,心理上不够成熟,受网络和影视中暴力因素的影响,就可能会通过暴力实现目的。而且,此类事件发生后,行为人往往因年龄偏低或犯罪情节较轻而没有受到刑事处罚,仅由监护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目前,我国在处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时,一方面强调对受教育者或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另一方面却对青少年之间的欺凌现象及严重后果研究不足,总是侧重用道德教育和行政处理方式解决问题。正是这种道德教育和行政处罚方式占主导地位的情况,导致了法律对青少年警示作用的削弱。

    虽然每一起青少年暴力事件的背后都隐藏着多种原因,但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明天,警惕校园暴力,关注青少年成长环境,保护国家的未来,我们责无旁贷。要防止校园暴力,应将非暴力灌注到青少年成长教育全过程,并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如以色列要求每一所学校都建立全校的反欺凌体系,在容易发生校园欺凌的地方,如放学后的走廊和厕所,或教师监控不力的时间段,增加警力和教师等;英国采取学校为主,结合家庭、社会、司法的综合预防模式,制定专门针对校园欺凌的政策法规;德国的打击力度最大,对两次记过后仍不思悔改的“小霸王”,校方有权把他送到不良少年管教部门给予强制管教。

    青春期的躁动不是暴虐的借口,年少无知也不是欺凌他人的理由。遏制泛滥的青少年戾气,必须要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围绕校园欺凌现象建立起社会共治防控机制、干预机制,逐渐遏制校园欺凌案件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