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导管室“胎儿历险记”

 dczyxhd 2016-01-06

2015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上演了一幕“胎儿历险记”。遭遇困境的主人公,是一位30岁的风湿性心脏病准妈妈;而挺身而出施救的“英雄”,是心内科马长生教授团队,和他们精湛的心脏导管术。

导管室“胎儿历险记”

马长生教授(左)与患者一家合影

“糊涂妈妈”忽视风心病殃及胎儿

“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三尖瓣已受到牵连出现轻中度狭窄,合并中度肺动脉高压;心脏功能已经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当怀孕5个多月的王丽和丈夫看到超声心电图上这些可怕的字字句句时,两人几乎要崩溃了。

30岁的王丽(化名)是河北一名普通的郊区妇女,她家庭和睦、夫妻恩爱,看上去似乎一切都好。可唯一的遗憾是,王丽的肚子总是“不争气”。婚后,她一共怀孕过3次,可不知道什么原因,这3胎都没有保住。

今年初,王丽再次怀孕。这个“迟到”的宝宝让全家人格外欣喜,一家人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她,终于看到肚子一点点大了起来。可惜好景不长,怀孕五个多月时,王丽开始觉得胸闷不适,一活动就觉得喘不上气。她以为是胎儿一天天长大闹的,并没有太在意。可拖了半个月,症状越来越严重,晚上睡觉的时候几乎都不能平躺下。

焦急的王丽和丈夫赶紧去医院检查,做超声心动图发现:原来她竟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并且心脏已经到了“伤痕累累、不堪重负”的地步,此时,维持王丽本人的机体正常供血供氧都很困难,莫说还要负担一个不断生长的胎儿了。

这时的他们才后悔莫及!原来,2014年体检时医生便提醒王丽患有心脏病,要及时治疗。可当时王丽觉得自己能吃能喝能动,并没有引起重视。谁料到,当时的“糊涂”,竟会拖累今天腹中的宝宝呢?

“大胆主任”冒险球囊扩张保住胎儿

尽管医生建议终止妊娠,先医治好大人再说。可是,王丽和丈夫实在太渴望这个孩子了,他们开始四处求医,希望能找到一线生机。几经转诊,从河北到北京,从通州区妇幼保健院转到北京潞河医院,再到北京的几家大医院……然而,由于病情危重,继续妊娠风险极高,多家医院要么不收治,要么给出“保大人还是保小孩?”这个左右为难的选项。

几乎绝望的王丽和丈夫来到北京安贞医院,在急诊,他们听说“安贞医院擅长治疗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心内科主任马长生教授的导管技术,在国内数一数二,在国际上都是知名专家……”“孩子有救了!”王丽终于抓到了救命的稻草。

通过孕产妇绿色通道,王丽顺利收入北京安贞医院妇产科病房,通过全院会诊见到了马长生教授。此时的王丽怀孕已6个月,母体的心脏负担非常重,而且胎动也日渐频繁,腹中的小宝宝可能已经出现缺氧。

马长生教授告诉他们,二尖瓣狭窄引起的心力衰竭会随着妊娠进一步加重,随时可能危及生命,而且胎儿已经不能再等了。如果一定要保胎,只有冒险通过心脏导管技术进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打开狭窄的二尖瓣通道,帮助恢复心脏泵血功能。

一家人决定“搏一把”,经过周密的手术计划,7月21日下午,马长生教授为患者在局麻下行PBMV。手术过程非常顺利,胎儿有希望了!术后,王丽胸闷、气促症状明显好多了,胎动也逐渐平稳下来。经过悉心住院治疗,9月初,王丽在安贞医院妇产科病房剖宫产下一名正常男婴,母子平安。

安贞多学科协作迎来宝贵新生命

2个月后,王丽抱着孩子、带着一家人再次来到北京安贞医院,要给自己和孩子的“救命恩人”马长生教授道谢。也许是感受到了恩人的庇佑,在安贞医院心内二病房门诊,孩子格外安静乖巧,睁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浑然不知自己是经过一番殊死搏斗才来到人间的“珍贵”宝宝。

导管室“胎儿历险记”

门诊诊随访现场

马长生教授表示,这名患者是意外中的意外、也是幸运中的幸运。意外的是,在现在的医疗水平下,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并不是不治之症、不能怀孕生子,如果尽早发现、及时手术,确保母亲的心脏功能正常,怀孕生产过程会更加安全稳妥。幸运的是,虽然这次导管术是险上加险,稍有差池便可能出现心衰进一步加重、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及患者及胎儿生命,病情无法控制时可能还需要行开胸瓣膜置换术。此外,术中射线对胎儿生长也是个考验。好在当今导管技术不断发展成熟,“绿色心电”理念已将术中辐射量降至最低,加上安贞心内科团队经验丰富,技高人胆大,沉着完成整个操作。

当然,马长生教授说,这次的成功更要得益于多学科协作。在手术当天上午,医务处组织全院会诊,妇产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心内科、心外科、心脏监护病房(CCU)等相关专家各展所长,制定好各种预案,力求确保患者平安。

导管室“胎儿历险记”

解答患者的问题

看着这难得的幸福一家人,马主任说道,“临床工作中,尽管当前医疗环境很严峻,但依然要把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但凡患者病情有一线希望,我们医务工作者就要尽最大的努力,给予患者生的机会和获得更高生活质量的机会。”

导管室“胎儿历险记”

>>>>

相关知识词条:

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瓣膜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临床上狭窄或关闭不全常同时存在,但常以一种为主。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下肢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心功能失代偿的表现。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

1984年,K.Inoue开发了二尖瓣球囊导管,成功开展经皮穿刺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ercutaneousballoonmitralvalvuloplasty,PBMV)。其作用机制在于通过球囊扩张产生张力,使粘连的二尖瓣叶交界处分离,以缓解瓣口狭窄程度。目前,PBMV已成为治疗二尖瓣狭窄最主要方法之一。

单纯瓣膜狭窄,尤其是单纯二尖瓣狭窄者,应首先考虑经皮球囊成形术。由于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避免了开胸手术,对病人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研究表明:PBMV手术成功率在95%以上,绝大多数患者术后心功能可改善1~2级,目前已基本替代了传统的外科二尖瓣狭窄分离手术。

作者 陈芸、郭淑娟、刘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