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友悦享 丨一声叹息风流去

 灵石水华 2016-01-06

作者·焦文定

文案策划,微营销



读《风流去》有感

第一辑

屈原

抑郁于天空的火焰下,大地静默无说话。风吹起紫色的烟和雾,谁不惜偷仙丹飞天,月宫孤单安守青天。纵怨天,天不容问;叹众生,生不容问。微风轻轻地吹拂起书页,其中夹杂着一丝香草的气息。我的目光流动在司马迁用至情写下的史书里,细细品读着,在沾满泪痕的字里行间,找寻着一个遥远的身影——屈原。 屈原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带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个性的棱角在世故的社会中又何以保全?当他忘记了混浊的天下之时,他又何曾记得还有千万的百姓与自己远大的理想? 举世皆醒,我困也不敢睡,我们膜拜屈原,但我们都是自己!

仲尼弟子

孔子为人以德,其人格也如同北斗星辰。而他的贤能弟子们,则化作拱卫在他周围的灿烂群星,构成了华夏民族头顶上深邃而灿烂的天宇。而今这些昨夜的星辰,仍在那遥远的夜空闪烁,向我们投射着意味深长的光芒。 仲尼弟子都是一些极有思想、极有血性的人,个个思虑深刻、情感丰富、志向远大。他们追随孔子,颠沛在江湖,在苦难中演绎风流的过往,显露他们的卓绝。 他们并不完美,但追求完美,虽然生活在利义相轧的纷乱时代,却能坚定不移地追求理想的世界,并对以此为目的,作为自己人生磨砺的旨归。

商鞅

一只孤雁云天路,万千寂寥写长天,是谁一曲灞陵柳,如梦如幻花飞满天。风华绝代总是盛世生,江山不负美,美人如江山。 对商鞅的印象一直都停留在历史课本上,而《大秦帝国之裂变》更坚信他的英雄悲情,痴醉于他与白雪《风华绝代》的共舞,不经《风流去》,不会认知到斯人之“让人恨让人怜”。 商鞅是个复杂的人物,他有着令人钦佩的胆识,又有残酷的本性。我心目中的商鞅之可贵,在于他对理想的执着,九死不悔的精神,敢于实践的气度,自绝退路的魄力!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反思我们自身,真的是怀疑太多了……

李斯

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大业者不嫌弃民众,才能彰明他的德行。 原本也厌烦李斯此人,不想列入“天书”,但读了他的《谏逐客书》,觉得还是有可取之处。 李斯是个以聪明处世的人,才华横溢,机关算尽,心事重重,仍逃不脱“斯人如鼠”之宿命。 先人论处世之道,最高境界是以赤子之心待人接物,超越利己利他;其次是以理性处世为人,摒弃一切人生戒律和道德教条;再次就如芸芸众生,只凭个人之喜好经营人际,不求有理有据,只求随性适意。而最差也最危险的,就是以一己之聪明来应对世间不可穷尽的万相变化。 人之聪明有限,而世途之险暗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张良

豪杰今安在,看青山不老,紫柏长芳,想那志士忠臣,千载犹存凭吊所;神仙古来稀,设黄石重逢,赤松再遇,得此洞天福地,一生愿作逍遥游。 在风流群贤中,张良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人,但诸多影视剧中的“子房”太单薄,于是找到了《秦时明月》,于是咸阳深宫中的秦皇和我,梦中同时出现了一个风度翩翩的柔弱书生的影子。 他善于审时度势,博学多闻,具有叛逆精神,有极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为“当一件事变成天下大事之时,凡天下人都无法置身事外,不论他是否愿意”。 花无缺+楚留香+诸葛亮+唐伯虎,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张良。

陈平

司马迁评论陈平:“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赈国家之患”。司马迁十分偏爱奇人奇才,他夸奖人,也最爱用“奇”字。这就决定了他对陈平的偏爱。 在中国古代的专制政体下,成功的政治家,行事上都有污点。如果不在个人德行上做点降价,就只能是在现实政治中彻底失败,至多只能做到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大善反而无法实现。 陈平的成功,在于他在人品上不追求高尚。他从不在内在道德上耗费时间,只磨砺他斩获外在世界的利剑,他追求手段的高明,而不是光明。而且也恰好遇到了一个需要智谋才能而不需要道德人品的时代。 陈平的“抓大放小”理论:定准方向,不把心思花在小事上,而是抓住根本,从大局去考虑问题。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