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为官的严遂,因为利害冲突买通杀手聂政行刺韩国国君与宰相侠累,结果聂政自杀身亡,助手阳竖跑到周国寻求政治庇护,形式上是大哥的东周国君,自是不忍拒绝,于是便收容阳竖。 只是东周君王回头看看米缸,想到很多事都要靠诸侯救济,家丁又是不堪征战的老弱,于是又悄悄地把阳竖找来。 “这位英雄,近日的生活起居还适应吗?”东周君王客气的问。 “谢谢大王的厚爱,这几日少了草木皆兵的紧张,心情甚是愉快,也好久没睡得这么安稳了。”阳竖一路逃亡若没东周君伸出援手,别说衣食无虞,甚至早成了有应公了,因此,回应东周君时,语气平稳中略带激动,因为他实在太感谢东周君王的这场及时雨。 “这就好,这就好。”东周君起身走向阳竖,拍拍他的肩膀,示意阳竖毋需过于感激。唉,谁叫东周的实力太弱,本想下逐客令的东周君,看到阳竖的表情,实在说不出口! 当他拍完阳竖肩膀,转身走回去时,趁背向阳竖的机会,慢条斯理地吐出原本埋在心口里的话。 “寡人替你备了匹骏马,你要不要出去溜一溜呀?”东周君王意有所指的说。 “谢大王,大王肯收容我这位草寇,就感激万分,不敢再向大王多取半分恩惠!”阳竖以为东周君王还要给他赏赐,急忙跪下辞谢好意。“咚”的一跪,让东周君王更难为情了。 “快起、快请起。”东周君王连忙回身,要拉阳竖起来,藉拉起的势,他顺手环抱阳竖的肩,低声在他耳际说:「这马可是快到追兵追不上!」东周君王技巧地暗示阳竖,该是跑路的时候了。 虽然阳竖不是个读书人,但码头跑久了,也懂得人情世故,随即明白东周君王的意思。“谢大王,小的全听大王安排。”阳竖将身子往后退一步拱手称谢,正当要再一跪时,眼明手快的东周君王,便一把拉住他的手向外走去,并高声的说:“走,看马去。” 东周君王看到阳竖这麼上道,忐忑不安的情绪一下子就消除了,心无烦恼的东周君王,此时自是万分欣喜,说起话来语气也就高亢了。 本以为送走了阳竖就可船过水无痕,没想到韩国仍发出严正的抨击,要东周给个公道。在春秋战国时代,所谓的公道,就是割地赔款,倒楣一点的,还有可能被抄家灭族,这下子,东周君王又慌了。 为此,东周君王特别召集许多辩士讨论国事,希望能找出一个化解危机的方法。 “怕啥,好歹我们名义上是老大,大不了我们联合其他国家,好好地打上一场!”政客甲一副漫不在乎的表情。 “请问,您要负担策略联盟的开销吗?”政客乙酸溜溜的话,是想藉此踩著甲的身上往上爬。 “我当然出不起呀,军费当然是朝廷出。”政客甲义正辞严的说。 “那跟拿钱向韩国示好有什么差别?且各诸侯也没安好心,到时若门前恶虎未除,还引狼入室,岂不更惨!”政客乙狠狠的打蛇随棍上。 这时,政客甲才知中了乙的计。 俗话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乙的委曲求全之法,遭到丙的否决,丙也藉着乙当负面教材,来彰显自身的地位;整个国事会议就像玩萝卜蹲,众政客蹲来蹲去,口水是花了不少,但方案却没半条,眼看太阳即将落山,会议还是没有一个像样的结论,原本喜孜孜的东周君王,脸上渐渐露出懊恼的表情。 “我也想强硬呀,但是我们国力弱,要强出头一定会换来灾祸;过于屈膝讨好,只会损失更大,难道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吗!”东周君实在耐不住性子,大声向众人咆哮,用他辗转难眠、布满血丝的红眼,看著周遭的与会人员。身为共主却要看人脸色,东周君王怎会不郁闷。 这一个帝王吼,让纷嚷的讨论声突然嘎然而止,所有与会人员面面相覷,一时之间场面静得出奇,甚至连呼吸声都不敢过于张扬,因为没人能想出个方法来,要是现在有个声响,肯定会被点名说结论。 突然,一句“此事不难”让现场凝固的空气顿时应声破裂,大伙的头纷纷向发声处望去。这谋士其实早有想法,他只是在等时机出招,太早提出反而被那群政客给毁了! 这位谋士站起来,向周君王拱手做揖后,便侃侃而谈他的想法。“首先,当然得表示知道该事件的发生经过,同时也不认同这样的行为;其次,要声明我们不是收容他,而是藉此软禁阳竖;第三,向韩使说明像我们这样的小国,不敢犯众怒收容罪犯,也不敢过问韩国内政,只是我们一直没收到韩国关于此事的看法,最后只好让阳竖离开。”策士先用“没错”肯定法好让对方认同,再用“不过”的转折法合理化自身行为,然后再以“而且”的转移方式将对方的行为,混入造成失败的原因之一,最后以“所以”的由前因造后果的方式,合理化自身的行为。 话题一完,现场又陷入一阵低迷,众人的双眼如同钟摆般地在君王与该谋士间摆荡,突然,一阵掌声排山倒海而来,原来东周君王那张涨红的臭脸已被嘴角上扬的笑脸取代,识相的政客们当然得见风转舵,给予最热烈的掌声,这样,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故事:战国策:东周策-严氏为贼) 原文: 严氏为贼,而阳坚与焉。道周,周君留之十四日,载以乘车驷马而遣之。韩使人让周,周君患之。客谓周君曰:“正语之曰:‘寡人知严氏之为贼,而阳坚与之,故留之十四日以待命也。小国不足亦以容贼,君之使又不至,是以遣之也。’”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