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三陵之定陵地面景况

 老刘tdrhg 2016-01-05

十三陵之定陵地面景况
                                定陵鸟瞰图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孝端、孝靖)。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定陵主体建筑山地上、地上两部分构成。地上建筑由石桥、碑亭、宫门、陵恩门。陵恩殿、方城明楼和宝城等构成。地下建筑由五座互相通连的石结构拱形殿堂组成为玄官(俗称“地下宫殿”)。

   

十三陵之定陵地面景况
                      定陵博物馆

             定陵地面建筑的总布局,呈前方后圆形,含有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定陵早在万历帝生前就开始营建,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开工,历时6年方完成,耗银八百万两。陵墓建成时皇帝只有28岁,直到1620年才正式启用,该陵墓整整闲置达30年之久。定陵成为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之一。它的地面建筑共占18万平方米,前有宽阔院落三进,后有高大宝城一座。定陵主体建筑分布在一条中轴线上,有 3架单孔汉白玉石桥、碑亭、陵门、重门、恩门、恩殿、方城明楼、宝城墙和宝顶等。在中轴线两侧还有许多附属建筑。这些地面建筑曾遭 3次大火,现只剩遗址。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是仿木结构的明楼。

           十三陵之定陵地面景况                             重门 

                      第一进院落,前设单檐歇山顶式陵门一座,制如外罗城门,为陵寝第二道门,又称重门。其左右各设有随墙式掖门一道。院落之内无建筑设施,院落之前(外罗城之内)左侧建有神厨三间,右侧建有神库三间。

十三陵之定陵地面景况
                                         白石桥
        陵正门神道前方是三卒汉白玉石桥。单孔,桥下流水,是陵墓的重要风水 之一。
       
 
十三陵之定陵地面景况
                                       神功圣德碑
             
 

                                 神功圣德碑
        神功圣德碑:该碑是无字碑,碑身为精美的青白石石雕,碑首云龙交盘,游水戏珠,碑座是一个昂首远眺石,下面有海水波纹。碑身背面有一碗口大白痕,似满月,洁白晶莹,故该碑俗称月亮碑。传说几百年前月亮碑能发光,还能随朔望而圆缺,后来因陵园遭火,失去了灵气。

 
十三陵之定陵地面景况
                                   陵恩门遗址
              第二进院落,前墙之间设祾恩门。其制面阔五间(通阔26.47米),进深二间(通深11.46米),下承一层须弥座式台基。台基之上龙凤望柱头式的石栏杆及大小螭首设置齐备。前后还各设有三出踏跺式台阶。按《帝陵图说》所记,祾恩门台阶的形制为“中平(指雕刻图案的御路石)外墄(指台阶),中为御道”,则明朝时该门台基也应有御路石雕。祾恩门左右各设随墙式掖门一座。院内建左右配殿各七间(《昌平山水记》记为七间,《帝陵图说》记为九间,本书据遗址分析从前者)及神炉左右各一座。
 

十三陵之定陵地面景况
                               陵恩门遗址
           恩门,清兵入关后曾遭破坏。乾隆五十年整修过一次,到1914年左右,又一次被烧毁,现在可以看到 恩门基遗址。

十三陵之定陵地面景况
                                         陵恩殿遗址
             第三进院落,前墙间建有陵园最主要的殿宇——祾恩殿。其形制为重檐顶,面阔七间(通阔50.6米),进深五间(通深28.1米),下承须弥座式台基一层,围栏雕饰同祾恩门。台基前部出有月台。月台前设三出踏跺式台阶,左右各设一出。殿有后门,故台基的后面亦设踏跺式台阶一出。其中,后面一出踏跺及月台前中间一出踏跺设有御路石雕。刻龙凤戏珠(左升龙,右降凤)及海水江牙图案。祾恩殿左右各设随墙式掖门一座。院内沿中轴线设有两柱牌楼门(棂星门)一座、石几筵一套。牌楼门的两柱作出头式,白石雕成、截面为方形,顶部雕坐龙,前后戗以石抱鼓。石几筵,由石供案和石供器组成。石供案作须弥座式,石供器由香炉(一座)、烛台(二座)、花瓶(二座)组成。形制如长、永等陵。
            帝后棺椁在享殿(祾恩殿)内举行“安神礼”后,必须途经外罗城内能进入宝城的隧道门入葬玄宫。
             恩殿也叫享殿,清兵入关后,曾遭破坏。乾隆五十年整修过一次,将恩殿由大改小,改为五间。到1914年左右,又一次被烧毁,现在可以看到恩门、恩殿殿基遗址。 

 
十三陵之定陵地面景况
 

十三陵之定陵地面景况
                                棂星门(天门)
             棂星门的两柱作出头式,白石雕成、截面为方形,顶部雕坐龙,前后戗以石抱鼓。

十三陵之定陵地面景况
                                   第三进院里的石桌石象座
 

十三陵之定陵地面景况
                                    石象座

 

 


十三陵之定陵地面景况
               第三进院里好多如此石桌石象座

 

 


十三陵之定陵地面景况
                                    石五供

十三陵之定陵地面景况
                                   石五供

             石几筵,由石供案和石供器组成。石供案作须弥座式,石供器由香炉(一座)、烛台(二座)、花瓶(二座)组成。


 
 

十三陵之定陵地面景况
                                 隧道门与砖隧道
                当年以为这是墓道的入口,第一次从这里开挖。

十三陵之定陵地面景况
 
 
十三陵之定陵地面景况
                         明楼
           明 楼,是定陵地面保存最好的建筑,因其通体皆石,斗拱梁枋全由石料雕成,再漆饰彩绘,美观大方不怕火烧。十三陵中,只永、定二陵明楼为石质。明楼内的石碑、碑额篆书“大明”二字,碑身刻“神宗显皇帝之陵”七字。
 
 
十三陵之定陵地面景况
                              明楼
            明楼是陵墓标志性建筑,楼里树圣号碑,阳刻“神宗显皇帝之陵”。
 


十三陵之定陵地面景况
                                  楼里圣号碑,阳刻“神宗显皇帝之陵”。
       神宗是庙号。历史上皇帝死去之后,按照习惯要由他的子孙和臣子拟定一个比较好听的文字给予追加封号,称为“谥号”。朱翊钧的谥号是“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显”字是他谥号的简称。
 

 

 


十三陵之定陵地面景况
                        站在明楼俯拍定陵神道

 

十三陵之定陵地面景况
              明楼建在宝城墙上。宝 城,明楼两侧,连接着宝城。宝城是一道圆形的大墙,用城砖垒起,周长约750米,宝城的垛口,是仿照永陵的做法,全部用花斑石垒砌,清朝破坏明陵时,把这些花斑石毁掉,现在陵院中还可见到零星的花斑石。宝城内土丘,即是宝顶,宝顶下面为地宫。

 

十三陵之定陵地面景况
                                       宝城墙
        宝城其平面接近标准圆形,直径约230米。宝城墙的垛口均采用打磨平整的大块花斑石垒砌。内环砖砌宇墙,宇墙与垛口之间为铺砖马道。宝城墙的前部设有城台(又称“方城”),城台下承石刻须弥座,上建重檐歇山顶式的明楼。

                
十三陵之定陵地面景况
                                       宝城墙上景

          宝城之内封土满填,中部有三合土夯筑而成的上小下大圆柱形的“宝顶”。据《明熹宗实录》记载,天启元年(1621年)闰三月,因定陵帝后人葬后隧道回填完毕,工部曾奏请议定宝顶规制,熹宗皇帝(神宗之孙)下旨说:“定陵宝顶规制乃皇祖(指神宗)亲定……著照永陵丈尺培筑。”但实际上定陵宝顶却筑得比永陵还大。宝城的排水采用墙外设石刻排水螭首和墙内设排水方井的方式(排水方井的底部设有通于宝城墙之外的排水暗沟)。

 探定陵地宫

                  从这里上宝城。           
 

十三陵之定陵地面景况
                                         宝城墙外景


                                   外罗城:陵园最外面的围墙。
 

十三陵之定陵地面景况
 

十三陵之定陵地面景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