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徽宗评价最高的三位画家

 颂月山房 2016-01-06



  徽宗趙佶,被稱為千古畫帝,其筆下的花鳥,自成壹家,時人就稱贊其畫“冠絕古今之美”。對於繪畫,宋徽宗不僅愛好創作,也喜歡收藏,更鐘情於鑒賞。作為壹位集創作、收藏和鑒賞於壹身的畫壇絕頂高手,肯定自視甚高,能入他法眼的絕非凡夫俗子,不是大師級人物,也是重量級選手,讓他佩服的更是畫界巨匠,不同凡響。

  (图)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年5月初5—1135年6月5日),书画作品

  宋徽宗在位期間,宮內收藏有大量歷朝歷代的畫作,其數量之多,為歷代之最,史稱“秘府所藏充初填溢,百倍先朝。”在宋徽宗的親自主持下,相關官吏將宮內所藏的名畫作品目錄編撰成壹本書,命名為《宣和畫譜》,裏面收錄了魏晉以來湧現出的231位畫家及6396件作品,書中對每壹位畫家逐壹進行了簡介和評點。既然是皇帝親自主持編修,而宋徽宗又是行家裏手,自然在點評之中,免不了加入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其中,對歷代畫家評價最高的的當屬顧愷之、張僧繇以及吳道子。


  《宣和畫譜》卷二介紹吳道子時,有壹句石破天驚之語:“顧冠於前,張絕於後,而道子乃兼有之”,這就是所謂的“空前絕後”。此處的“顧”,便是顧愷之;“張”即是張僧繇;“道子”則是吳道子。意思是,顧愷之的成就超越前人,張僧繇的作品後人莫及,而吳道子的畫技兼而有之。能得到宋徽宗這樣高的評價,可見這三人技藝必定是爐火純青,登峰造極,其影響肯定是名震古今,舉世公認。且讓我們簡單了解壹下上述三位畫壇大家。

(图)顾恺之(348年— 409年),字长康。《女史箴图》(局部)

  顾恺之,東晉畫家,精於人物肖像、神佛像等,東晉宰相謝安十分看重他,認為其才能“蒼生以來未之有”,當時就有“才絕、畫絕、癡絕”之稱。顧愷之畫人物重在傳神,曾說“傳神寫照,盡在眼珠之中”。他在南京瓦官寺繪制《維摩詰像》,人人競相觀看,轟動壹時。唐人對其畫作評價道:“張僧繇得其肉,陸探微得其骨,顧愷之得其神。”顧愷之的代表作有《洛神賦圖》、《女史箴圖》等,皆為中國古典繪畫中的藝術瑰寶。其高超的畫技,讓後世的宋徽宗嘆服不已,認為其大大超越了前人。

(图)张僧繇,中国南朝画家。《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局部)

  张僧繇,南朝梁朝畫家,善畫佛道、人物等,深為梁武帝稱道。梁武帝好佛教,大凡裝飾佛家寺廟,多命張僧繇畫壁。當時有人就贊嘆道,張僧繇“善圖塔廟,超越群工。”梁武帝曾派張僧繇為駐守外地的王子畫像,其畫讓梁武帝“覽之若面”,可見其逼真傳神的藝術技法。後人評價說:“張、吳之妙,筆才壹二,像已應焉。”這裏的“張”就指張僧繇。被稱為“畫聖”的唐代畫家吳道子,其技法也師自張僧繇。張僧繇最讓國人津津樂道的,便是那段膾炙人口、名傳千秋的“畫龍點睛、破壁飛走”的傳說。張僧繇,他那支畫龍點睛的神筆,對後世畫派影響極大,在中國古代繪畫史上永遠閃耀著光芒,其畫技後人望塵莫及,難怪宋徽宗嘆其“絕於後”。

(图)吴道子(约公元680~759年),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又名道玄。《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吴道子,唐代畫家,年輕時就以繪畫出名,“年未弱冠,窮丹青之妙”,精於宗教壁畫,兼工山水。開元年間,因善畫被唐玄宗召入宮廷,並命他“非有詔不得畫。”唐玄宗曾讓其畫嘉陵江三百裏風光,吳道子壹日而成,玄宗嘆道:“李思訓數月之功,吳道子壹日之跡,皆極其妙也。”吳道子作壁畫時,百姓“競候觀之”、“望者如堵”。其名作《地獄變相》畫成之後,觀看者“皆懼罪修善,兩市屠沽,魚肉不售”,藝術效果驚人。唐人評價說:“吳道子天縱其能,獨步當世”、“古今獨步,前不見顧陸,後無來者”,其繪畫風格被稱為“吳帶當風”,後世尊稱其為“畫聖”。宋徽宗贊其空前絕後,絕非虛言。


  宋徽宗當皇帝不太專業,但對繪畫卻是十分在行。他以頂尖畫家的身份,對顧愷之、張僧繇以及吳道子做評價,既繼承和接納了前人的意見,也得到了後世的認同。也正是因為他的極力推崇,方才牢固奠定了顧愷之、張僧繇以及吳道子在中國古代畫壇“空前絕後”的崇高地位。他主持編撰《宣和畫譜》,為保存古代名畫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宣和畫譜》成書後不久,金兵就南下攻占了開封,宋徽宗成了金人的俘虜。其收藏的大量的名畫或被焚燒,或被搶掠,宋徽宗“聽之喟然”,壹生心血徒枉然。

月雅书画中国网编辑整理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