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审美能力要怎么培养?

 遂群的图书馆 2016-01-05
 作者:心境如水
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曾指出:“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同样,美术教育的目标也不仅仅限于培养艺术家,而在于培养广大民众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整体的文化品位与素质修养 。 进入21世纪,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享受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艺术已经成为生活的一个基本的部分,面对生活中林林总总的美术作品,迫切希望能尽快地提高自己的审美和鉴赏水平,但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如果在今后的美术鉴赏中能注意以下几点,积少成多,循序渐进,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面对美术作品时,欣赏者首先应保持注意的稳定性 任何美术作品的客观效果都是由创作者和欣赏者这两方面发挥能动作用的结果,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所谓人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酉,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当然,特定的艺术形式为艺术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其对客观世界作出特殊的反映,以影响广大的欣赏者进而取得深远的社会效果,但作为欣赏者,当他用心去感悟艺术家用心血提炼出来的艺术作品时,往往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共鸣。 当我们面对美术作品时(如一座雕塑或一幅绘画等),欣赏者必须发挥“注意’的作用,就是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欣赏者一要注意把感受、思考、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某一特定的作品,有时还需要保持相当长的时间,才会在欣赏中逐渐得到较为深刻完整的认识,因为画面中的每一处细节都是画家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按排的,都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当我们面对绘画大师达·芬奇的不朽之作《蒙娜丽莎》时首先我们会注意到她那微妙的笑容,因为那是整个画面的中心。但随着进一步观看,你会发现画面是采用稳定的金字塔形构图,尤其蒙娜丽莎那优美的双手和背景中的山水都是同她的微笑相协调和相呼应的,整个画面流露出自然、亲切、优美、高雅的艺术特色,通过逐步深入的观察,我们渐渐地能感悟到大师描绘的是集伟大母性的端庄、善良和温柔于一身的蒙娜丽莎所代表的仁爱和尊严,最终领悟到被美术评论家称之为“水恒的微笑”的艺术魅力。这就是综合注意的结果。 开始学习鉴赏美术作品时,一定要选择中外美术大师的代表作,就如读书要读名著、欣赏音乐要听名曲一样,因为这些大师的作品都是经过时代的检验和历史大浪淘沙所保留下来的,也是各时代、各国、各民族最具有价值的文化艺术精品,是其他一般的美术品所无法比拟的,另外欣赏名作最好是看原作,或者看印刷精美的图片。正如歌德指出的那样:“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要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 二、面对美术作品时,欣赏者要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艺术创造活动的一个必要因素,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由于欣赏者面对赋子启发性的具象或抽象的形象,所以会自然而然地被唤起种种有关的联想和想象,这些联想和想象是在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也正是美术创作者预期的最佳效果。联想和想象是建立在个人的生活阅历、文化素养之上的,换言之,生活阅历越丰富、文化素养越高的人对美术作品的感悟能力就越强。显而易见,美术作品首先是以特殊的感性形象作用于欣赏者的视觉器官,欣赏者一般都能够自发地、朴素地通过感性体验去接受作品传达出的艺术信息。 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完成了对客观世界的艺术化反映,把丰富的客观内容凝缩到艺术形象中,在欣赏过程中,由于欣赏者联想和想象的作用,通过特定的艺术形象即可以感悟和理解更为丰富的作品内涵。我国著名油画家罗中立创作的油画《父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幅作品在当时之所以引起了轰动,不仅在于其中蕴含了作者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和对普通劳苦大众的关注,更为成功的是画家巧妙的运用写实主义风格,塑造了一位饱经风霜、平凡感人的农民老父亲形象,给欣赏者造成强烈的、震撼的视觉冲击力。随着进一步观看,从“父亲”脸上那刀刻般的皱纹中、额角上的汗滴里,使人们联想到我们千千万万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苦耐劳的父亲,是怎样的千辛万苦、任劳任怨。我们还可以从他那平和善良、充满希望的目光中想象 出这些象征着中国脊梁的“父亲”对丰收和幸福的渴望。除此之外,画面成功表现出的烈口炎炎的光感、父亲那长满老茧、沽满泥土的大手,甚至用来做道具的那只青花粗瓷碗,都能自然而然地使欣赏者浮想连翩。画家是要把中国农民的现实写进油画,让现在和将来的人们记住他们的苦难和期盼、朴实和善良。可以肯定,如果欣赏者在充分感受罗中立的“父亲”这个艺术形象的特征的基础上,正确的运用联想和想象,回忆自己有关的生活感受,就能使这件优秀的艺术作品充分显现出它的艺术效果,而欣赏者也能从中提高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 三、面对抽象美术作品时,欣赏者要学会发现其独特的艺术个性 绘画艺术发展到今天,就风格和流派而言可以说是千门万户,蔚为壮观,同时各种艺术实验和探索仍轮番登场,尤其是现代艺术家,他们思想活跃,匠心独运,勇于创新,创作了许多充满艺术个性的,不同种类和风格的美术作品。它们之所以能够超越时代、流传至今,一定有其独特的可贵的艺术魅力。面对这些使人一下子看不懂的抽象、前卫的现代美术作品,应该如何鉴赏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呢?黑格尔认为一件美术作品存在着外在与内在的两种因素,我们在欣赏传统的具象美术作品时,很容易通过画面表现的人物、场景、情节、色彩等元素感受和理解画家要表达的内容情感,但在以抽象为特征的美术作品中,对抽象画面的象征性、代表性、暗示性和形式美的鉴赏则不如具象画面中的内容那样显而易见,那些夸张、变形的形象,点、线、面的构成,色彩的宣泄、韵律的变化,肌理的表现等形成了作品独特的艺术个性,欣赏者只有先读懂它独特的艺术语言,了解一些现代美术观念,才能进一步欣赏到画家要表达的艺术境界。我国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著名画家吴冠中创作的油画《走近荷糖》就是运用抽象的艺术语言表达具象内容的一种诗一般境界的优秀作品。作者极富激情的在画面上运用宽阔而随意流畅的笔触,横向排列出几大色块,几笔暗红色象征着荷花、浅绿色象征着荷叶、大片的黑色代表倒影、白色又仿佛是水中的天光,画面没有一笔具体的描绘,但远远看去,那些原来生冷的笔触顿时变成了一池随风摇曳的荷花,使人惊讶,令人赞叹。细细品来,那不染的荷花、寂静的池糖、和谐的色调、无不流淌出超凡脱俗的艺术信息。 四、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多看、多想、多实践才能逐渐对一般的艺术规律有一些基本认识,有了这些认识,则有助于我们在今后的美术鉴赏中,更好的感受和理解每一件具体的艺术作品。另外,博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以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艺术遗产,了解必要的地域文化和历史知识,熟悉各类艺术规律和各自独特的艺术语言,才能为提高审美和美术鉴赏能力打好基础。显然,如果你不知道红军长征的故事,就很难理解潘鹤的著名雕塑《艰苦岁月》,如果你不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看不懂毕加索最著名的反法西斯的大型壁画《格尔尼卡》,毕加索在格尔尼卡遭到法西斯狂轰滥炸后,决定画这幅画时说:“当我描绘那幅将被称之为《格尔尼卡》的画时,我清楚地表明了对那些把西班牙沉浸在痛苦与死亡的海洋中的好战集团的厌恶和鄙视。以此来揭露法西斯的罪行。由此可见,每一件优秀艺术作品的产生都不是孤立的,她是与历史、社会、文化乃至艺术家本人的经历、个性、艺术天赋等等方面紧紧相关的。 由此可见,要想提高美术作品鉴赏能力,不仅需要接触作品本身,还要了解不同艺术样式,不同流派的风格特点,此外还应具备相当的历史文化修养,方能真正成为一个高水平的鉴赏者。 在一个画展中,精品是那样的光彩夺目,相形之下平庸之作则黯然失色。这是因为客观上形成了比较,而广大观众也在自发地对各种画派、各件作品进行着比较。作为现代人,每一次美术欣赏实践都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艺术感悟能力。只要你对生活充满了热情,有着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加强文学艺术的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进步的观点与理想、健康的情操与趣味、兴致勃勃的去欣赏艺术,多学习多实践,触类旁通。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就一定能逐步得到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